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桑柘”的字形演化
(一)桑
“桑”字的甲骨笔墨形类似一颗有树根、树干、枝叶,修剪整洁的桑树。金文中未见此字。楚系简帛时,上部类似“九”和“日”,下部类似树木的“木”字。小篆,上部类似三个侧面的手形,字形类似“彐”字,下部为独立的“木”字篆书。后来字形演化、简化,上部成了“三个又”,下部变为“木”字,这样一来,楷书版的“桑”字便出身了。
(二)柘
“柘”字分为“木”和“石”字。左边“木”甲骨文和金笔墨形都类似一颗树木,小篆时字体线条化,变为开头朝上和朝下的两个半圆弧中间被竖贯穿的样子,类似于屮和反屮。后来蜕变后,直接成了“木”字。“石”的甲骨文类似峭壁之形,金文上部的“反横折”,表示峭壁之意,下部的“口”字,表示石头,整字意为峭壁边的石头。小篆时字体线条化,更规整。后来横延长,竖变撇,起于横中间,下部为“口”,于是楷体版的“石”字涌现了。“柘”字从木,表示与树木有关,从石,表示质地坚硬致密,整字就表示一种质地坚硬的灌木或乔木。
二、“桑柘”怎么阐明?
1.桑木与柘木。“桑”和“柘”,都是树木,连在一起,就表示桑木和柘木。
2.指农桑之事。唐代墨客韩愈在《县斋有怀》一诗中写道:“惟思涤瑕垢,长去事桑柘。”大意便是:“只有考虑洗涤自身的缺陷后,去永劫光从事农桑之事。”
3.柘植清広:①柘植,多用于日本的姓氏。柘植清広,一说为日本柘植流的铁炮术高手;②指寂静幽闲,无拘无束。形容人的生活舒适安闲、清闲清闲。
三、“桑柘”字在古诗词中的利用
感事呈所知
[唐]李中
竞爱松筠翠,皆怜桃李芳。
如求济世广,桑柘愿商量。
竞爱,竞相喜好。筠翠,像竹子一样的翠绿。怜,怜爱。济世,帮助人间间。桑柘,指农桑之事。本诗作者李中,字有中,五代时南唐陇西人,工诗文,代表作《碧云集》。全诗大意:“竞相喜好松树的茂密和青翠,也都怜爱桃树、李树等春花散发的芳香。如果想追求广泛的济世情怀,乐意像对待农桑之事那样,负责执着地做。”
本诗开篇一二句写春景,通过对松树、桃树、李树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三四句抒怀,从春景转向对百姓生活,对社会的关怀。全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表达了墨客对自然植物和春景的喜好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墨客希望能广济众人的美好欲望,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操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四、“桑柘”该怎么读?
精确读音:sāng zhè
同音字:桑 这
部首:木
构造:高下、旁边
五、结语
汉字文化,韵味深远。桑柘本为树木之属,引申为农桑之事。农桑之事,从古到今,一贯主要,是百姓的生存之基,也是国家社会稳定之基。关注桑柘,除非济世情怀,何尝不是一种民气抱负。有道是:人生短短百年,只愿杨柳风微,苗稼云齐,桑柘翠烟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