《黑神话·悟空》于盛夏横空出世。
当封过佛位、回归花果山的大圣再次站在众天兵天将前,四大天王巨物威压,二郎真君抛出巨斧,一道惊雷劈在金箍棒上,也打进每一位热爱《西游记》的国民气头,激荡起少年读四大名著的痴迷。
那些反复不雅观看86版电视剧、等待盖世英雄踩着七色彩云的影象,全面清醒。

游戏序章

故事随着小猴登场展开,要重走故地(黑风山、黄风岭、小西天、盘丝洞、火焰山),寻回悟空的六件灵物,破解其去世亡之谜。
游戏如此迷人,编织出再历西游后传的美梦。
玩家帮助小猴接管“定命人”的修行与磨练,自己也终极成为定命所归。
梳理该作的韶光线,第一回目末端,黑风怪自述重修不雅观音禅院五百年。
禅院毁于唐僧师徒夜被火烧(《不雅观音院僧谋宝贝》)事宜,对照小说内容,是贞不雅观十三年(639年)9月(历史上玄奘从长安出发是629年)三藏由唐太宗和多位官员送出长安,第二年(640年)早春抵达黑风山,按毁院-黑风怪到南海修行-返回,那么游戏的设定该当是1140年之后,南宋或元代。
回看故事本身,化为人形的神仙、精怪、灵兽,为什么多为唐代衣饰风格?缘故原由可能有两方面,其一,剧情上新的探险与西游往事紧密关联,多以故人视角还原孙悟空在唐代的经历;其二,唐宋相连,虽有变革和差异,亦有传承,衣饰上保存有唐风旧韵。

游戏第一回黑风怪自述

龙染因果西游黑神话中隐秘的天命

游戏第二回所见唐代衣饰

唐《引路菩萨图》与游戏中灵吉菩萨

“定命”贯穿全体游戏,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天赋”、“天性”、“上天主宰命运”?作为一个历史观点,早在先秦文献中它就被反复提及和谈论,罗新慧教授在《周的崇奉:天、帝、先人》有《“天”与“定命”的沉浮》一章,深度阐发诸子对“定命”的阐释,孔子认为这是故意识的天的旨意;孟子提出,大家可得定命,贩夫走卒、田汉渔夫与君主同样可得到上天降下的“大任”;现实生活中,人们将看不见的成分归因于“天”,这些成分导致的结果则是“命”。
《黑神话·悟空》里主角小猴与他探求的孙悟空无疑是“定命人”,它想讲述的“定命”到底是什么?一个幕后之人——高踞于上,以天地万物为棋局的神佛?还是一个结果——周而复始、难以逃脱的宿命,小猴成为悟空,背上任务、戴上紧箍?

河西走廊西端石窟《唐僧取经图》

一、龙有定命

一起劈怪斩妖的主角,始终沉默,没给出一句答案,我们只能从游戏的碎片里咂摸隐匿的线索,拼凑出故事之外,与《西游记》、历史结合的另一个“原形”。

在第四回盘丝洞篇,小黄龙曾有独白,信息量很大,该当是主创团队给玩家的“昭示”,他道:“师长西席还说,舍身成仁,便是我族世世代代的定命”。
此处的小黄龙是“四渎龙王”之一,掌管淮水;“师长西席”则是《西游记》里跟泾河龙王打赌的袁守诚;“我族”当然指龙族,涵盖四海龙王和龙子们。

游戏第四回小黄龙自述

龙为何背负定命?他们为什么也是“定命人”?这里有《西游记》、《黑神话·悟空》、历史三个维度的交织。
第一维度,大众最为熟习,龙是西游故事的缘起,而龙族角色无一不熏染“因果”。
唐僧(陈玄奘)与不雅观世音菩萨在人间间相遇的契机是唐太宗鼓吹善果、选举高僧、开演经法,其背后的缘故原由是太宗梦龙。
先是,哭泣的泾河龙王夜半入梦,自述触犯天条去世罪,要求天子困住行刑人魏征,援救其性命;后有,被斩的龙王提着自己的首领,纠缠太宗,高喊“还我命来”,导致天子受惊,五脏气衰,魂游幽冥地府,幸得还阳,才有一系列广布善行、佛事营福。
以是,龙王之去世是玄奘以金蝉子的身份远行求取真经的“因”;陆续亮相的众龙王、龙子多次出场为西行之“果”做事,比如洒下甘霖仙水、奉上深藏海底的神通兵器、率水族摇旗助阵,乃至是化身白马万里驮载,纵然黑河成妖的鼍龙擒僧去,也有西海龙子卖力救人、大义灭亲。
西行之路,可谓处处有龙。

古代文物中所见的龙

二、四渎失落龙

第二维度,游戏剧情对经典文学故事的延展,可谓龙族续篇。
在《黑神话·悟空》重新勾勒的后西游时期里,没有师徒再赴灵山(五人组除了猪八戒在第三回从金铙法器欢快掉落并陪伴始终,仅有金蝉子在黄眉大王的影象片段闪现),“定命人”小猴同样要完成九九八十一难的磨练,个中,龙既化身妖王制造磨难,也遵照“因果”为隐匿的定命铺路。

游戏第三回金蝉子

关于四海龙王及其族属,《西游记》基本都有交待,并留有许多隐蔽人物比如泾河龙王与西海龙王妹的九个儿子:“第一个小黄龙,见居淮渎;第二个小骊龙,见住济渎;第三个青背龙,占了江渎;第四个赤髯龙,镇守河渎;第五个徒劳龙,与佛祖司钟;第六个稳兽龙,与神官镇脊;第七个敬仲龙,与玉帝守擎天华表;第八个蜃龙,在大家兄处砥据太岳。
此乃第九个鼍龙,因年幼无甚执事,自旧年才着他居黑水河养性,待成名,别迁调用,谁知他不遵吾旨,冲撞大圣也。
”对照他们的姓名、职掌,前四位分别管理淮河、济水、长江、黄河,也便是“四渎”,尤为主要;第五至八位,没有像兄长们独当一壁,是从事帮忙的事情(在佛祖、神官、天帝、东海龙王处);第九位,鼍龙悖逆,兴风作浪抓走唐僧与八戒,后被擒获、入罪。

敦煌第36窟《龙王礼佛图》

从历史的维度看,四渎是上古已有的观点,沿用至清代。
《尔雅》《礼记》《史记》《汉书》等都有记载,将这四条独流入海的大川与国家敬拜干系联。
汉代时敬拜四渎已成为天子跪拜山河湖海、祈求福泽的主要工具:“制诏太常‘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也,今阙焉无祠。
其令祠官以礼为岁事,以四季祠江海雒水,祈为天下丰年焉。
’自是五岳、四渎皆有常礼。
……河于临晋,江于江都,淮于平氏,济于临邑界中,皆青鸟使持节侍祠。
”此后“大一统”王朝或是浊世中谋定天下的政权都将“祭四渎”、君臣撰写赞颂河神的祭文视为“规范动作”,如北魏孝文帝《祭河文》流传至今,“天子敢昭告于河渎之灵”,道出人、神、自然不雅观。

守护四渎的四龙自然也有非凡的地位,是受到敬祭的大江之神。
《西游记》中他们神龙一现,《黑神话》游戏里不再是池中之物,他们离开江、河、淮、济的岗位,堕入歧路左道,在黄风怪、百眼毒君(即蜈蚣精)麾下盘踞一方。
剧情环节涌现过两次苦吟,在苍狼林外与苦海龟岛,诉说他们的苦处,也引出“因果”:

无有因,头悬市曹,何故?

无有因,四渎失落管,何故?

无有因,诸色惘惘,何故?

无有因,慈悲颠倒,何故?

无有因,林隐赤髯,何故?

是曰,木生云烟,雾长雷电,击背而歌,真意自现。

游戏里四渎之龙

细读来,念的是“无因”,问的是“有故”,暗涌着龙族与西行之事的定命。
拆解词句,头悬市曹,说的是泾河龙王,《西游记》里他被魏征斩首后“龙头悬挂市曹,晓谕长安黎庶”。
这件事最直接的因,是他为与袁守诚打赌,为赢的执念违背玉帝的施雨敕旨;再追问一步,为什么龙王要变作秀才与世间的袁守诚打赌呢?答案是袁守诚神卦妙算,卜出天上阴晴事,也便是勘破天机。

这里涌现一个违背史实的“马脚”,唐朝对民间占卜有管理与约束,特殊是占星、占天,只能在官方进行。
袁守诚自然是虚构的,书中为他选择真实的历史人物袁天纲作为背调和衬托,以著名术士叔父的身份突显其卦象精准。
但实际上,袁天纲既不是朝廷“天监台”的官员,也不以占天有名,《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关于他的篇章都是“相面”,他的相术成果《相书》七卷、《骨法》一卷、《气神经》五卷都已散佚,今人不能窥其全貌,能读到的只言片语,如“足下有龟文黑子并大贵,一品宰辅之相”,是通过人的面貌、骨骼、气色、五官、体态乃至黑子(痣)等推算休咎祸福、预测未来。
与袁天纲并称相术双星的李淳风确实有占天、占星行为,他所写的《乙巳占》便是一本占星学的书,《隋唐嘉话》里还记载他以性命和唐太宗打赌,准确预测到日蚀。
但他的占卜具有合法性,作为太史局最高主座,掌管的便是不雅观察天文、稽定历数,向天子申报请示日月星辰之变,风云气色之异。

说回袁守诚,他如果胆敢在天子脚下、唐都长安城里卖卦、公开占天,不用龙王来找他,该当已经被官府定罪为“妖人”,搜捕下狱。
事出反常,必有笔者的精心设计,袁守诚的涌现是代表天与泾河龙王打赌,匆匆成太宗梦魇、不雅观音显象等连锁事宜。
以是“头悬市曹”的因实在是定命,孕育出的果有多端:《西游记》里是善果,唐僧师徒西行取经;《黑神话·悟空》里则是苦果、恶果,龙族自危“诸色惘惘”,泾河龙王的四个儿子惶惶不可终日,自知父亲为玉成取经而去世,心怀怨懑,分开仙籍,乃至落草“慈悲颠倒”的妖怪之境,致使“四渎失落管”、无龙镇守。

三、飞龙宝杖

臆则屡中的袁师长西席,在西游正本里用龙王之去世推动全局,到了后传黑神话的故事中,更因此天下妖怪为饵,龙族诸子为竿,钓出新的定命人。
游戏里的六个回目,他都有现身,表面上在佛像前营缮雕琢、说着似是而非的谶言,实则传授主角小猴秘籍良方,讲授各处妖王的前世今生,是天意的引导和“谜语人”。

游戏里袁守诚

袁守城在经变相前

他与泾河龙王结下的死活恩怨,延续到龙子一代,系铃人也难以解铃。
当主角小猴与他在不雅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取景大足石刻)前相遇,他望向经文喃喃自语,将尘封的苦处吐露:当年泾河龙王违反定命,玉帝年夜怒要连坐入罪,吓得四渎龙神流落失落所、四处躲藏。
只要熏染了因果,就会成为宿命的盘中餐、池中物,无论藏身何处,都是在天地大棋局中,以是“死活已定,你我皆然”。
这段剧情显然与《西游记》形成互文,又奥妙地与佛像背后的石刻经文暗合,选段摘自佛教经典《佛说不雅观无量寿经》:

“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
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耐劳无穷……于莲花中,满十二大劫,莲花方开,不雅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
闻已欢畅,合时即发菩提之心。

“历劫新生”,是袁守诚为四龙分开旧业、转危为安寻到的秘法,也是“天”在小猴发展为悟空道路上铺满荆棘、支配险关的底层逻辑,以是龙猴皆然,共担定命。
在《黑神话》游戏的维度,赤髯龙、小骊龙、青背龙、小黄龙被主竞赛个击败,为其磨炼身手、提高战力,并化身良材,等待被铸造成神级武器:飞龙宝杖、天龙棍,陪伴小猴杀出重围、同赴劫难。
这两件神器的戏份远超过末了出场的金箍棒,是玩家们心心念念之物,被列为最强装备、神珍极品。

飞龙宝杖与天龙棍都取材于《西游记》,前者是灵吉菩萨降服黄风怪的法宝,书中描述其在空中随着咒语变成“一条八爪金龙,拨喇的轮开两爪,一把捉住妖精”;后者比较隐晦和间接,原著里多有“天龙”(“八部天龙马”即小白龙),火焰山回目还有“收来安顿丹炉内,炼得金乌一样红,朗朗辉辉娇艳,任教出入乘龙”,关于这一句的阐明,各版本的校注有不同说法,包括抵牾转化、广纳明智、六龙变革、敛神发光等,字面上是指经由铸造才能明朗光辉,乘时而动。
隐匿之龙以神兵利器的形态重见天日,与新的悟空同进退,正如白龙马昼夜驮载,在磨练与历劫中修行、消业。

游戏里飞龙宝杖

龙与武器、神龙护宝,亦透露出历史的影子。
以龙为名的兵器,若有名的青龙偃月刀,虽不能与三国期间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确是唐代往后涌现的真实武器;龙鳞刀,在曹魏的《典论》已有记载:“又造百辟露陌刀一,长三尺二寸,重二斤二两,状似龙文,名曰龙鳞刀”,曹植的《宝刀赋》也有提及;明、清期间远程火器也开始借助龙威,有火龙枪、五龙枪之名;此外,以龙纹装饰武器也盛行数千年,从现存的先秦文物可窥真容,如陕西韩城芮国遗址的镂空龙纹金剑鞘。
神龙护宝、八大龙王守护宝藏、龙的护身功能,则是印度神话故事与佛教叙事的经典母题,人首蛇身的那伽到中国龙,都曾护佑神山圣水,守护深埋地下的宝藏或驱邪赐福的库藏。

榆林窟唐代第25窟守宝神龙

猴不知天,在宿命里举棒向前,入统统象,破统统象,得清闲;龙染因果,于苦海翻涌间沉沦,四渎难归,置之去世地又获新生。
黑神话余味无穷,文史交融处,西游未尽,有多少定命人正在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