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唐代墨客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这首诗有一个背景故事,记录在《隋唐嘉话》中:李义府始召见,太宗试令咏乌,其末句云:“上林多许树,不借一枝栖。”帝曰:“吾将全树借汝,岂惟一枝。”理解了这个不得志的背景,再来读这首诗,就比较随意马虎理解。
“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飏,同“扬”。“朝彩”,早上的阳光。“夜啼”,乐府曲中有《乌夜啼》。一二句是说,清晨,乌鸦要像太阳把光辉洒满大地;夜晚,还要伴着《乌夜啼》的琴声啼叫。这是写“乌鸦之勤奋”。
乌鸦很早就起来了,伴着朝霞努力前行;晚上很晚还没有安歇,伴着琴声啼鸣。仅仅十个字,就将一只勤奋努力,勤学不辍的乌鸦形象表达出来了。墨客表面写乌鸦的努力,实际上是写自己的努力。他借助乌鸦的勤奋,来表达自己的勤奋,不露痕迹,绝妙无双。
“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三四句是说,上林苑里那么多的树木,却不肯借它一枝来栖息。这是写“命运之不公”。
墨客托物言志,表达命运的不公。唐太宗读懂了诗中的意思,才会委以重任。我想当初,李义府也是想做一位好官,为国效力的。至于后来,变成奸佞小人,则不在此诗的谈论范畴。毕竟,民气是会变的。但至少在那一刻,李义府的才华是值得肯定的,要不然唐太宗也不会如此赏识他。
一首小小的咏乌,却寄寓了墨客满满的抱负,他渴望出人头地,渴望被明主重用,他做到了,明君并没有负他,倒是他负了明君。这首诗写得极好,可是地位却不高,常常被忽略,大概便是因人废文的缘故吧!
究竟人品拉低了才华,“善恶终有报,天道好循环。不信举头看,苍天饶过谁。”
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古诗词日历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