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宋代注家们在读到这些句子时,常日会教条的在注释中写道,典出《诗经·小雅·车攻》,便对个中所包含的繁芜感情一笔带过。
而宋诗在写作时执着追求于用典,在赏诗时执着追求于出处的弊端则在这里显现出来,于是人们便很随意马虎忽略掉那些化用典故的诗歌中所包含的更独特的、更繁芜的情绪。
但事实却是,这些诗歌中的感情、境界以及深层次的思想等,每每更胜一筹。

就拿“萧萧”这个词来说吧,《诗经·小雅·车攻》中的“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是指周天子率领卫队佃猎时的景象,于是这两句中的意思就有虽是弘扬军威,但又不是真实战役时的“军容整肃”感,“悠悠旆旌”更显得战旗随风飘扬,战士们心情清闲的样子。

而杜甫这首诗中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则是写于安史之乱刚起之时,描述战士应募出征之事,那种军营中的落日薄暮马嘶哀鸣的景况,完备是天子佃猎时的“清闲”所不能比的,个中雄浑壮阔,年夜方凄凉的的感情则在落日大旗、马鸣萧萧的客不雅观描写中直指民气。

后出塞(五首其二)

诗词中形容马鸣的句子很多但能写出李白深情杜甫悲壮的则很少

唐代 杜甫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骠姚。

李白这首《送朋侪》则又是另一种况味,“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像是家族里的一群人,送别一个要去远方的游子,游子或许是去求学,又或者是去参军,家人们都来送他,送了一程又一程,末了要分别了,游子跨着马奔向远方,又停下来,婉转马头望向送行的家人,看着家人们还伫立在那里望着他,年轻的游子笑着挥了挥手,轻声说了句“回去吧”,便调转马头而去,这里的“萧萧”则更有一种深情在。

送朋侪

唐代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