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三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有着很深厚的历史文化秘闻。

清明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既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机遇,又是民间寄存情绪和慰劳自己的传统归宿。

本日

今日江头衰病起,神前新火一炉喷鼻香。

一年一度,又逢清明。

诗词|六首鲜为人知的清明诗读完意犹未尽

东风吹到处,亦是春忙时。

且于清明时节,

品一杯酒、寻一朵花、烧一炉喷鼻香,

清明过后,

人间万物可期。

宋·魏野《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平平淡淡,一场清欢。

无花无酒,清明依旧。

鸡鸣二三声,清晨在窗边。

悄悄地看着烛火在摇荡中化作虚无,

灯光下的人儿手中的书册,

是否也思念起,

消散在影象中的一段过往呢?

宋·汪元量《清明》:

避难不知寒食,和愁又过清明。

都下纷纭跃马,湖边正好啼莺。

寒食已去,又见清明。

杨柳依依,草色青青。

在湖边阵阵莺啼声中,

人们纷纭跃马外出远足,

远方的亲人,愿你们安康。

当代·王进玉《清明》:

清明雨过草丛新,寂寞乡间少路人。

幼孺不知今节日,依然戏笑舞衫裙。

清明时节雨纷纭,

雨过天晴、百草萌动。

乡间的道路上人影稀少,

于此清明,

愿病疫的毒瘴早日烟消云散。

当代·傅子馀《清明》:

微阳生屋角,风送鸟声粗。

上冢人犹在,还家梦已无。

稍闲情便厌,未老境常孤。

海色当窗晦,宁枢纽关头候殊。

微微春阳,照入屋角。

细细东风,轻拂面庞。

阵阵鸟声中也难掩孤独的心境,

郊野敬拜后,

愿春天的统统都被温顺以待。

清·叶方蔼《清明》:

暖风芳草尽伤情,客里昏昏不记程。

林外卖饧刚唤过,忽惊今日是清明。

和煦的暖风、芬芳的花草,

如此春景竟也令人伤情,

浑浑噩噩地度过一天又一天,

始知今日已是清明时节。

扫墓祭祖和踏青远足是清明节的两大主题,然而如今疫情方未消散,我们只能只管即便坐在家中、减少出行。

既如此,那就在诗词中回味些古人的清明习俗与心情,于诗词中寻一份清明诗情吧!

愿人间四月天,所有美好都将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