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句话流传千古,皆因这三篇旷古经典真情流露,动人心魄,与国人产生强烈的情绪共鸣。作为盐城人,笔者本日还要说一句:
“读《鬻儿行》不落泪者,其心如铁!
”
鬻儿行
风凄凄,雨萧萧,爨烟寂寞两三朝。去年水涝今年旱,官租私赋何曾饶?
身无完衣肌肤露,日不再食形容焦。索食稚子牵衣哭,左支右调情无聊。
门外青衣相继来,税粮徭役并相催。男子但云怕箠楚,妇人密说且逃开。
又恋家乡不忍离,商量割爱鬻婴儿。婴儿成长才十岁,豪家买去与缗钱。
育养何难弃何易,贫儿不异犬与豜。儿闻相别泪不干,母见儿行号苍天。
扪胸顿足僵复起,悲风骚水声潺潺。夫反劝妻休痛哭,输租供役分当然。
及到使官门,拖延不引见;府胥索秤头,隶卒需酒馔。浮费十二三,追呼犹未已。
俯仰有谁怜?愁生不如去世!
去世者无觉亦无忧,生者饥寒竞流徙。
君不见,田间沟,饿殍枯骨无人收。草根树皮都收尽,谁思拯救出奇谋。
【作者】:“盐渎士”,平生不详。诗见乾隆、光绪《盐城县志》。一说此诗作者为裴天祐。
前不久出版的《盐城诗征》,煌煌两大本,收入诗词7000多首。粗粗翻阅,佳作纷呈,目不暇接,个中最动人心魄者,恐非这首写于明代的《鬻儿行》莫属。
鬻儿即卖儿。亲手将辛劳养育了10年的儿子卖掉,只换来几个铜钱。“儿闻相别泪不干,母送儿行号苍天。扪胸顿足僵复起,悲风骚水声潺潺”!
同样是明朝,盐城籍墨客张崇仁的一首七绝《卖儿诗》,也写尽了卖儿求活的人间惨剧。
携儿去卖向儿哭,卖儿买米供晨粥。
粥熟呼儿儿不来,剜心忍食孩儿肉。
张崇仁,平生不详。盐城人。诗见于天启《淮安府志》。
是什么让父母如此狠心?诗中近乎直白的笔墨已有交待:“去年水涝今年早,官租私赋何曾绕?身无完衣肌肤露,日不再食形容焦”!
可是,狠心卖掉亲生骨肉,不过是换来一点粗米充饥而已!
“粥熟呼儿儿不来,剜心忍食孩儿肉”!
苍天后土,痛何如哉!这无情的天灾和万恶的苛政!
难怪李自成、张献忠之辈振臂一呼,百万景从,仅仅十数年韶光,便掀翻这个视百姓如猪狗的大明王朝。明朝中后期,盐城一带重大自然磨难频繁爆发,大涝、大旱、蝗灾、潮灾、风灾、瘟疫,险些无年不发,百姓命如草芥,朝不保夕,“民生无计,出卖子女者充满街市”。吾土吾亲,苦哉!
痛哉!感谢盐城先贤,目睹人伦惨剧,怀悲悯之心以诗作史,痛诉灾害的无情和官府的残酷。纵然“无路上书乞民命,诗人空作不平鸣”,仍不改初衷,含泪直书。也要感谢历代地方志编纂者,没有掩罪藏恶、为尊者讳,坚持以触目惊心的极简笔墨,记录至痛至苦的灾害原形。这些诗词与方志,都给后世留下长久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