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

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长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道德经》

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道家经典警句50则所见即所悟助你修身立世不再难值得品鉴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道德经》

大意: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骚动,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4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道德经》

大意: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
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获胜利。

5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不雅观复。
《道德经》

大意: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革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道德经》

大意:保持实质淳厚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

大意: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良,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天下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道德经》

大意:能够理解他人的人是有聪慧的,能够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
能够降服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降服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1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落根,躁则失落君。
《道德经》

大意: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落去根本,浮躁就会损失主导。

1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道德经》

大意:想要关闭它,就要先扩展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强化它;想要废除它,就要先茂盛它;想要攫取一些东西,就要先给予一些东西。

1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德经》

大意: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1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道德经》

大意:天下最优柔的东西,可以活着界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骋。

14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

大意:过分的爱惜会招致巨大的付出,过多的拥有会招致沉重的丢失。
以是,知道知足就不会遭受困辱,知道恰到好处便不会碰着危险,如此就可以长久安全了。

1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敷以为道。
《道德经》

大意:上等的人闻道便努力去践行,中等的人闻道则将信将疑,下等的人闻道会哈哈大笑,不笑不敷以是大道。

1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大意: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害就隐含个中。

1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道德经》

大意:最大的祸患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落是想要得到的希望。
知足的人,永久是知足的。

1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德经》

大意:合抱的大树由眇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

19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道德经》

大意:对待结束时的事情,还像开始时一样负责,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堪利的。

2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道德经》

大意:我有三种法宝,节制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俭啬,第三是不敢活着界争先。

21因此贤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

大意: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活着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
这不正是由于无私吗?反而能造诣一己之私。

22天之道,利而不害。
贤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德经》

大意: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
贤人所屈服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23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因此不去。
《道德经》

大意: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方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落去。

2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道德经》

大意: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定随意马虎失落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随意马虎的人必定碰着很多想不到的困难。

2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贤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

大意:天地无所偏私,听凭万物自生自灭;贤人无所偏爱,听凭百姓自作自息。

2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

大意:循环往来来往的运动变革,是道的运动,道的浸染是奇妙、柔弱的。
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27法网恢恢,疏而不失落。
《道德经》

大意: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落漏。

28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德经》

大意: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29全球誉之而不加劝,全球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逍遥游》

大意:全球赞誉也不感到得意,全球非议也不感到沮丧。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庄子·养生主》

大意: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一定失落败的。

31山木自寇也,学费自煎也。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人间世》

大意: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
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由于可以派上用场,以是遭受刀斧割裂。
大家都知道有用的用途,却不知道无用的用途。

32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大宗师》

大意: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此时此境却不如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

33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庄子·骈拇》

大意:小的迷惑能够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损失本性。

34哀莫大于心去世,而人去世亦次之。
《庄子·田子方》

大意: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去世灰、精神毁灭,人身体的去世亡还是次要的。

35至人之存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庄子·应帝王》

大意:极致之人的内心就像一壁明镜,对付外物来之即照、去之不留,如实映照而不私藏,以是能摆脱外物牵累而不损心操心。

3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季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

大意: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语,四季有分明的规律却不议论,万物有天生的条理却不说话。

37筌者以是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以是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以是在意,得意而忘言。
《庄子·外物》

大意:竹笱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后就忘掉了鱼笱;兔网是用来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后就忘掉了兔网;言语是用来传告思想的,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

38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天下》

大意: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久也截不完。

39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庄子·山木》

大意: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

40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归天。
《庄子·齐物论》

大意: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差异的。
这就叫物、我的交合与变革。

41丧己于物,失落性于俗者,谓之颠倒之民。
《庄子·缮性》

大意:一个人如果迷失落在物质天下中,在世俗里失落去了自己的真脾气,这个人便是本末倒置之人。

42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庄子·人间世》

大意:知道是无可奈何的,就当作命运一样去接管,这便是人生最高的德行。

4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彼无端以合者,则无端以离。
《庄子·山木》

大意:君子的交谊淡得像净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以利相亲而终会利断义绝。
但凡无缘无端而靠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端地离散。

4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

大意: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马跳过一个很小的缝隙,忽然一下而已。

45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庄子·天下》

大意: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视万物,不搬弄是非,以与世俗相处。

46至人无己,神人无功,贤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

大意:教化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教化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贤人无意于求名。

47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
《庄子·知北游》

大意:古代的人,随外物变革而内心保持不变;现在的人,内心多变而不能随外物变革。

48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落。
《庄子·刻意》

大意:如果感情上放肆自己悲哀或快乐,那么自身的德行就会不正;如果不能掌握自己的喜怒,那么就无法体悟大道;如果心存好恶,那么最原初的心性就会缺失落。

49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贤人贵精。
《庄子·刻意》

大意:多数人看重利,廉明之士看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贤人看重精神。

50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庄子·列御寇》

大意:有手艺的人劳累,聪明的人忧虑,无能的人无所求,以是逍遥清闲。

图文均来自网络 涉及版权 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