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田乐·试把花期数】

【北宋】 晏几道

试把花期数,便早有、感春情绪。
看即梅花吐。
愿花更不谢,春且长住,只恐花飞又春去。

花开还不语。
问此意、年年春还会否?绛唇青鬓,渐少花前语。
对花又记得,旧曾游处,门外垂杨未飘絮。

天天一首古诗词 归田乐试把花期数 北宋

【解析】

这是一首感春忆昔的词作,意蕴深婉,情韵绵长,令人品之有味,感之有致。

“试把花期数,便早有、感春情绪”,花未开时,词人便掐指数花期,一日一日地期待花开之时,愿望着春天早一点到来,此时的“感春情绪”便表现为数花期、待春来的迫切期盼。
“试”、“早”等词可见词人盼春心切的心情。

“愿花更不谢,春且长住,只恐花飞又春去”眼看梅花就要吐蕊绽放,春天的便也开始传播,词人便希冀此花千万不要凋落,春天也不要拜别,就怕那落花飘零】春天须臾即逝,此时的“感春情绪”又表现为渴望花常开、春常在,害怕花残春逝。

一样平常词人都是满地“艳粉娇红”、满目“乱花狂絮”才引起伤春情绪,而晏几道在花含苞、春降至之时就惜春不已,此种心思更为深厚、细腻。

花开一定会凋落、春来一定会归去,这可谓众人皆知的道理,可词人却有着“花更不谢,春且长住”的痴傻欲望,正如 唐圭璋所言这真是“痴人痴事”,可一片痴傻之中流露出的是痴情一片。

“花开还不语。
问此意、年年春还会否?”,句法倒装,语序应是词人先问,花却不语。
词人痴痴地问,“我”愿花常开、春常在的惜春之意,年年的春天能否理会呢?可春默默不言,花也悄悄不语。

此处又为痴傻之人的痴傻自问,春与花的沉默之中,可知就算词人为之深深祈祷、簌簌堕泪,花之凋零、春之逝去却从不会未因词人的多情而稍稍勾留脚步,此时的“感春情绪”是无计留春的失落意无奈。

接下来“感春情绪”转至因春怀人,“绛唇青鬓,渐少花前语”,花前共语的年少的诗酒之友、多情歌妓逐渐稀少了,词人在《小山词》自序中言“两家歌儿酒使(指莲、鸿、蘋、云等),俱流转于人间。
......过从饮酒之人,或垄木已长,或病数奇。

“对花又记得,旧曾游处,门外垂杨未飘絮”,又清楚地记得,旧日冶游歌舞之地的时候,门外柳絮都还未飘拂呢。
浅淡之语流露出了深厚的怀人、忆昔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