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华高:是中国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绘画成绩更高于诗歌,他还精通音律,一曲《郁轮袍》让玉真公主惊艳爱慕,名副实在的真·文艺青年。
他长得帅:皮肤白,气质高,真正的大美女, 风骚贵公子风范,如芝兰玉树,惊艳众生。
他家世好:王维他出身“五姓七家”的太原王氏,祖上的三公、皇后、宰相一抓一大把,是正儿八经的名门王谢世家公子。
他深情专一:能谢绝公主的诱惑,对正室恩爱不移,妻子早逝后终生不再续弦,也从未纳妾,鳏独三十年。
他不差钱:世家嫡子出身的王维品位好,当官之后更加不差钱,出入乘宝马,大手笔买下豪华山林别墅——辋川别业也是毛毛雨,小意思……
他有洁癖:王维的辋川别墅很大,他却哀求六根清净,家里专门养了十几个小厮,每天啥也不干就卖力拿着扫把和抹布到处打扫,还要专门雇两个人在家扎扫帚,时常供不应求。
……
从以上先容来看,王维切实其实是拿了古代言情男主的剧本,而且还是那种温润谦和的宠文男主,温顺深情,会撩会宠苏炸天的那种,比霸道总裁还要吃喷鼻香。
可是,别忘了,王维被称为“诗佛”。
明明拿了言情男主剧本的他在前半生究竟经历了些什么?才让他的后半生活成了清心寡欲,四大皆空的样子容貌?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科举失落败转身就C位出道,长得帅便是可以为所欲为
公元715年,李白还在江湖流落学剑学仙,杜甫刚刚背起书包上学堂,寿王李瑁重逢了杨玉环……
十五岁的王维从山西老家辞别长辈,带上书童,坐上了开往长安的马车。他渴望从这一去能青云直上,承前启后,能承继先人的光彩,包袱起复兴家族的义务。
当时唐朝的科举制度,除了参加考试拔得头筹之外,还有个充满“人情味”的“公荐制度”。
学子们可以把自己的作品献给王侯将相,社会名流们。只要作品出色,这些权贵名流就会以为国家荐贤举能的名义,把学子推举给主考官,这一波操作下来,功名基本上就稳了。
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王维偏偏不走平凡路。他来到长安之后直接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大约也是在此期间,他写下那一首名垂千古的《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域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虽然有一点惆怅,但是王维没有消沉,而是另辟路子,生平气直接一头扎进了长安城的“娱乐圈”,准备走“选秀路线”。
很快,王维凭借自己的极高的颜值、崇高的出身、出色的才华以及多才多艺的特长,成为长安上流社会的风骚人物,常常一天要赶好几个公府豪门的酒局,只要见过王维的人,都乐意和他喝一杯酒,交个做朋友,从诗词歌赋谈到民气抱负。
王维就在长安权贵交际圈里混的风生水起,每天轻裘宝马,美酒羔羊,一边吃吃喝喝享受着生活,也没延误说谈笑笑搞起了奇迹。
期间所做的《少年行四首》便是少年王维在交游中的真实写照,真个是斗志昂扬,年夜志壮志: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去世犹闻侠骨喷鼻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群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纭射杀五单于。
王维眼看着自己已经在长安打开了有名度,就该当直奔主题了。这一天,他脱下锦绣华服,换上了一身纯白长衫,背起了自己的琵琶,扮成了一名乐师,跟随岐王来到了玉真公主面前。
玉真公主,闺名李持盈,是唐玄宗天子的亲妹子。她虽然身在道不雅观,但心系尘凡,一贯生动的不得了,是动不动就要上“大唐头条”的明星九公主。
玉真公主的艺术沙龙,每天公子王孙、才子佳人相继而来,过的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日子。在她什么样的博学才子、仙颜小鲜肉没见过,但是她一见到王维,还是被惊艳了,认为:“维妙年洁白, 风采都美”,翻一下便是:
面如莹玉,温雅俊美,崇高风雅,神色悠然若云般伸展,月般清华,白衣胜雪,临风而立,好一个崇高风雅的浊世佳公子。
王维的风采让玉真公主当即疑惑他不是个纯挚的乐师,直接问岐王:“这位是谁?”岐王一笑妙答:“他是知音人”。随即王维登台,细长的手指拨动四根丝弦,倾情演奏了原创的琵琶曲《郁轮袍》。
一曲奏完,艳惊四座,在场的人个个听得如痴如醉,玉真公主更是大加讴歌,认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次闻”,她当即认定王维毫不伧夫俗人,带着星星眼激动的问王维:“你除了弹琵琶,还有什么特长吗?”
王维微微一笑,从怀里取出了自己的作品集,恭敬的递给公主。公主一看,吓了一大跳,她对王维说:“这些都是我平时喜好诵读的诗歌,我还以为这么好的诗是古人佳作,切切没想到原作者竟然是你?你往后便是我的男神了!
”就这样,王维成了玉真公主的座上宾,他长得帅,有才华,说话又好听,玉真公主和岐王这些皇室顶级权贵都很喜好他。
有了这些权贵的推举,王维一举进士及第,出任太乐丞,这一年王维21岁。
虽然是个掌管礼乐的小官,但是凭借王维的高超才华、家庭出身、人际关系,往后真的是出息不可限量了。在此期间,王维认识了大名鼎鼎的李龟年,两人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玉真公主真的很喜好王维,以至于为了他放弃了原来定下的推举的人选张九皋,也便是开元名相张九龄的弟弟。
幸亏人家张九龄不是个小心眼的人,否则,不仅玉真公主得罪了这个朝廷重臣,王维往后做官也没戏了。
展翅高飞摔下峭壁,人生有时候便是起起落落落落
考取功名,出任官职,备受权贵看重的王维以为自己的人生开始走上了正途,他就像一只扑打着翅膀想要展翅高飞的年轻雄鹰,却没想到,由于他站的太高,一欠妥心滑了一跤,摔下了万丈峭壁。
出身世家王维,原来该当清楚,离皇权越近就越危险,但是他少年景名,实在太过得意了。以是他忘了忌讳,和岐王、宁王、薛王等几个交好的王爷一起看了一场“黄狮舞”,这一下可让那些平时对他倾慕妒忌恨的小人捉住了痛处,密告到了天子面前。
唐玄宗的上位之路和李世民也差不了多少,以是格外看重自己的皇权,绝不许可兄弟子侄们威胁到他的皇位,以是王维就被赶出了长安,贬到了济州做了一名司库参军,实在便是一名仓库管理员。
王维渴望功业的激情亲切还在熊熊燃烧,做库管也做得有模有样,但是他持续干了六年,依旧没有等到朝廷重用他的任命,再次换岗依然是小官。
多年来,王维苦于一身才华抱负无处施展,还要处处受制于人,受一些腌臜鸟气,他以为这样很没劲,干脆辞官回家,逍遥清闲的做个巨室翁岂不是更爽?
于是,“无官一身轻”的王维和心爱的妻子崔氏得以过了几年朝夕相守,赌书泼茶的静好岁月。
王维和妻子崔氏是自幼定下的娃娃亲,两人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崔氏和王维的母亲一样,是出身“五姓七家”中博陵崔氏的大家闺秀,边幅端丽秀雅,知书达理,才情非凡。
有传说王维大婚当日,妻子出了个对联让他对上了才可以入洞房,那上联是“一副古画,龙不吟,虎不哮,花不芬芳,猿不跳,笑煞蓬葆刘海”,王维当时竟没能对上来,去院子里转了一圈,看到了石桌上的棋局才有了灵感,回房对到“半局残棋,马无足,车无轮,卒无兵器,炮无声,闷宫束手将军”,从此夫妻更加和顺恩爱。
听说王维的才貌让玉真公主爱慕,想要招为驸马,但是王维武断的见告她自己已经名草有主。玉真公主不甘心,找了宁王等人来给王维施压。
王维听说宁王有个家伎原来是卖饼师傅的娘子,是被宁王花大价钱买来据为己有的,但是这个女子对丈夫旧情不忘,以是借此作了一首《息夫人》表达了自己的心志: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玉真公主只好知难而退,知道强扭的瓜不甜,玉成了王维对崔氏妻子的一片深情。
只是可惜,自古深情留不住,彩云易散琉璃脆,王维和妻子也没能走到白头。在王维30岁那一年,崔氏有身产子,难产去世,连孩子也没能保住。
失落去了爱人的王维,自此意气消沉,如堕地狱。虽然妻子临终前苦苦相劝他再娶他人,但是他却哭着咬破手指发下重誓:你去世了,我就做和尚去!
由于崔氏去世之后,王维还要赡养母亲,以是没有真正的遁入空门,但是他真正做到了不续弦不纳妾不近女色,清心寡欲的生活,独自鳏居30年不动摇。
王维对付正室的一片深情,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很多大墨客丧妻,都曾留下哀婉凄绝的诗句:
元稹写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但是基本没停过沾花惹草;苏轼写下“十年死活两茫茫,不斟酌,自难忘”,也没延误和新妻子卿卿我我,小妾也不止一个;归有光写过“庭有枇杷树,吾妻去世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实际上也三妻四妾;欧阳修写“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也没延误他几次再三续弦……
唯有王维,他没有留下写给亡妻的诗歌,他只是悄悄地守着回顾,关闭了心门,吃斋饭,穿素衣,过着修行的生活。
从三十岁壮年到六十岁离世,听凭牙婆踏破了王家的门槛,他再也没有接管过别的女人。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王维后半生出世入世浮沉悲欢
黑夜过去,便是日间。
年仅而立之年的王维,经历了太多他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沉重与哀伤,当他决定做一名“佛系中年”的时候,命运又一次涌现了转机。
公元735年,张九龄不计前嫌,重新把王维从田园拉回到系统编制内,出任右拾遗。公元737年,王维奉诏书监察御史前往河西想象,就地任职节度判官。
《陇西行》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羽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正是这一段韶光的边塞职业生涯,让王维的诗歌除了山水田园之外,多了一些边塞风情。也便是此时,他写出了责任教诲必备作品《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他虽然是名门王谢的世家子弟,但是父亲早逝之后,母亲带着他和弟弟王縉过得一贯比较勤俭。但是现在统统都好起来了,随着他的官儿越做越大,也越来越有钱了。
王维在蓝田买了一所豪华的别墅,也便是著名的辋川别业。
这个别墅原来是唐代名流,号称“仙宗十友”之一宋之问的宅子,占地规模很大,有山林湖泊,风景宜人,空气清新,是一座上等的园林别墅。
王维用极简风重新装修别墅,“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仅是非常适宜王维个人隐居,也适宜给老母亲养老修行。
王维虽然不喜好奢华,但是极其爱干净,根据冯蛰《云仙杂记》记载:“王维居辋川,宅宇既广,山林亦远,而性好温洁,地不容浮尘,日有十数扫饰者,使两童专掌缚帚,而有时不给。”
也便是说在王维的别墅里,有十几个小厮整天专门卖力拿着扫把和抹布,四处打扫卫生,由于太费扫帚,又专门雇了两个人在家里扎扫帚,整天忙得不得了,还常常供应不上。王维是“洁癖”实锤了。
沉着的日子又不咸不淡的过了几年,王维的母亲去世了,王维再一次遭受了离丧的打击。他想起年幼的时候母亲教他画山水画,给他讲佛经故事,半夜灯下做刺绣补贴生活,又当爹又当妈教养他和弟弟终年夜成才……
王维的心里的温度更少了,他对付世事浮沉,人生无常,有了很多新的领悟,逐渐心如止水,看淡风云。
当时奸相李林甫当道,王维的政治出息也基本没什么希望了,他从此过上了半官半隐、啸傲林泉、隐避消俗的山居生活。他在这里写下了千古传世的《辋川集》,画下了听说曾让人看一眼就能大病病愈的《辋川图》。
个中《辋川集》二十首组诗十分风雅,全是五言绝句,又全部取材当地风景命名,诗中展现出墨客对世情的失落望、悲愤、惆怅和悲哀,由怫郁到超脱,逐渐转为安适沉着,禅意兴味。
《孟城坳》
新家孟城口,古木馀衰柳。
来者复为谁,空悲前人有。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纭开且落。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还有那一首名垂千古的必背作品《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景象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本来呢,王维可以在山水田园间安身立命,也是极好的。可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20万叛军对大唐盛世开始了无情的践踏。朝廷在动荡中四分五裂,连天子都带着杨贵妃跑路了。
作为被天子抛弃的臣子,王维当然也要逃跑,大概也是在此期间,王维重新碰着以前的老朋友李龟年,写下了那首《江上赠李龟年》,别号《相思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在逃跑的过程中,一个欠妥心就被叛军给抓了,又由于名气太大,安禄山哭着喊着要和他做朋友。万不得已,王维被软禁在叛军中,做了一个“伪官”——给事中,这也成为王维平生履历的唯一污点。
在叛军的阵营里,王维过得非常痛楚,苦于无法脱身。那一天安禄山在设宴,胁迫唐宫戏班子弟演奏助兴,著名乐工雷海青摔碎乐器拒演,激怒叛军,被残酷肢解于试马殿。当时王维的好朋友裴迪前来探望王维,见告他这件事,王维悲愤之下,写了这一首《菩提寺禁裴迪》:
万户伤心生野烟,
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落叶空宫里,
凝碧 池头奏管弦。
王维大概没有想到,便是这一首在他全部作品中完备不出彩的诗,后来能救他一命。
直到安史之乱终于平息,唐肃宗开始秋后算账了,王维才离虎穴,又入龙潭,由于做过“伪官”,朝廷也容不下他。
好在王维曾写过这一首《菩提寺禁裴迪》,表达了自己当年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思想,又有个有出息好弟弟王縉,甘心舍弃官位封赏,只求保住王维的性命。
唐肃宗宽恕了王维,不仅没要他的命,还由于欣赏他的才华让他连续当官。但是王维“心已成灰”,再也没有了当年“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纭射杀五单于”的那般年夜志壮志。
他每天过得就像一个木得感情的机器人,只是正常搪塞公事而已,早上九点打卡,下午五点就放工,既不发朋友圈,也不参加集体团建活动。别人对他有见地,他也不在乎,反正上级也挑不出他事情上的问题。
王维平时闲着没事,就写写诗,作作画,敲敲木鱼,约上好友裴迪一起在大别墅周围爬山看风景,真是现实版“诗中有画,画中有事”,创作和生活融为一体。
当王维在山林间,在田园陌上回忆自己这生平,历经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统统究竟尘归尘,土归土,大彻大悟: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有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听说,王维晚年,如高僧一样平常预测到了自己离世的韶光。他把辋川别业赠给寺庙,将母亲的灵柩藏在个中,并上奏表文中说:“……伏乞施此庄为一小寺,兼望抽诸寺名僧七人,精勤禅诵,斋戒方丈。”
然后他自己给弟弟写好了遗书,又给亲友留下了遗言,就安详的离世了。
南山橘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