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第七书体楔书

中国书法第七书体楔书宣告出身,创始人马永安,也是中国书法第六书体燕书创始人。
中国书法第七书体楔书的出身,显示了中国汉字的生命力,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创新向前又迈进了一步,对新期间文艺复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苏美尔人楔形笔墨《汉谟拉比法典》

公元7000年前苏美尔人楔形笔墨

马永安又创中国书法第七书体楔书

中国书法第七书体楔书

楔书的创新和启示,有两个来源一个启示。
第一,来源于地球人类第一代根达亚文明之后的第二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之间。
早于古埃及金字塔,公元7000年前居住在这里的苏美尔人就创造了苏美尔文明,城邦、陶器、教诲、数学、天文学、笔墨、月历、度量,农具、文书等等,搜罗万象,和我们现在的文化大致相同。
尤其是苏美尔人的楔形笔墨,是象形笔墨,也叫钉头笔墨,便是我们古代做家具的木钉,我们叫木楔子。
古巴比伦文明便是苏美尔文明的传承,天下人类最早的法典《乌尔纳姆法典》和《汉谟拉比法典》都是用楔形笔墨刻碑而成。
楔形笔墨便是象形笔墨,一笔一划都像木楔组合构成。
这是创新楔书的一个主要来源,第二个来源便是我们古代做家具的木楔子,便是木钉。

中国古代做家具用的木楔,也叫木钉

中国古代家居用的木楔,也叫木楔子

中国书法第七书体楔书

我们现在用的钢钉叫洋钉,是外国传过来的,跟洋火是一样的,古代我们是没有的。
我们做家居用榫头和卯眼组合扣成,有的地方要加固就须要木楔子。
木楔子的形状,便是苏美尔人的楔形笔墨点画和笔画、千篇一律,一点不差。
楔书的发明和创新,也揭示了我们的文化和苏美尔文明的渊源。
苏美尔人也是黄色皮肤,苏美尔人的农具犁地的犁子和轮子,和我们古代的农具千篇一律。
我们先人从印度河迁移到黄河流域,开始有了我们的三皇五帝和夏商周五千年的文明,生生不息,浩浩荡荡。
这是楔书创新的第二个来源,还有一个启示便是,楔书在取势和运笔上,还受到了中国书法第六书体燕书的启示。

中国书法第七书体楔书

楔书创始人马永安,在点画上取苏美尔人楔形笔墨和我国古代木楔之形,在运笔上加上了羊毫书写的特点和灵动,又在取势上采取了中国书法第六书体燕书的右下取势。
以是,避免了苏美尔人禊形笔墨刻字的去世板,又授予了字体书写的刚劲和气韵,一取两得。
中国书法第六书体燕书和中国书法第七书体楔书的创新,是21世纪的开元和刷新,也是中国书法21世纪文艺复兴的新坐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

中国书法第七书体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