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宋代〕

花未全开月未圆,寻花待月思依然。

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

译文

蔡襄十三日吉祥院探花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

花未全开,月未圆满,便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可以有花去游赏,有圆月去欣赏,如此聪慧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明明知道花开全了会谢,月变圆了会缺,最是无情物,假使人们再自作多情,求全求圆,那岂不是更加可怜了。

注释

探花:出游赏花。

依然 :依旧;仍同原样。

赏析

这是宋代墨客蔡襄的一首哲理诗,出自他的名帖《山堂诗帖》。
作于北宋治平三年(1066)丙午三月十三日。
现在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小满”节气,深藏着一个人生大聪慧,即“小满”便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天道忌满,人性忌全。
一半在于己,一半听自然。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谦受益,满招损。

大家对付这首诗可能不太熟习,但是对付第一句该当有所耳闻。

清代政治家、计策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曾国藩,平日最好前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借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
这里的“前人”,即指本诗的作者蔡襄。
而“花未全开月未圆”,便是这首诗中的首句。
至于为何喜好这一句,曾国藩阐明说是“借福之道,保泰之法”,记得这句话就可以阔别灾害,纳福迎泰,永保无忧。

曾国藩还给自己的书房起了一个名字,名为“求阙厅”。
所谓的“阙”,即不圆满之意。
大家都渴望功德圆满,可是曾国藩偏偏不这么看。
哪里有圆满的人生,能保持小满已经是人生幸事了。

“寻花待月思依然”,在2009年被人改成了“半山微醉尽余欢”,可谓改得很有水平,既符合平仄格律,又符合原诗的意境。
爬山爬到一半即可,没必要一定要登顶。
饮酒,喝得微醺就行,没必要喝吐喝醉。
“小满”便是一个刚刚好的境界,可以“尽余欢”,可以“寻花”,可以“待月”,出息可期,心境悠然。

及至“北大满哥”,又将末了两句“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改成“何须多虑盈亏事,终归小满胜万全
”这就不符合平仄格律哀求了,“归”应为仄声,而“满”应为平声。
虽然讲的仍是“小满”的道理,但可以瞥见功力已不如加第二句的人。

然而,“何须多虑盈亏事,终归小满胜万全。
”作为对付“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的一种解读恰是非常好的。
蔡襄的诗过于蕴藉,之以是说“花月无情”,是由于花全会谢,月圆会缺。
人若“多情”,自然会引起无尽的忧伤。
以是不必“多虑盈亏事”,“终归小满”才是赛过“万全”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将十五定为节日,比如正月十五元宵节、七月十五中国称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十月十五下元节,而我们知道“十五的玉轮十六圆”,十六才是玉轮最圆的时候,古人之以是定十五为节日,便是深谙“小满”的哲学之道,希望人生总可以连续向上走,而不是圆满则亏,走下坡路。

小满节气到了,希望大家都能从这首诗中汲取聪慧,小满即安,小满即可,在欲海之中,能够保持定力,谦善低调,日日进取,顺道而行。

作者简介:严勇,文学硕士,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
现任泰州副刊编辑,《稻河》编辑。
已出版散文集《读书旅行》,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随笔集《风采泰州》。
公开拓表文章三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