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诗看似没有标题,实则墨客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深刻。
之以是用“无题”作题目,是由于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
这样的诗,每每寄托着作者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
唐代李商隐的几首诗是无题诗的代表作,而明代唐寅(唐伯虎)也作了多首无题诗。
那么,下面这首“无题诗”表达了唐伯虎若何的思想和情绪呢?

七律 无题 唐寅〔明代〕

秋声肃杀本天真,即事关心总动神。

簌簌肥辞删老调,萧萧切口寄恒春。

唐伯虎的这首无题诗表达了什么

无情物外谁翻案,有限生前我扫尘。

堪慰乡间不雅观稼穑,应羞枯寂目空人。

【译文】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本是自然之事,但过分在意则必操心伤身。

在秋风中,那些陈词谰言如残叶败枝般随风而逝,但真知真言如种子般寄托着春天的希望。

谁能超越世俗对道理做出精确的评析?人生苦短但必须坦然面对所遇所遭。

很欣慰能在普通生活中感知人生的美好,而对曾寄希望于虚妄抱负感到愧疚。

【注释】秋声肃杀:言岁月的流逝对人的消磨。
天真:自然之事。

即事句:言对秋声肃杀过分在意必操心伤身。

肥辞:词华浮泛,空话连篇。

切口:这里喻指真话。

恒春:这里喻指真正的道理。

簌簌、萧萧:风吹落叶之声。

无情物外:超脱于世俗。
翻案:这里指做出精确的剖析评价。

扫尘:除旧布新。

稼樯:栽种与收割,泛指农业劳动。

【简析与读后感】这首无题诗或应是唐寅晚年所作。
首联阐述的道理与欧阳修《秋声赋 》有相似之处,即岁月、人事对人的消磨是一种自然,不能过分在意;颌联表达了对付世间辞吐、学说等的认知与态度;颈联既有墨客对得到公正评析的期望,也有墨客对所遭所遇所持的坦然态度;尾联则进一步表示了墨客在普通生活中感想熏染到的抚慰,对曾经的虚妄、抱负等的反思与愧疚。
本诗前三联皆严格对仗,十分工致。
本诗通篇说理,通篇比拟,对自然、人生、处世、认知等问题给予了客不雅观而进步的意见。
须要细细琢磨,才能悟出深理。

我是主见古意新翻的。
对唐寅此人,我无意去探究其行为、成绩。
但这首诗所表达的人生态度、世事认知等不雅观点我是赞许和欣赏的,我也认为理解领会其含义特殊具有现实意义。

例如,对当下这个自媒体盛行的时期,颌联所言不是很贴切的描写吗:各种、辞吐、主见铺天盖地,个中蕴含真理真意的能有多少?一些屡被证伪的荒诞、迷信、危言耸听的预言、论调经由新的包装,又老调重弹,居然还能有一干信众!
这些重弹的“肥辞老调”依据何在、用意何在?!

同样,尾联所言也是一个值得寻思的问题。
实在,人生便是一个过程,面对现实,热爱生活,是正凡人的正常表现。
人间有味是清欢,于普通生活中感想熏染幸福、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便是人生真谛。
当然,人生选择权在自己,对人生有更美好的追求无可厚非。
但如果把这种追求寄希望于“虚妄”,当俏丽的肥皂泡破灭之际,那又该如何面对现实、面对亲人呢?那样的话,难道就不愧疚?

“簌簌肥辞删老调,萧萧切口寄恒春。
”至心希望有一个豁亮清明、温馨的网络空间,能够传播正气良知,通报善良诚挚,阔别虚言妄语,阔别欺骗威吓,使人们能获取真实信息,寄托所思所想,感想熏染生活的美好和人间的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