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用心填艳词

  蒲松龄有位好友叫王敏入,“字子逊,号梓岩。
行一,邑庠生,性至孝,行谊载邑志及传。
妻陈氏孝行详烈女传。
子二。
”(《淄川王氏世谱》)王敏入又字子巽,前妻去世后,王敏入再婚时,蒲松龄为其填词数阕。

  朋侪再婚,吟诗填词调侃一下本不敷怪,可蒲松龄才如泉涌,不克不及自休,《王子巽续弦,即事戏赠》持续写了六首,这就不能不让人探究了。

  难道这和蒲松龄的梦中情人顾青霞有关?请看个中的一阕《妾十九》:

逝世活恋蒲松龄和扬州美男的故事⑥别有用心填艳词

  妾十九,妾十九,

  郎二九时妾始有。

  月老当年早记名,

  赤绳系定鸳鸯偶。

  此阕对照词谱,最靠近于唐韩翃制的《章台柳》,《章台柳》以首句为调名。

  “妾十九,妾十九,郎二九时妾始有。
”这道数学题小学生一看也便知答案,男子18岁时女孩才出生。

  先将被“戏赠”的工具放一边,我们有必要看一下蒲松龄年谱中的出生和南游的韶光记载:

  蒲松龄出生于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庚辰(1640年),清康熙九年庚戌(1670年)到达扬州宝应,时年三十,就在这一年蒲松龄与顾青霞初遇。

  那么,这一年的顾青霞芳龄多少?

  诸位可曾记得蒲松龄为顾青霞用词写的“传记”?首段云:

  秀娟娟,绿珠十二貌如仙。
幺凤初罗,那年翅粉未曾干。
短发覆喷鼻香肩,海棠睡起柳新眠。
分明月窟雏妓,一朝活谪在人间。
细臂半握,小腰盈把,影同燕子翩跹。
又芳心自爱,初学傅粉,才束双弯。

  “绿珠十二貌如仙”,以晋石崇爱妾、美艳而善笛的绿珠为喻,赞颂顾青霞“貌若仙”。
为什么是“十二”,而不说“十三”?知平仄的人说,用“三”腔调就不谐了。
那也可以学学小杜那样用“豆蔻”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仲春初。
”?(唐·杜牧《赠别》)或者直接用“十四”“十五”。
明·邓云霄《长安少侯行》有句云:“新娶佳人十五馀,金塘春水映芙蕖。
绿珠碧玉随为媵,掩面含羞捧佩琚。

  这段词里还涌现了“幺凤”、“雏妓”等与年事干系的词儿,而蒲松龄写顾青霞的其他诗词中也涌现过表示年事很小的,如《戏酬孙树百》三首之二有“雏姬扶上镂金床”,还不止一次涌现了比“豆蔻”年事更小的词语——垂髫。

  “谁氏垂髫女,殷勤向楚襄。
”(《梦幻八十韵》)

  “当日垂髫初见君,眉如月牙鬓如云”(《孙给谏顾姬工诗,作此戏赠》之二)

  由此看来,《西施三叠》中用“十二”大概是最相符顾青霞当时的年事了。

  令人惊异的、有点不可思议的“奇迹”涌现了,我们一起来见证:

  蒲松龄与顾青霞在扬州初见时,清康熙九年庚戌(1670年),一个30岁,一个12岁,多么蹊跷,完备吻合那一句“郎二九时妾始有”!

  初见碰出了火花,两人同心相悦,年事的差距彷佛让二人多了互换的话题。
顾青霞的琵琶声里仿佛飞出了那首唐诗:

  君生我未生,

  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

  我恨君生早。

  (《铜官窑瓷器题诗二十一首·十四》)

  蒲松龄的心中所想,大概便是大家熟习的诗句:

  我生君未生,

  君生我已老。

  我恨君生迟,

  君叹我生早。

  年华不可更,

  怅惘知多少。

  咫尺似天涯,

  寸心难以表。

  蒲松龄最善于借他人羽觞,浇自己块垒。
他笔下的诗句中,纵然题目上标明“戏赠”“戏简”别人的,也会让聪明的读者遐想翩跹。

  男女主角的年事与词句吻合,而人物活动的场景也是惊人同等,都曾“回廊一遇”:

  “忆当时、回廊瞥见,疑真疑错。
”(《贺新郎·王子巽续弦,即事戏赠》之一)

  “回廊时一遇,低头不相顾。
”(《菩萨蛮·戏简孙給谏》之二)

  乃至情态也是千篇一律,真是奇了怪了。

  “眉山低曲秀,眼语送流光。
”(《梦幻八十韵》)

  “此情付于郎,眼语送流光。
”(《菩萨蛮·戏简孙給谏》之一)

  有些读者不耐烦了,不是说好的“别有用心填艳词”吗,艳词何在?艳词里有他们的影子吗?

  以下是老蒲原汁原味的两阕艳词,有点儿童不宜。
吾不言传,看官融会。

  贺新郎·王子巽续弦,即事戏赠

  一

  喜就三生约。
忆当时、回廊瞥见,疑真疑错。
及至相逢无人处,欲语寸心先怍。
别后又、相思如渴。
谁料赤绳早系定,引雕弧、命中金屏雀。
感佩煞,填桥鹊。

  洞房重结鸳鸯索。
枕头边、审察仔细,芳容如昨。
畴昔年夜言上场头,维持原状要作。
切切语、脂喷鼻香盈幕。
嘱郎休蹈从前过,荡天涯、风月久抛却。
须记取,郎曰“诺”。

  二

  高髻云翘颤。
依东风、浓脂腻粉,热喷鼻香盈院。
凌波一曲红花簇,颠倒氍毹轻践。
忆以前、镜花空羡。
从此相逢秦晋会,怀抱中、夕夕延娇盼。
真以为,春宵浅。

  相如笑捧芙容面。
将从前、衷情说与,相思千万。
乍见大家没是处,高下挼莏欲遍。
此际信、巫山不远。
几年不到阳台路,恐生疏、未必行云善。
第一夜,费调转。

  老蒲这一次填词,心血来潮,持续多阕,咱们对个中的《鹤冲天》稍稍剖析,看看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鹤冲天

  郎故意,妾多情,豆蔻结深盟。
闻时欢爱见时惊,总是趁缘生。

  芳城路,随莲步,曾邀秋波一顾。
请教菩萨看麻胡,犹然认得无?

  这阕词见告你我,女主角“垂髫”时与相悦之人初相见,到“豆蔻”之时已经“结深盟”。
“曾邀秋波一顾”,用“顾青霞”的“顾”,也不知这老蒲是无意,还是有心。
末了两句是:“请教菩萨看麻胡,犹然认得无?”这个中的典故有些意见意义。

  北宋期间宋徽宗宣和年间,有位常州姓成的部级官员,其貌不扬,髯毛很多。
再婚的那晚,丈母娘鄙视他,说:“我家女儿美如菩萨,嫁了你这么一个胡子拉碴的人!
”并且让成郎中立即写首诗。
成师长西席才思敏捷,拿起羊毫大书一诗曰:

  一床两好世间无,

  好女如何得好夫。

  高捲朱帘明点烛,

  试教菩萨看麻胡。

  这典故和老蒲有啥关联?看官莫急,一起先看看蒲先生长西席的真实画像。

  这幅蒲松龄画像是淄博市蒲松龄纪念馆的“镇馆之宝”,画像由清初著名画家朱湘鳞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绘制,绢质立轴,上有蒲松龄亲笔题跋两则,一则为“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
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尔孙子,亦孔之羞。
康熙癸巳自题。
”另一则为“癸巳玄月,筠嘱江南朱湘鳞为余肖此像,作世俗装,实非本意,恐为百世后所怪笑也。
松龄又志。
”跋后,钤有六枚印鉴。

  请把稳题字中的八个大字“尔貌则寝,尔躯则修”,此乃容颜丑陋,身材高大,还有不少髯毛的蒲松龄的自我写照。

  “请教菩萨看麻胡,犹然认得无?”这是戏说别人,还是暗含自嘲?

  蒲松龄与顾青霞之间的“后来”究竟如何呢?剧透一下,知晓音律的蒲松龄如果生活在当代,一定会唱起《后来》,由于歌词正是他当时的心中感慨:

  后来

  我总算学会了

  如何去爱

  可惜你早已远去

  消逝在人海

  后来

  终于在眼泪中明白

  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

  ……

蒲松龄和扬州美女的死活恋①

蒲松龄和扬州美女的死活恋②

蒲松龄和扬州女子的死活恋③

死活恋·蒲松龄和扬州美女的故事④

死活恋·蒲松龄与扬州女子的故事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