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读词,很多时候假如不知道对应的典故,每每会望文生义,误解诗词的原意,本来讲的是这件事,却理解成南辕北辙的另一件事。以是,知晓一些常见的典故,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诗词。
就彷佛这一句“猛听得仙音院凤管鸣,更说甚箫韶九成”当中的,“箫韶九成”指的是什么?
箫是一种乐器,这不难明得。但何谓“韶”,“九成”指的又是什么,这就须要费一番功夫才能理解。
“韶”,据《风尚通义校注》记载,乃五帝之一“舜”期间的乐曲。“夫乐者,贤人以是动天地,感鬼神,按万民,成性类者也。故黄帝作《咸池》,颛顼作《六茎》,喾作《五英》,尧作《大章》,舜作《韶》”。
那“箫韶”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的?《尚书》有记,“《箫韶》九成,凤皇来仪”。九成,便是指九章。连起来“箫韶九成”的意思便是,箫韶音乐奏了九章。
自古人们便把凤凰作为祥瑞之禽,称圣贤治世国安,其主好文,则凤凰至。而箫韶奏响九章之后,竟然能将凤凰这种祥瑞之禽招来,这实际上解释的是,“箫韶”是最美妙的音乐。也因此,“箫韶九成”就成了最美妙音乐的代称。
这一典故,可以说是较为生僻的,但在读诗的时候还是很有可能碰着。比如陆游诗《秋旱方甚,七月二十八昼夜忽雨,喜而有作》,个中就用到了这个典故:
嘉谷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
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
而除了陆游的这首,在读其他的诗词,也常常能够碰着这个典故,如梁铉的《天门街西不雅观荣王聘妃》:
帝子乘龙夜,三星照户前。
两行宫火出,十里道铺筵。
罗绮明中识,箫韶私下传。
灯攒九华扇,帐撒五铢钱。
交颈文鸳合,和鸣彩凤连。
欲知来日美,双拜紫微天。
还有曹勋《保寿乐》:
和气暖回元日,四海充庭琛贡至。仗卫俨东朝,郁郁葱葱,响传环佩。凤历无穷,庆慈闱上寿,皇情与天俱喜。念永锡难老,在昔难比。
六宫嫔嫱罗绮。奉圣德、坤宁俱备。箫韶动钧奏,花似锦,广筵启。同祝宴赏处,从教月明风细。亿载享温清,永生久视。
假如不知道典故所指,只是读诗词,就很随意马虎误解“箫韶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