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节外无枝、刚柔相济,身姿洒脱,颇有傲然的风骨,更具君子之贤德。
它纵然身在乱石之中,依然不畏困境,刚毅而又倔强。
北宋一位墨客就非常欣赏竹子,还曾赋诗赞颂。
下面分享王安石的一首咏竹之作,卒章显志,充满豪情壮志。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

北宋:王安石

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王安石的一首咏竹之作卒章显志充满豪情壮志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会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王安石年少时就肚量胸襟大志,他在入仕后就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由于常常四处奔波,以是对百姓们的疾苦非常理解和同情。
当了宰相后,墨客便立志要改变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窘境。

虽然由于各种缘故原由,变法失落败,也遭到了当时一些权贵的责怪和排挤,墨客罢相后,不得已而隐居于钟山脚下,可是清代的龚自珍等人却对其推崇备至。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年轻时,抒写了王安石追求做官之路的心情。

墨客与舍弟在亭中谈天,他们切磋诗文、畅谈未来,然后又兴致勃勃地欣赏周围的青竹。
首联描述了翠竹的姿态,“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竹林苍翠葱郁、浓荫四座,令人感到神清气爽。

迳,同“径”,描述出一片青碧的竹林;“残阴余韵”,展现了竹子的情韵,在阳光下涌现细长的倩影,也传达出墨客的文雅。

墨客默默地欣赏着那片青竹,由衷地发出肺腑之言,“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竹子挺立、清瘦,这大概是与生俱来的特点。
不过随着其逐渐成长,它就加倍显出其刚强和坚韧。

一段青竹,竹节是其最为坚硬的地方,也是须要很永劫光才能形成。
就像一个人从小到大,须要经由无数次的磨砺,才能成熟和端庄。
墨客由青竹想到了自己,虽然阅历丰富,但是毕竟还太年轻,也是“生来瘦”,必须不断熬炼,方可“老更刚”。

墨客又走到近前,更觉得其非凡的品质,“会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竹子纵然和野草同受雨露,但是依然可以与松柏一样,傲雪耐霜,无畏寒冷。

作者将青竹与蒿藜、松柏进行比拟,展现出竹子的高洁品质,既有赞颂之情,又暗含自比之意。
人生只有经历了各种挫折,才能像竹子那样保持不懈,也不会担心来自各方的侵扰。

尾联卒章显志,表达出创作的主旨,作者向众人表明,自己要效仿青竹,积极培养超凡的品质和气节,并委婉地表达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欲望。

伶伦,生活于上古时期,乃是乐器的发明者,可以用笙演奏凤凰的声音。
作者赞颂青竹毫不服从的气概,也抒写了自己的宏伟抱负,令人惊叹。

王安石的这首七律采取光鲜的对照手腕,又卒章显志,展现出墨客非凡的气度和抱负,令人夸奖。
作者细腻地描述了青竹的形状和内质,将其与野草和松柏进行比拟,末了又说自己希望“欲乞伶伦学凤凰”,蕴藉地表达出渴望被重用的心情。

人生不过短短几十个春秋,谁也不愿荒废青春,人们都希望可以实现年少时的梦想,施展自己平生的才华。
年轻的墨客出生于文字诗书之家,从小就有致知格物之功,其人生蓝图自然更高于凡人,只可惜末了壮志未酬,让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