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月风清月满,十月露寒霜重,转眼秋将深。

如果说,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那么秋日则是一层一层染上的。

玄月的草木刚刚绿中带黄,十月的落叶逐渐满地金黄。

像秋日特有的枫叶,由绿变黄,由黄变橙,由橙变紫,末了由紫变红。

十月五首诗词万里河山秋色深千载日月赤子心

直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斑斓好个秋,终于浓情展开。

于是,枫叶似火,银杏流金,菊花如锦,海棠欲醉。
秋叶秋花,分外壮美。

“柿柿”快意,“枣”降吉祥,事事顺“栗”,心想事“橙”。
秋果秋实,一派丰收。

所有色彩画面铺陈到一起,谱写出对祖国母亲七十五载华诞最深情的祝福与赞歌。

十月山河,绚丽多彩。
十月中国,光辉残酷。

1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诗人意气,挥斥方遒。
指示江山,激扬笔墨,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近当代·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如果崇奉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还未进入十月,大街小巷已飘满中国红。
必是对这片地皮爱得深奥深厚,才有这么多人热泪盈眶。

当初伟人站在橘子洲头,也是满怀热血豪情,写下对壮阔山河的热爱,对家国天下的担当。

整首词大气磅礴,湘江秋天景色壮阔斑斓,往昔岁月振奋昂扬,处处演绎着革命乐不雅观主义精神。

伟人登高独立,湘江浩浩荡荡而去,山林层层叠叠染红。
秋水澄净楚天碧,百舸争流千帆竞。

雄鹰搏击长空,鱼儿遨游水底,人间万物皆在清霜秋光中自由成长,尽情勃发。

如此寥廓壮美的山河秋色,让伟人忍不住诘问,谁来主宰苍茫天地,谁来引领家国命运。

自然是我辈青年,当仁不让。
想当初在长沙求学革命十二载,与志同道合的青年多次游览此地,一同书写青春无悔,彼此见证头角峥嵘。

那时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斗志昂扬,激情亲切旷达。
指示江山评天下,激扬笔墨轻万侯。

可曾记否,我们一起踏过千重浪,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流最深处激流勇进,无所畏惧。

彼时的惊天骇浪未曾击退我们,如今革命的千难万险更不会击垮我们。

茫茫大地,我主沉浮。
泱泱中华,舍我其谁。
感谢新中国的缔造者,这盛世,如君所愿。

2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宋·林逋《宿洞霄宫》

伟人的秋山染透了中国红,林逋的秋山点缀着隐士情。

秋山到底有多美?风光无限,平凡双脚无法穷尽它的柔美,无边思绪无法抵达它的深邃。

红叶随着碧绿的山涧溪流轻轻飘荡,白云绕着苍翠的山中丛林悠悠点缀。

日暮天凉,倦鸟归巢,不经间惊动了秋蝉,披着全身夕阳四处纷飞,不断啼鸣。

到了晚上,秋雨绵绵。
林逋夜宿洞霄宫内,听着雨打芭蕉,感想熏染秋声秋韵,惬意安闲。

这个梅妻鹤子的孤山隐士,本便是江湖闲散客,不禁慨叹不知还有谁枕着芭蕉秋雨入睡。

秋入群山,万物堪染。
碧涧红叶,青林白云,浓淡合适,疏密相间,动静相映,和谐相生。

这也是朱熹极爱的“隔断尘凡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忘怀世俗烦恼,只留闲雅情趣。

它少了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的萧瑟寂寥,只留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的静美安然。

十月,一起去上秋山吧,感想熏染夕阳打碎将万物点染的绚丽,敬这大好河山,爱这美好人间。

3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二》

比起我言秋日胜春朝,我更爱这首诗的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日的美好展现得更详细,更细腻。
它不再靠高昂的精神支撑,而是接管秋日本来的样子。

它美在明净淡然,美在素净内敛。
在秋霜的点染下,山水愈发清新纯净,秋山愈发分明如画。

山林间深红与浅黄错落分布,高楼上秋气与秋色清澈入骨,不像繁华春光令人眼花缭乱,难免放肆浮滑。

此情此景,如宋代画家郭熙所言,秋山明净而如妆。
但这个妆,是略施粉黛,淡妆浅抹。

亦如晏殊所言,“远村落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色彩并不凌乱,稀稀疏疏,错落有致。

还有刘禹锡笔下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秋色点染也极为出彩,想象奇特。

十月,江山如画,景致洒脱。
霜降之后,深秋将尽,莫负秋光与秋色。

4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唐·李益《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李益的秋色,渲染着众人最眷恋的人间烟火气,可亲又可爱。

那日他本是去安国寺红楼院寻访僧友广宣,未曾想吃了闭门羹却被院内的秋色所打动。

经霜的柿叶如此红艳夺目,激情亲切似火地点缀着壮美秋色。
抬眼碧空如洗,红楼傲然耸立。

园内翠竹随风摇荡,甚是引人怜爱。
可惜主人不在,无法靠近不雅观赏,不能大饱眼福。

还是去邻居家借用工具吧,打取一片柿红,打捞一抹竹绿,在碧空红楼下就着秋色沉醉。

必是关系熟稔亲近,才会自觉宾至如归。
必是极其热爱生活,才会慢品人间烟火。

十月的秋日,果实累累,摘取爱的果,送给爱的人,愿君所求即所得,所至皆所安。

5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宋·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秋日绚丽多姿,但必有一抹色彩涂满乡愁,深情又浓郁。

当范仲淹驻守西北边塞,分外惦记江南故乡的秋色如画。

碧天秋云,厚土黄叶,无边秋色与淼淼秋水连接到一起,水光接天,江上还泛着苍翠寒烟。

落日下,秋水共长天一色,芳草更在斜阳外。
他所朝思暮想的故乡,忘尽天涯不见家。

只能默默销魂,默默追忆。
那挥之不去的乡愁,除非夜夜梦回江南,才能聊表抚慰。

明月满高楼,往后千万不敢独倚了望,徒增伤悲。
此刻便是酒入愁肠,全化为相思泪。

此词一出,也触动了王实甫,化为《西厢记》里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十月,秋意渐深,乡愁更浓。
常回家看看,可怜父母恩,珍惜面古人。

末了,再次祝福:

十月的祖国,四海归心,千秋万岁;

十月的你我,九州同欢,承前启后。

(图片来自网络,欠妥联系删除)

#秋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