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激起很多潜水的家长,一时群里热热闹闹的谈论起来:
“我们家孩子最讨厌古诗了,写别的作业还好,一让背诗,就哼哼唧唧各种找情由!
我们家孩子也是,考试总是在古诗词上丢分!
”
原来有这么多的孩子们不爱古诗,古诗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学习古文的入口,和好的启蒙材料。
为什么孩子们还是不爱古诗?
学古诗,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吗?
一世界学,儿子辰辰高兴的跟我说,“妈妈,本日我们学的古诗,是我们去隋唐植物园背过的诗——《江南》。”
辰辰入学前,常经带他去植物园玩。植物园里有一片池塘,我们一起扔石头、挖水坑,还要在草地上打个滚。有一年夏天走到池塘边,仿佛一夜之间荷花亭亭玉立,荷叶随意率性伸展,铺满全体池塘,偶有小野鸭在荷叶下摇摇摆摆的游水,小脑袋时隐时现。
如此美景,我心中溘然没有了可以描述的语句,“辰辰,咱们背诗吧!
”辰辰迷惑的看着我,可能在想:“诗是什么东西,能吃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季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有时候荷花还没有盛开:
“泉眼无声溪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或早或晚,只有荷叶: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彷佛从此之后,生活中的很多场景,都能和古诗联系上了,赏花、爬山、送别……
辰辰入学后,课文中的古诗,非但没有成为他学习上的拦路虎,反而常常美滋滋的来申报请示,本日我们又学了一首诗,以前什么场景背过的。后来干脆自封了个“古诗大王”,我为此略酡颜过。
以是,我以为只要用对方法,让孩子爱上古诗,并不难。
那么,如何开展儿童古诗启蒙,把孩子培养成“古诗大王”?
首先家长要先明确一个不雅观点:古诗是古人写景记事,抒怀言志的办法,是古人生活的记录,是源于生活的。
可对付当代的孩子来说,古诗只是学习材料、考试分数。
原来不是孩子不喜好古诗,而是古人日常生活,变成了考试上生硬的分数。那么,我们可以把源于生活的古诗,再回归到生活中。
让源于生活的古诗回归,和孩子们的生活建立起联系,我有条妙计两条:
1. 让古诗回归生活,根据场景来读诗
根据生活场景,生活中看到的事物、碰着的事情,总会有干系的诗来应景,由于古诗词本来便是古人生活的记录呀!
和自己当下的生活干系,孩子一样平常都会感兴趣。
春天,在公园里的牡丹花海中,我们一起背诵牡丹的诗: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惊城。”
爬山汗如雨下的登顶后,一边俯瞰群山,一边诵读: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下山路上碰着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就这样,辰辰对古诗的第一认识,古诗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不仅仅是学习的材料、应试的分数。
可是,我们都不是“古诗大王”,储备量不足怎么办?
知之为知之,不知度娘知,提前问度娘呀!
我们要去哪里,可能会遇见什么,提前做作业,搜索干系的诗、故事。碰着相应的场景,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讲故事、背诗词,让古诗溶入生活场景。
如果作业范围没有覆盖到,那就大大方方见告孩子,我也不知道,我们回家后一起找找吧。无论是在书中查找,还是网络搜索,向孩子展示碰着问题的办理方法,这也是学习过程。
古诗不仅用来朗读、背诵,还可以用唱的,启示有一套音乐绘本《新学堂歌》,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谱曲,可以唱的古诗。
2.动口又动手,我们来画诗
虽然生活很丰富,但我们大部分韶光还是固定在一个城市。古诗还是有很多的场景,是我们不常见到的。比如说诗中的鹳雀楼、寒山寺、玉门关……
那么,这样的诗我们就不读了?当然不!
我们有想象呀,可以自己画古诗。画画又是多数孩子喜好的办法,工具大略,可随时开始。
很多诗,本身便是一幅画面: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薄暮,太阳以山半掩面。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江水,向着大海奔流不息。墨客执酒迈步登上了楼的顶层,只因想看尽远方景物。
把一首诗,变成一幅画,须要从诗中提取出关键词:太阳、山、黄河、楼,还有相互关系和状态:依、尽、流、欲穷、更上。
须要明确的是,我们的目的是通过画诗,增加对诗词的理解,而不是提升画画的技巧。孩子画的好当然更好,画的不好,也可以夸赞内容方面,不要由于画画的技能,伤了孩子画诗的兴趣。
如果想不到什么诗可入画,或和我一样没有绘画根本,推举《陪孩子画唐诗》一书,开启亲子诗画之旅。
我在和孩子画古诗时,碰着了这样的问题:孩子不愿意画,说这也不会,那也不会画。我还要教他画画吗,这不是我所善于,也不是我的目的。
反过来一想,画古诗,不一定是孩子画,可以我画,他来猜我画的是哪首诗。我们的目的在于帮助孩子理解诗,而不在于画画的技巧。以是我这个绘画零根本的妈妈,也开始动笔画画了。
我画你猜是反推的过程,猜的人须要提取画面中的元素,然后搜索干系的诗词,猜出是哪首诗。
猜出来往后,还可以让孩子讲讲情由,哪些情由让你做出这样的判断?言语化自己的推理过程,也是整理思路的过程。
记得孩子上学第一天,我们惊喜的创造,校园里居然还有小池塘,睡莲还在水面上甜睡。我容身提醒辰辰,快背诗!
谁知辰辰反问我:“妈妈,为什么瞥见什么,就要背什么的诗呀?”
这个问题让我很惊喜,在生活中学习古诗的孩子,开始思考为什么学诗了。
请放下教材,让源于生活的古诗,回归孩子们的生活吧。
不要担心会不会太晚,种下一棵树最好的韶光是十年前,其次便是现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