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北宋诗词大多清丽婉约,表现儿女情长居多,南宋则是忧国忧民、叹民生疾苦的词风,却有一人兼两者之长,有游侠豪放之气态,又有细致婉约的情调,他便是贺铸。
一首《六州歌头》说尽了少年豪情,一句“谁复挑灯夜补衣” 将思念哀婉写的淋漓尽致,不输于苏轼思念妻子的《江城子》。而流传千古的这首《青玉案》也出自他手: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在这首词后,藏着一段俏丽的重逢,饱含着贺铸的深情,又隐喻着难言的愁绪,将深情与愁绪都写到了极致,可谓是前无古人。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传说贺铸在回到苏州时,遇见了一个貌美明丽的妙人,使得贺铸一见而爱慕。这女子步态十分轻盈,有凌波微步的美感,可是如此美人,却不肯经由横塘这个地方,词人只得目送着女子远去,开篇已经缓缓道出了词民气坎的“清愁”,格调清丽哀婉。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词人思念美人而不得,只能感慨年光时间光阴无人相陪,一句“锦瑟年华”则是化用了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个中幽怨怅惘之情也有些许相像。
美人究竟在什么地方?谁与美人共度春光?是月光如水繁花似锦的宅院?是雕花的木窗里?朱赤色的大门中?大概,只有东风才知道她的住所。词人虚写对美人的想象,用这种办法将自己苦苦思念而不得的“愁”表达倾诉。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下阙依然承接上阙的情绪,进一步写春光迟暮,美人仍旧不知何方的“愁”。云彩流动,暮色笼罩,词人独自伫立良久,美人不来,只得转而提笔写自己的相思断肠之句。
什么是愁?这萦绕全词的基调,终于在词尾有了答案:“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无法言说的惆怅,就犹如漫山遍野的茫茫烟草,犹如满城翻飞棉花一样平常的柳絮,像那梅雨时节永不断绝的绵绵小雨。这接连一串抽象的比喻,无形化有形,更加生动真切的将“愁绪”写的明明白白。
这首词长于化用典故,“凌波”、“锦瑟”等不少借鉴了古人名篇,如曹植的《洛神赋》。全词如“琐窗朱户”、“碧云”、“烟草”等等意象颇多,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惆怅的氛围,而词人自己化愁绪为有形的“梅子黄时雨”更是让他得了个“贺梅子”的称号,可见其经典真切。
词背后贺铸那段美妙的偶遇也令人津津乐道,江南烟雨,横塘梦境,可谓美到极致妙不可言。这首动人情词的背后,实在还隐喻的表达了墨客郁郁不得志的情绪。
贺铸酷爱读书,博闻强记,是个十足的大才子。文人的清高、侠客的豪情在他的身上完美的结合,这样的脾气使得他的文章颇具风骨与个性,却使得他得罪了不少显贵官宦。以是,不肯向达官低头屈节的贺铸,生平只做过些小官,郁郁不得志。
满怀志向,却报国无门,怎一个“愁”字了得?前有屈原在歌咏《离骚》以“喷鼻香草美人”自喻。在词中贺铸以自己得不到美人芳心来隐喻自己怀才不遇无人赏识,以此来写自己的壮志难酬。一片赤心羞辱,可叹无路请缨。
编辑:张圣平
摇扭捏晃,晃晃摇摇。品味云端,坠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