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努力,而后风生水起。”“芥末”在接管扬子/紫牛新闻采访时说,能被大家关注既感意外,又有些惶恐,“有网友夸我是专家型导游,我以为还不是,有些地方讲得不好,还会被纠错,以是我仍需连续积累,希望往后能够用自身所长为家乡‘引流’。”
讲授西安兵马俑 95后美女导游火出圈
“兵马俑都是清一色单眼皮吗?”“兵马俑的面孔特点更像哪里人呢?”“兵马俑的眼角、掌纹通报了什么……”在抖音平台上,多段讲授兵马俑的短视频最近火爆了起来,一位样貌清秀、说话干练的年轻女导游,接连先容了很多关于兵马俑的“冷知识”,深厚的知识秘闻、新颖的讲解角度让很多网友感到饶有意见意义,“导游就该这样博古通今!
”“一个导游硬生生干成历史老师!
”
扬子/紫牛新闻理解到,这位导游名叫王钰,网名“芥末”,1998年出生于陕西西安长安区。“我是2016年考入湖南城市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选择这个专业是由于我家里人有当导游,当时以为学这一行可以到处玩。”
2020年毕业后,她回到家乡进入旅游行业。“最开始是做赞助性导游的事情,便是安排乘客的住宿、交通之类的,不太看重讲解,或者说跟景区的讲授没有关系。我以为这样很难表示作为一个导游的代价,意义不大,以是干了一年多后,就从这家公司辞职了。”
“芥末”回顾说,2021年7月,她入职另一家旅游公司做了地接导游。“自己带团,须要讲解的内容多了起来,这是一个寻衅,但我喜好有寻衅的事情,以是满怀信心。”“芥末”见告,当时公司在西安有北线、西线及东线的景区游览安排,自己果断选择了东线,也便是兵马俑到华清池这条线路。
学习多个朝代历史 手机里存了56份条记
“刚接手时,我对兵马俑全体景区包括历史背景还不是很理解,由于立立时团,对付讲解的哀求很高,压力很大,以是我极速‘补课’,通过各种路子学习有关兵马俑的知识,查阅了大量有关秦汉期间的历史书本,看了很多记录片。每天带团,会碰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他们对付景点有千奇百怪的问题,有的我立马能回答,有的不会就记下来,回去查找答案,下一次讲解的时候把这些知识点用上。”
扬子/紫牛新闻看到,在“芥末”的手机备忘录里,有一个名为“我的兵马俑”的文件夹,里面共存储了56份文件,内容从兵马俑、将军俑到三棱箭、青铜剑等各种历史文物知识。“可能是我年轻,习气了用手机记录,生活中,但凡碰着以为对导游事情有帮助的知识点,我都会随手记在手机里,方便随时拿出来背一下。”由于这个习气,她积累下来的历史文化知识越来越多,讲解的角度也日渐新颖,比如“秦朝统一六国后又统一了什么?”“如果扶苏登基,秦朝会灭亡吗?”“司马迁是汉朝人,他是如何知道秦始皇地宫有什么宝贝的?”这些有趣的问题,她的视频都能答疑解惑。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秦朝、汉唐这些壮盛的王朝都在西安宁都,“讲解兵马俑须要熟读秦朝历史,讲解华清池,就须要勾连唐朝开元盛世的历史。华清池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沐浴的地方,一样平常来说,游客会问很多关于唐玄宗、杨贵妃的问题,这就哀求我对开元天宝年间发生在帝王家的故事如数家珍。历史不是独立的,有连续性,以是我会不断挖掘更多有趣的故事。”
除了历史知识,“芥末”还要积累很多文学知识,“西安古称长安,涌如今很多诗句中,比如唐代王维写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便是说当时的长安是天下的中央。平时我看到类似诗歌也会随手记录和背诵,李白为杨贵妃写过诗,白居易也写过长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墨客的诗歌我会记下来融入到讲解里,让大家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感想熏染西安的文化内涵。”“芥末”说,好的讲授词,得设身处地为游客着想,力求让他们享受到最佳的游览体验。
有时被网友纠错 “要学的还有很多”
2021年,“芥末”开始考试测验拍短视频,她见告扬子/紫牛新闻,最开始是公司鼓励导游们拍短视频的,每拍一段视频公司褒奖400元,她就参与了。“直到2023年4月,我照例上传了日常的事情视频,个中一段讲解‘跪射俑’的视频溘然走红,流量暴增。不久后,我的粉丝达到了50多万,于是我开始负责地做视频,同时在带团讲解的时候做直播,一年之后粉丝量达到近400万。”
由于短视频的爆火,“芥末”受到媒体的关注。2023年,公民日报做了一场名为“随着古诗词云游大好河山”的直播,“芥末”作为第一位登场的导游站在巍峨的大雁塔下诵读岑参的诗句,然后走进大唐芙蓉园,讲述李白、王维、王勃等唐代墨客的故事。2024年清明节期间,央视新闻频道宣布了“芥末”别出心裁讲解兵马俑的故事,央视评价她:“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为成为专家型导游,看史籍、看现场、看记录片;她坚持多渠道多学科地学习;在她看来,导游的事情很神圣,是连接传统文化和"大众年夜众的桥梁……”
很多网友夸奖她为专家型导游,对此“芥末”回应说,“历史文化知识学无止境,有些短视频发出后,有网友或是历史学、考古学专家指出我的不敷或缺点,对此我都会客气接管并学习。我不是专家型导游,我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我也希望抛出一个问题之后大家能够一起磋商,纠错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勉励我要更加严谨地讲解,向历史学、考古学专家学习。”
对付走红,“芥末”说有些意外,她谦逊地说:“走红终极还是归功于西安这座历史文化秘闻深厚的城市,我可能是在个中起到了小小的引流助推浸染。”走红之后,她没有忘却自己的初心,“我取网名‘芥末’,是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西安城市旅游的一剂调味料,用我的讲解,为游客增长意见意义。”
如今的“芥末”每天都很劳碌,“很多游客看到我的视频后会到西安来跟我的团,在这种亲切感的加持下,我带团会相对轻松些。”
“游客不是专家学者,以是我须要把深奥的历史知识进行普通易懂的解读,让更多游客轻松理解并享受旅游,这有一个过程,我一贯在努力中。”“芥末”说。
文/梅建明 张冰晶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