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
最早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称为《雁塔圣教序》,后由梵衲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别号《七佛圣教序》。
集王圣教序碑刻立于唐咸亨三年(六七二),碑通高三五零、宽一零八、厚二十八厘米。
碑文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

王羲之像

书法名帖集字  王羲之行书心经不雅赏

附释文:

般若波罗密心经》不雅观清闲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统统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喷鼻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去世,亦无老去世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胆怯,阔别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统统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