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皎洁,有人将它与美人联系在一起,《诗经·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曹植写“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千里月明,人间共此一轮,于是南朝谢庄《月赋》有“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月夜而出,盈缺循环,屈原在《天问》中也早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夜光何德,去世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居然还问到了玉轮中的黑子,是否便是玉兔藏在个中。

明月

对着这一轮从缺到圆,圆而又缺的玉轮,文人们纷纭陷入了思虑。

骆宾王8岁写下一首咏月诗比咏鹅更具哲理获得举座叫好

我们从小背着骆宾王7岁时写下的《咏鹅》,感想熏染到来自唐代神童的才华碾压。
殊不知,他在8岁时又写下一首咏月诗,这首读上去更具思想性。

初月·骆宾王

忌满光先缺,乘昏影暂流。

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

有一说此诗为沈佺期所作,但在《全唐诗》中将其归于骆宾王之作,且四部丛刊本、明铜活字本等均作骆宾王诗,沈佺期各集均未载录,以是还是应该认定诗为骆宾王之作。

初月如钩

诗歌题目是“玩初月”,即不雅观赏初月之意。
此时映入墨客眼中的是月初时的一弯月牙,此时的玉轮悬在天空如弯钩一样平常,不如圆月之通亮。

看到形如此的玉轮,常规思路是描摹它的形状、状态与月圆时有何不同,或者与树枝相映,瞧“缺月挂疏桐”多故意境!

可小小的骆宾王,却透过这弯月牙,在思考为什么月华在暗夜中流转,为什么它要呈现这样的状态。

初月

第一二句,墨客将月光流转的缘故原由写成是由于担心太过圆满便让光华先缺损一些,乘着黑夜让月影一直流转。

我们都知道,月盈而亏,而在初月时,墨客就认为它已经在做着“忌满”的准备。

后两句更是充满了哲学思辨意味,表达了墨客的态度:玉轮既然能够通亮如镜照耀大地,又何必像今晚这样波折如钩呢?

全诗只有20个字,却在磋商月“盈”与“亏”之间的辩证关系。

月周而复始的变革

骆宾王是在什么情境下作的这首诗?骆祥发教授《骆宾王诗文故事》里有讲到写作背景。
说在一个夏夜里,骆宾王的祖父给骆宾王讲述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祖父该当很是主不雅观地加入了一些当夜的细节来陪衬故事氛围。

骆宾王于是问祖父:为什么今夜的玉轮不像故事中那样通亮?

祖父给了骆宾王答案,但是骆宾王并没有知足于此,而是自己思虑,写下了这首《玩初月》,表明自己对玉轮担心自己太过通亮便刻意波折如钩隐蔽自己光亮的态度。

明月

到此,也可真正理解到他尾句所发出的疑问意为何:玉轮既然能够照亮世间万物,又何必隐蔽自己的光辉呢?月如此,人又何如?

很难想象,一个8岁的孩童能够有这样的思想和态度。

这年秋日,县里举办童子科考试。
个中“赋咏”一节,骆宾王就把这首诗填上,结果得到满堂叫好。

只是7岁时写下的《咏鹅》太过生动,意趣丰满,盖过这首咏月诗的光芒。
但后者在思想性上,无疑是超过前者的,骆宾王的才华也在这两首诗中展露无遗。

直到终年夜,他这份才华也并没有消退,还曾写下轰动一时的《讨武曌檄》以及另一首著名的《在狱咏蝉》。

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而从从前的这首《玩初月》里,实在可以初见骆宾王的人生态度。

后来,骆宾王曾入朝作为道王下属,道王下命令让所有在王府的属官都写一篇文章说说自己的优点与好处,唯独骆宾望族绝写;再后来,屡次上书劝谏武则天,不仅被贬,后来照样以开罪入狱。

当千年纪后我们再次重读骆宾王的人生轨迹,再转头看看他的这首诗,他在官场上所经历的浮浮沉沉,彷佛也就找到了答案。

他(骆宾王)登时书柜,才高八斗,却长期沉沦下僚,不仅得不到晋升,还几度遭受贬斥,乃至陷身囹圄。
虽然根源在于宦途混浊,但和他这种宁折不弯、正道直行的品行也是分不开的。

——《骆宾王诗文故事》(骆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