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
可惜风骚总闲却!
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斟酌着。
王安石这首《千秋岁引·秋天景色》,像一篇凄婉清绝的秋声赋,诉说着心中的徘徊与纠结。贰心怀抱负,想着兼济天下,可世途险恶,又不得不急流勇退,独善其身。无可奈何,生平被名利所缚,被情绪耽搁。只有在酒醒梦回时,仰望苍穹,独自斟酌。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真宗天禧五年,出生于江西临川,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及改革家。幼时的王安石酷爱读书,过目不忘,常常下笔即能成文。父亲王益时任临川军判官,因此少年时的他常常跟随父亲宦游各地,看到了浩瀚的社会现状与民间疾苦,这样独特的经历引发了他改革的欲望。
庆历二年,王安石进士及第,被授淮南节度判官。齐心专心想为民办实事的王安石,在任满后放弃了京试入馆阁的机会,调任鄞县知县。为任四年间,他带领当地公民兴修水利、扩办学校等等,深受民众爱戴。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皇祐二年夏,王安石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路子杭州,偶登飞来峰。站在峰顶高耸入云的塔上,眺望山下,只见云雾环抱,缥缈迷蒙。此时的墨客正初涉官场,年夜志满怀,纵然浮云蔽日,也丝毫不会影响他的壮志豪情。“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眺望的眼睛,听说鸡鸣时分就可以瞥见朝阳东升。”那时的王安石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治平四年,宋神宗登基,因久慕王安石才名,起用他为江宁知府,不久又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神宗对其十分看重。
当时的大宋王朝,内忧外祸严重。冗官冗员浩瀚,加上大兴土木,修庙建寺等,使适合局财政入不敷出;北部边疆常常遭到辽和西夏的侵扰,战乱频起,民不聊生。看似繁荣的大宋,实在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神宗力争摆脱这种困境,召见王安石寻求办理办法。王安石提出了“青苗法”、“保甲法”、“改革科举”等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改革方法,得到神宗的大力支持。神宗任命王安石为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轰轰烈烈的“熙宁改革”拉开了王安石的主场。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谈笑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再有能力的良臣,如未碰着明君亦只能如明珠蒙尘,终不见光明。而王安石却幸运地碰着了有识的明君,支持自己变法,他感叹神宗的知遇之情。就像姜尚和伊尹,本是一钓叟和佣耕之人,因偶遇明主赏识,建立了劳苦功高,得以千载留名。他也希望自己能在神宗的支持下,实现改革目标,使大宋王朝民富国强,也让自己壮志得酬,人生圆满。
纵然有神宗的支持,王安石的变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司马光曾三次给王安石写信,列举新法的各类弊端,哀求废除新法;百姓为躲避保甲,涌现自断手腕等征象;就连太皇太后及皇太后都向神宗哭诉“王安石浊世界”。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对之声,让神宗对变法也产生了疑惑,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改任不雅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第二年,由于朝廷内部纷争,王安石再次拜相。然而复相后的王安石得不到更多的支持,变法难以连续实行下去,意气消沉的王安石托病要求离职。同年十月,他辞去宰相之职,外调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
再度来到江宁,登江宁城楼,俯瞰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六朝古都,王安石不禁感慨万分。
《桂枝喷鼻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景象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往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作为一个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有着深深地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时候保持着复苏的头脑和远见的卓识。面前的金陵城万家灯火,繁盛热闹繁荣繁华,可谁能看到繁华背后的荣辱更迭呢?
曾经的东晋、宋、齐、梁、陈都在此建都,虎踞龙蟠,繁盛至极,可终极依然一个个相继败亡,只剩下寒烟惨淡、碧草衰黄,徒留后人到此喟叹感伤。
看似歌舞升平的大宋王朝,在轻歌曼舞中掩蔽着当权者的醉生梦去世,鼓噪热闹中携裹着百姓的哀叹凄苦。可这统统自己都无能为力了,他感到深深的无奈。
二次罢相后的王安石,已至晚年,心情逐渐趋于沉着。虽然忧国忧民之心依然,但已能将其藏于心中最深处。他隐居于金陵城中,过起了登山临水的闲适生活。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
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东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
欹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层峦叠嶂的山峰,环抱着奇丽的小桥流水,河水青青,花繁草翠。在山间竹林深处,有数间茅舍,茅舍中明哲保身,浸润在融融的春日暖阳里。午间小睡,醒来时四下一片寂静,只有婉转的鸟鸣偶尔传来。如此美景,让人恍如隔世,忘怀了在官场中的坎坷沉浮,只想贪恋此时的清闲清闲。
掩起内心的澎湃,在这看似安闲中,王安石度过了自己的余生。元祐元年四月,王安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太傅,葬于江宁半山园。
王安石生平追求的是实行变法,实现富国强民的欲望,可现实却给了他无情的打击,他的欲望终难实现。在人生的末了一段光阴,他只能在无所事事中独上层楼,眺望江水滚滚东流,回顾往事悠悠。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转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南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