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的亲人朋友再好,但却充满了短长冲突和限定约束。
惟只有是日然的风光和天上的明月,它们跟我们没有任何短长冲突,而我们也从中得到超然和洒脱。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李白说这清风与朗月却是真正的财富和心腹。
一个人如果跟清风朗月交了朋友,用不用钱买是另一回事,但至少有一点,他一定是个落落寡合的人,当然也是一个自然的人!
与自然交朋友并不是一件坏事。只有回到了自然之中,人类才能找到真正的乐趣!
明月名句
1、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光阴快逝,那轮古时皓月如今不复面前,然而此刻映照人间的月光,却曾悄悄洒在了先贤们的身上,超过时空,历久地联结着古今共仰的天心月圆。
2、
辛劳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清·纳兰性德《蝶恋花》
天宇间最为引人心疼的是那高悬的明月,一夜圆满如玉环,却又夜夜瘦削成玦,盈亏之间,宛如彷佛人生无常,悲欢离合难以自持。
3、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宋·范成大《车遥遥篇》
我愿化作残酷星辰,你犹如朗照夜空的皓月,我们彼此照映,在每一个安谧夜晚,共享流光皎洁,直至永恒。
4、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魏晋·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明月清澈如水,温顺洒在我寂寥的榻上,银河悄然西沉,夜色尚未褪尽,仿佛天地间的统统都在聆听那穿越千年而不息的诗意低语。
5、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快几家愁。
——宋·佚名《月儿弯弯照九州》
那弯如弓的月牙挂于天涯,她的光芒柔柔洒落人间,有人沉浸在这月色下的幸福欢笑,也有人在同样的月光下黯然神伤,生活的画卷就在这一片皎洁中展开,各自书写着不同的篇章。
6、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边是否曾有一双慧眼首先捕捉到初升的月华?而江上的明月又是从哪一年开始悄悄地陪伴着这片地皮上的人们呢?这份追问融入了浩渺的历史长河,让每个不雅观月者都与天地共鸣,思考起生命与韶光的深远奥秘。
7、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宋·刘子翚《绝句送巨山》
月儿未曾知晓你的拜别,她依旧在深夜里倾泻银辉,照亮那熟习的书窗,仿佛你仍在案前苦读,岁月无声,唯有月色温暖如昔,寄托着深深的怀念之情。
8、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纯白的玉轮分撒出柔和的光辉,与通亮的银河交相照映,共同倒映在清澈如镜的湖面上,内外一片澄清透彻,象征着心境纯净无垢,与天地同宽的豁达情怀。
9、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寂静的夜晚,我举起羽觞向着天空邀约那轮明月,只管只有自己的身影相伴,但借由月光的投影,恍如三人共饮,独酌中的浪漫与豪放,亦是对孤独深处最深情的告白。
10、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的尽头升起一轮通亮的满月,瞬间点亮了天涯海角,不论身处何方,人们在同一片月光照耀下,心中泛起思乡怀人的荡漾,那份天涯共此时的情愫在月色弥漫中流淌,汇成了中原民族共有的情绪纽带。
山水名句
11、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杜甫《旅夜书怀》
星空低垂,铺展于广阔无垠的原野之上,月光犹如涌动的江水般奔驰不息,此景描述了天地间伟大而深远的宁静,让人感想熏染到自然的壮丽与宇宙的浩渺,以及个体在个中的眇小而又独特存在。
1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
晚霞斑斓与孤鹜比翼翱翔,一同消逝在远方的地平线,秋水澄碧与长空融为一体,呈现一片辽阔无界的苍茫秋色,这是对自然和谐共生、万物相互映衬的绝妙写照,勾勒出一幅流动而富有哲理的画面。
13、
雪消门外千山绿, 花发江边仲春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冬雪融化之后,门外千峰披上了翠绿新装,仲春阳光普照之下,江边繁花似锦,生动展现了春天复苏的盎然活气,透露出万物更新、生命力发达的时令之美。
14、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翩翩白鹭悠然飞行,山下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游弋其间,一派江南春色,活气勃勃,画面充满田园诗意,唤起人们对自然宁静生活的神往与赞颂。
15、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
——宋·葛长庚《水调歌头》
江上春山如画卷般渐行渐远,山脚下的暮云则拉长了视线,连绵不断,二者形成空间与韶光的延展,寄寓着墨客对远方亲人或故土的深邃深挚怀念和无尽期待。
16、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唐·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灵秀的山峦拥抱着多彩的秀色,与空灵的水汽交织环抱,构成一幅瑶池般的山水图景,不仅展示了庐山瀑布泉的瑰丽景致,更传达出一种与大自然精神相通、十全十美的意境。
17、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滚滚黄沙随风翻卷,宛如万里金波起伏,长江九条支流激荡澎湃,冲击着雪山脚下,这幅雄浑壮丽的画面熔铸了墨客的豪迈肚量胸襟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18、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
——宋·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远处的黛色山峦若隐若现,彷佛在追逐那无尽的月光波澜,暮云悠悠投映在潇湘水面,营造出一幅浓淡合适、动静相融的秋日山水画卷,触发人们对付世事变迁与光阴流转的感慨。
19、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唐·刘禹锡《望洞庭》
眺望洞庭湖上,那层叠起伏的山水轮廓如一颗镶嵌在银白色大盘中心的翡翠青螺,精细而安谧,生动描述出洞庭湖水天一色、秀美宁静的景象,给人带来一种超脱尘世、净化心灵的感想熏染。
2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湖面在晴朗日子下波光粼粼,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山色在小雨朦胧中若隐若现,显得更为奇妙曼妙,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湖光山色都有各自的韵味,表示出大自然变革无穷的魅力和生命的无限可能。
田园名句
21、
稻花喷鼻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在稻花芬芳弥漫的野外间,丰收的故事正在悄声诉说,而那一片繁盛热闹繁荣的蛙鸣则是最真实的乐章,洋溢着大地的欢欣与农夫内心的喜悦,预示着一个金色丰满的时令即将到来。
2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清闲地在东篱下采撷菊花,不经意间举头便能悠然瞥见南山的身影,这样的场景既描述了一幅宁静安适的田园生活画面,又传达出阔别尘嚣、心物化然的淡泊心境,表示了物我两忘的高雅情趣。
23、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唐·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柴扉紧闭,安静而温馨,炊烟袅袅升起,在春雨初晴的日子里,那散发出黍饭喷鼻香气的山间人家,仿佛是一幅古朴而富有诗意的生活画卷,展示出淳厚村落民生活的安谧与和谐。
24、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宋·张舜民《村落居》
水流环抱着坡田,翠竹依偎着竹篱,随着榆钱飘落殆尽,槿花也逐渐稀疏,这统统都在悄然发布着时令的更迭,生动展现出春季末端田园生活的恬淡与自然秩序的井然。
25、
村落庄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宋·翁卷《村落庄四月》
村落庄的四月正是农事繁忙之时,人们险些没有少焉空隙,刚刚结束了蚕桑劳作,又紧接着投入到了插秧的田间劳动之中,这不仅是对田园风光的细腻描述,更是对农夫勤恳聪慧的真实写照。
26、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宋·翁卷《村落庄四月》
绿色浓郁覆盖了全体山原,通亮的河水映渲染洁白的野外,子规鸟啼叫的声音穿透如烟的春雨,构筑出一幅层次丰富、气氛温润的江南四月田园画卷,生动真切地表达出春雨时节的田园韵味。
27、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洁白菜花稀。
——宋·范成大《四季田园杂兴·其二》
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饱满的杏子压弯了树梢,洁白的麦花与稀疏的菜花交相照映,呈现出一幅五彩斑斓的夏季田园景致,饱含着田舍收成的期盼和劳碌充足的喜悦。
28、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
——明·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梅子由青转黄,累累果实象征着四季循环与韶光流逝,菜蔬丰茂,麦子熟透,蚕桑正忙,这些元素共同织就了一幅田园夏日的繁华与活气,让人们感想熏染到农耕生活的节奏与费力付出的美好回报。
29、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
——清·姚鼐《山行》
布谷鸟轻盈地飞行在空中,敦促着人们及早耕种,农具敲击地皮的声音在春日晴空下回响,这一幕既是对田园劳作的激情亲切赞颂,也是对顺应天时、勤奋耕耘的传统美德的深情歌颂。
30、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喷鼻香。
——清·曹雪芹《菱荇鹅儿水》
一方嫩绿的春韭园地,十里金黄的稻花飘喷鼻香,这两句诗犹如田园诗画中的点睛之笔,将春天野外的盎然活气与秋日稻田的丰饶景象奥妙领悟,寓意着田园四季循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与希望。
节气名句
31、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唐·杜甫《白露》
晨曦微现之际,晶莹的白露凝聚成团,犹如甘甜的果子般点缀于草木之间,踏马出行的人们在这清爽的清晨,每一步都彷佛融入了大自然的赠送,感想熏染着白露时节的清凉与宁静。
32、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唐·韦应物《不雅观田家》
小雨洒落之下,万物抖擞出新的活气,一声春雷唤醒沉睡的大地,惊蛰初始,万象更新,宛如彷佛生命的觉醒与勃发,展示了大自然生命律动的奇妙瞬间。
33、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销魂。
——唐·杜牧《清明》
清明时分,小雨绵绵不断,街头巷尾的行人步履沉重,仿佛被哀思牵引,心情几近破碎。这句诗宛如一幅浓墨淡彩的水墨画,勾勒出清明节气特有的氛围与人们对故人的深深怀念。
34、
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攲。
——宋·陆游《芒种后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
刚刚度过芒种,雨水应时降临,透过薄纱帷帐,墨客从慵
35、
时候频过小雪天,江南寒色未曾偏。
——唐·陆龟蒙《小雪后书事》
小雪已过,光阴荏苒,然而江南之地并未因此变得寒冷彻骨,反而依旧保留着那份独特的温润与秀美。此景唤起人们对冬日暖阳下的江熏风情的独特感悟。
36、
霜降碧天静,秋事匆匆西风。
——宋·叶梦得《水调歌头·玄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霜降之日,碧空如洗,加倍显得寂静深远,秋意渐浓,仿佛敦促着西风加快脚步,一同把天下带入更加深邃而辽远的秋季画卷。
37、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宋·徐铉《七绝·清醒》
春分时候,小雨轻轻地落在大地上,发出奇妙的声音,柳岸边吹过的斜风引领着游子踏上归途,此刻的春天既是自然的清醒,亦是心灵回归的契机。
38、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宋·谢逸《点绛唇》
秋分时节,金气丰裕,空气清澈,秋意愈发浓郁,清风裹挟着深深的凉意,标志着秋季已经由半,步入了收成与思考并存的深秋天下。
39、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唐·白居易《池上》
凉风轻轻摇荡,带来了深秋的寒意,寒露逐渐凝集,滴落在安谧的夜晚,墨客借此描述出秋夜的凄美与哀愁,仿佛在低语着岁月流转的无常与人生旅途的感慨。
40、
且欣小暑能如此,更愿新秋得似今。
——宋·韩淲《十八日小暑大雨》
欣喜于小暑尚能保持如此宜人的景象,墨客更期待未来的秋日也能像今日这般舒爽宜人,诗句流露出对美好景象的喜好以及对未来光阴的神往与祈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欠妥,联系我立即删除
#佳构长文创作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