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喷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美男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故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译文
大地一片银装素裹,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梅枝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换了新妆的美人。上天可能也对梅花有所偏爱,以是让月色皎洁清澈,玲珑剔透。让我们举起金盏畅饮,一道来欣赏这月色里的梅花吧,请不要推辞酒量不胜。要知道,群花竞艳,谁也逊色于梅花呀。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词谱》卷十四云:“此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双调六十二字。春信:春天的。琼枝:此指覆雪悬冰的梅枝。梅枝著雪,白如玉枝,故称。点缀:稍加装饰衬托,使事物更加美好。琼枝:像美玉制成的枝条。腻:这里形容清瘦的梅枝着雪后变得粗肥光洁。喷鼻香脸:指女人敷着胭脂散发喷鼻香味的面颊。此处用以比拟半开着的散发芳香的梅花。旖旎(yǐ nǐ):柔美貌。美男:美人。此处用以比梅花。造化:天地,大自然。玲珑:通亮貌。金尊:宝贵的羽觞。尊:同“樽”。沈:同“沉”。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词。上阕写寒梅初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玉洁冰清;下阕写月下赏梅,侧面陪衬梅花的俏丽高洁。写梅即写人,赏梅亦自赏。全词捉住寒梅紧张特色,由月光、酒樽、梅花织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空灵幽美的图画,利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腕刻画梅花形象,赞颂梅花超尘绝俗的洁美本色和不畏霜雪、秀拔独立的倔强品质。
上片写寒梅初放。何逊《扬州早梅》:“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露发,映雪凝寒开。”梅花,她开于冬春之交,最能惊醒人们的韶光意识,使人们萌生新的希望。以是被认为是报春之花。由于梅花斗雪迎寒而开,墨客咏梅,又总以冰雪作为空间背景。庾信《咏梅花》诗:“常年尾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赶过手寒……”这里,“琼枝”就指覆雪悬冰的梅枝。半放的寒梅点缀着它,愈显得光明润泽。词人接着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形容将开未开之梅的轻盈娇美,用美男浴出形容梅的玉洁冰清,明艳出群: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
词的下片写月下赏梅。“造化可能偏故意,故教明月玲珑地。”两句写出了赏梅的韶光,表达了对梅花和月色的喜好之情。作者认为大自然也是偏爱梅花的,让澄澈皎洁的月光来陪衬梅花。在溶溶月色映照下,梅花更有一番神韵。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更是美不胜收。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 。值此花好月圆的良宵,精心准备“金樽”和“绿蚁”,来个一醉方休。词人李清照的词作中,凡写记游赏花之作的,每每都要写酒醉、花美,以这种办法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情趣和愉快的心情,倒也新奇有趣。诗中“绿蚁”指的是酒面的浮沫。《历代诗话》引《古隽考略》:“绿蚁,酒之美者,泛泛有浮花,其色绿。”读到此句时,常常会让人想起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心腹相伴,围炉饮酒,是人生一大乐事。
结尾一句“此花不与群花比”, 词人把寒梅的形神美和自己的心灵美、感情美融为一体,赞颂了梅花高洁的品质。百花凋零的冬天,梅花迎着风雪傲然怒放,“一树独先天下春”。它通报着春的,带给人们无限的希望!
人们喜好梅花高洁、倔强的品质,喜好它不畏寒冷,立志奋发的精神。
这首词,银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绿的酒,晶莹的梅织成了一幅画,写得如梦如幻,空灵幽美。与古人的咏梅诗词比较,此词艺术上有所创新。词人捉住寒梅紧张特色,用比喻、拟人、想象等多种手腕,从正面刻画梅花形象。在对寒梅作了总体勾勒之后,又以生花妙笔点染其形象美和神态美。同时,此时做到了移情于物,以景传情,意中有景,景中寓意,表示了李词的特色。
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