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的出身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1一点通。
隔座送钩2春酒暖,分曹射覆3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4类飘蓬。

——李商隐·无题

完备读懂名句

古诗词名句典故详解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灵犀:犀牛角,古人以犀牛为灵物,故诗中借犀角喻指两心相通。
2送钩:古代游戏,分为两组,将钩藏于手中,暗相通报,猜末了由谁握钩,不中者罚酒。
3射覆:古代游戏,将东西藏于器物之下,让对方猜。
4兰台:原为宫中藏书的地方,此处借指秘书省。

回忆起昨夜残酷的星光与醉人的东风,我们就在那画楼西边的桂堂东侧。
只管我的身上没有彩凤般的翅膀可以翱翔到你身边,但我们两颗心却仿若灵犀息息相通。
昨夜我俩隔着座位传送弯钩,春酒格外地温暖,我们在灯火通明的蜡灯下分组玩起猜物游戏。
可叹的是清晨鼓声响起,敦促着我该回去官府,驱马来到兰台,就彷佛随风飘转的飞蓬一样平常。

名句的故事

李商隐这首《无题》写成的韶光较早,一样平常系于开成四年,墨客才27岁,已娶了王氏为妻,此时墨客从岳父王茂元的幕下回到京城秘书省任官。
过去解诗者常自行推衍诠释,认为此诗是李商隐在宴会上爱慕女子的作品,这位女子可能是李商隐年少时与女羽士交往的一段情缘,乃至有议论认为是宴会主人的姬妾,这些说法彷佛都过分揣度了。
由于作者并没有给予读者更进一步的信息,我们从字面上的理解,与墨客婚后对妻子的钟情来看,很大的可能,这首诗中所思慕的女子应指其正室王氏。
若真想重修“案发地点”,实在我们可以设想此诗是写作者与家人共度欢愉的一场飨宴,他与妻子以一些小动作表现柔情蜜意,但无情的清晨鼓声却敦促墨客换上朝服,急忙赴公务。
当墨客来到秘书省事情后,再度回忆起“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的那场热闹筵席,和挚爱妻子“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的缠绵依依,虽感慨“身无彩凤双飞翼”,但想必妻子一定可以“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这首诗意外地“轻松”,含情脉脉,或许跟其写作年事有关,此时的墨客虽遭遇些许挫折,但毕竟年轻,还是满腔的抱负,欢欣愉悦的气息尚盈满诗中,迥异于后期《无题》诗的感伤、沉重。
李商隐还将当时民间盛行的游戏融入个中,如“隔座送钩”、“分曹射覆”这些猜谜的小戏法,好玩的地方在于输的人必须罚酒,也是广义的“酒令”玩法。
酒令在中国传统上有许多变革,如吟诗、对句,乃至像李商隐诗中的猜物,都是时常涌现的宴饮游戏,乃至到清朝也还可于坊间看到。
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中也曾记载相同的戏法,在一场贾府女眷与宝玉聚会的场合,大家起哄玩起酒令,但酒令玩法多种,究竟要玩哪种?末了抽签,抽出了“射覆”。
薛宝钗笑道:“把个酒令的祖宗拈出来……比统统的令都难。
”(第六十二回)可见此游戏到清初依然可见。

经久弥新说名句

“心有灵犀一点通”是现今社会大家努力追寻的想望,不止于情人间的默契,更在于人与人之间籓篱的肃清,措辞行为毕竟不能百分百地表达我们真正的想法,若能真有这份灵犀通达,生活中或许就可以省下不少白工。
作家吴淡如曾在一篇文章《女人总要男人浪漫》中,有感而发地阐述男与女之间的大不同,对“浪漫”的定义更是迥异,“女人希望浪漫是矢志不移的,男人则以为浪漫相称耗力气,得手之后怎么可能不喊停,让他安歇一下”?这不仅牵扯认知不同,实在还有虚荣心作祟,女人要的浪漫过于表面、人云亦云居多,男人“不懂为什么情人节送花得送到办公室,而不是送到没人瞥见的家里;更不懂女人为什么把一起看电影叫做浪漫,而看录像带则不是。
还有,为什么花大钱买华而不实的东西如钻石珠宝送给她们叫浪漫,吃不饱的法国菜叫浪漫……”吴淡如既实际又深入地指出“女人最大的浪漫‘病’,便是过分期待‘心有灵犀一点通’,以为男人一定要变成她肚子里的蛔虫,知道她的欲望、她的须要”。
这些话虽不中听,但的确指出社会盛行的盲从,痛定思痛才能更理解自己。

吴淡如于文中引了李商隐“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句虽奥妙结合论述,但总以为彷佛有点可惜了原文“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那种缠绵低回的留恋之情。
这种“不甚贴切”的用典常常涌如今今日,有时大概是像吴淡如般撷取字面上的含义,有时则是“故意”误用,但更多的恐怕是根本连典故来自哪里也分不清楚,滥用成风。
当我们常说“心有灵犀一点通”时,是否知晓墨客是多么感叹自己“身无彩凤双飞翼”,因而只能企盼灵犀来相通,这两句实在该当结合起来看,才能感想熏染到李商隐所想表现的良宵易逝、相思绵绵。
新诗作家莫名有一首作品《我把相思串成一首歌》:“我把祝福串成一首歌/若息息相通/你会在那头低低吟唱/我把爱恋写成一首诗/若心领神会/你会在那头痴痴吟诵/我把思念编成一张网/若心有灵犀/你会在那头悄悄撷收。
”情人间涓涓细水般的柔情、相知相惜的默契,在在令人称羡与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