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打门。
”,彼时,山西村落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淳厚的民风,令陆游乐不思蜀。

这是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春,罢官闲居山阴老家的陆游社日出游,归来犹意犹未尽,作《游山西村落》。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落”,而且,此诗的颔联爽朗明快饱含哲理,鼓舞民气,是为千古名句。

陆游不雅观村童游玩写下一诗趣味盎然尾联感慨颇多很现实

何止《游山西村落》,陆游在这个春天还写下了许多描写屯子风情的诗作,《不雅观村落童戏溪上》便是个中之一。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落童谢晚晴”,比较《游山西村落》的明丽,《不雅观村落童戏溪上》多了些许心意沉沉。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落童谢晚晴。

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劳慕公卿。
——宋 陆游《不雅观村落童戏溪上》

简译:

溪水漫涨,要和堤岸一样平了,感谢老天,近晚天晴,让闲下来的我能不雅观看孩子们玩耍。

他们有的骑着竹马跌跌撞撞冲进了烂泥坑,有的在放鹞子,鹞子横冲直撞,迎着风飞鸣。

冬季那寒冷的三个月,就到学堂和老师学习,待到农忙时节,就回家跟随父兄种田种地。

识一些字,只要能够搪塞得了租税劳役就好,辛劳读书,没有必要去倾慕那些王公贵族。

陆游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春,彼时的他被罢官闲居山阴老家,这是一首有感而发的佳作。

此诗描写屯子生活情趣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仕途坎坷、命运无常的感慨之情,及怀才不遇的忧闷苦闷。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落童谢晚晴”,首联交代韶光、地点和事宜,呼应诗题,写童戏和静不雅观的含蕴。

傍晚时分,天终于放晴了,村落外的小溪满满涨涨的,孩子们终于盼到雨住天晴,都迫不及待地跑出来了。

顽皮油滑的孩子们呼朋引伴、三五成群地玩耍,百无聊赖的陆游也踱出了家门,站在村落口看孩子们嬉戏。

这一年,陆游43岁,人生壮年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候,可乾道元年(1165年),他却被朝廷罢免了官职。

彼时,陆游已闲居2年有余,有心报国,无路请缨,才不得用,壮志难酬,一个“闲”字写尽无可奈何。

“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颔联详细地描写孩子们游戏的情景,活泼生动,意见意义盎然。

有的孩子骑着竹马跌跌撞撞冲进了烂泥坑,有的孩子在放鹞子,飞筝随风飞,横冲直撞,还裹挟着风鸣。

“竹马”是一种儿童游戏,折竹当马,李白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之句,“踉跄”谓跌跌撞撞。

这两句原汁原味的描写灵巧灵现,呼之欲出,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极富生活气息,彷佛能嗅到烟火气。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颈联宕开一笔,由面前情景转写村落里孩子们日常生活的状况。

“三冬”是指冬季的三个月,天寒地冻的时候,也是农闲的时候,这时孩子们就进学堂和老师读书识字。

农忙的时候,孩子们就要跟随父兄一起田间劳作,读书识字是为懂道理,春种秋收是为体会稼穑的艰辛。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躬耕陇亩,自给自足,没有尔虞我诈,官场沉浮,这样的生活也是陆游所倾慕的。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劳慕公卿。
”,尾联议论,是对孩子们的奉劝,也是对自己仕宦坎坷的感叹。

读书是为了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识字则是为了在立契、作保的时候不被蒙骗,只要做到这些就足够了。

田园生活安静恬适,何必非得参加科举考试走仕途之路呢?要知道,那公卿士大夫,也有许多的烦恼。

结合陆游彼时的处境,这两句绝对是现身说法的肺腑之言,入仕七年,两遭贬谪,一度遭人谗陷被罢。

闲居山阴老家,阔别官场排斥,清新的田园风光和朴素的风土人情,抚慰了陆游的内心让贰心情澄明。

以是,他希望孩子们就如现在这般,永久愉快快乐,千万不要去走自己的老路,身心怠倦,饱受折磨。

后记: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羽书”,陆游才华超众,文韬武略,志存高远,本意不在阡陌之间。

可是,奈何其生不逢时,先遭秦桧革职,入仕后由于主见北伐,屡遭贬谪排挤,壮志难酬。

被弹劾罢归故里,心中难免有烦闷不平之气,以是貌似的闲适下,总会有不尽的苦恼烦闷。

而家乡淳厚的生活又令其心生抚慰,这首《雨后不雅观村落童戏溪上》,即是其彼时的真情流露。

参考文献:

《宋史 陆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