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讲好黄河故事】征文选登
新乡:大河流千古,目前最动情
张 帆
滔滔黄河水,灏灏东流去。黄河注定与新乡有着不解之缘!
黄河新乡段位于黄河下贱上首,西与焦作市武陟县接壤,东与濮阳市濮阳县毗邻,全长170公里,流域面积达4558平方公里。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为黄河滩区人,我最感同身受。
黄河古文明,让新乡倍感光彩
我的家乡在原阳县靳堂乡包北村落。而原阳正处于新乡市的正南方,其地理最南端,便是沿黄一线的黄河滩区。
我的家乡就在黄河滩区上。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爱好者,我也为黄河文化倍感自满!
上古期间,仓颉在原阳大地上留下了诸多胜迹,让新村落夫至今如数家珍。
南宋罗泌《路史禅通记》载:“史皇氏仓帝名颉,有睿德,生而能书。及长,登阳墟山,临洛水之汭,灵龟负书,丹甲青文,苍帝受之,遂穷天地之变,仰不雅观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笔墨。笔墨成,天雨粟,鬼夜哭。居阳武而葬利乡。”
阳武,即今新乡市原阳县。在这里,留下了与仓颉有关的诸多地名,如:衙地、侯岗、查地、献功、地城、颉凹、谷堆、米庄等。而利乡,就在如今的原阳县福宁集镇杏兰村落。
自西汉至宋,从原阳共走出十六位宰相级历史人物,他们是:张苍、陈平、周勃、周亚夫、吴雄、毛喜、张亮、韦思谦、韦承庆、韦嗣立、娄师德、杨再思、杨绾、李恽、李穆、万俟卨。除此之外,还有浩瀚的原阳籍历史名人如过江之鲫,鱼跃龙门,在历史的天空群星残酷,熠熠生辉。
在这片地皮上,曾发生过十五次诸侯会盟,如“践土之盟”“衡雍之盟”等。中原逐鹿,诸侯争霸,在原阳这片用武之地上鼓角争鸣,烽烟四起。
在此,也曾有过古人在“桑间濮上”呦呦而歌的和鸣;有过毛遂的诸多传说;有过张良刺秦的壮举;有过官渡之战的烽火;有过东汉女史学家班昭行走于阳武桑间的回响……
从这些大事、名人中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针言典故,至今令人耳熟能详。如:“自我介绍、远而避之、博浪击秦、唾面自干、空壶留故友,剪发待宾朋”等等,早已穿越时空,成为人类及新乡的一种印记、一种文明、一种遗产、一种遗响。
新乡数千年管理黄河的历史,可谓波澜壮阔
如今,当黄河穿过邙山之后,就进入到了新乡市的平原一体化示范区和原阳县境,之后宛转东流,至封丘县、长垣市出境而去。
黄河在平原新区和原阳县境的南部流经,全长五十余公里。
黄河在原阳西起蒋庄、官厂、包厂(靳堂乡)、大宾、陡门五个州里,东至陡门乡三教堂村落流入封丘县,流域面积200余平方公里。
史载,自后晋开运三年(946)到清嘉庆十四年(1809)的863年间,黄河仅在原阳一县即决口弥漫达67次之多,个中迁徙改道4次,终极黄河由县北改道县南。
揭开历史的尘封面纱,我们在史藉中就可以找到古黄河在原阳大地上留下的诸多痕迹。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原武县志·山川》载:“盖黄河古经县北,后徙县南,溢决靡常,朝桑田而暮巨壑,诗云‘高岸为谷’是也。名之为山尚渐沦没,况民居物产乎……每秋霖泛溢,一鼠穴辄溃防,沸腾雷奔电激,虽神禹临流,难办仓卒矣。噫,万古此黄河,则万古此患此劳费也。忧民者尚念之哉。”这是古人对黄河的望洋兴叹,也是古人的感伤和无奈!
此明万历县志的“河防”条款中,还有如此阐述:“黄河经中国无虑数千里,今敕祀河渎,乃在原邑北境,非受患最剧之处乎。盖孟津而下,土疏岸善崩,又增受巩、洛、济、沁诸水乘嵩、行诸山势倾注而下,原邑适当其冲,故溢决之患无岁无之。”
为改进生存,在宋熙宁七年,程昉曾引黄河水淤田,不想堤坏水溢,民房野外一片洪荒,原武民众不得不请旨免税。
元丰元年,黄河在原武决口,到了夏四月才堵住决口。五年秋八月,黄河在此再次决口。
元至元二十三年,河南郡县有十五处决口,朝廷征役二十多万民众抗洪。二十五年,又有二十二处决口。
明洪武十四年,黄河又在原武决口。二十四年,黄河在黑洋山决口。
正统十三年,黄河蔓延至原武城下。弘治十四年,知县张恺筑护城堤,周围十四里,原武城中方无水患。嘉靖三十二年,黄河又在原武朱家庄堤决口,次年春上堵住决口。三十三年,黄河在张等庄堤决口二十余丈。三十六年又在判官村落堤决口八百余丈,到了次年春天才堵住决口。三十八年河决孔家庄堤。万历四年河溃刘务庄堤。万历十九年秋八月,河决黄家寺堤两处。万历十五年河决马营堤达六七处。
我们从历史的脉络中探求答案,可知,之以是自宋以前,原阳县名人辈出,才贤荟萃,与当时的黄河安澜关系重大。那时,原阳物阜丰饶,水美田肥,才能地灵人杰,贤达代出。南宋之时,原阳已属金地。特殊是元末战乱,狼烟四起,中原民不聊生,官府哪还有韶光去管理黄河呢?明朝初期,中原已是十室九空,百废待兴之际,官府更是无暇管理黄河。故此,此时的原阳黄流泛滥为甚。历年的黄河决口,黄河在原阳人的心里已痛彻肌肤,痛入骨髓。
因此,在放大到全体新乡市来讲,新村落夫伴随黄河的历史,也便是每到和平年代不遗余力地管理黄河的历史。
黄河大堤,一带如画的壮丽风景
新乡市黄河大堤,自平原一体化示范区至长垣市,绵延东去,如一条长长的绿色飘带,成为沿线的一条壮美风景和绿色樊篱。
而原阳段黄河大堤,西起祝楼乡夹堤村落(今属平原一体化示范区),东至陡门乡大三李村落,全长六十余公里。
站在大堤之上,赫然特立的防浪林和各种绿化林木,犹如一带花红树绿的风景,让人乐不思蜀。四季不同,大堤上的美景也别具风采。此景,业已成为原阳新八景之一。
原阳黄河南移后的大堤,始建于明代。史载,明弘治、嘉靖、万历年间,原阳黄河大堤曾有五次修建。迨至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也曾有过多次修缮。
《河南通志》载,清乾隆三十二年,“阳武一带堤工以淤泥包裹,为堤工淤包之始。”
1951年6月,原阳县公民政府对黄河大堤进行了第一次的加高培厚,最多时出动民工达3.81万人,共完成工程土方145.68万立方米。
1955年,原阳县公民政府又对黄河大堤进行了第二次的加高培厚,完成工程土方114.87万立方米。
1976年,原阳县公民政府对黄河大堤进行了第三次的加高培厚,完成工程土方454.89万立方米。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原阳县公民政府与河务局又对黄河大堤进行了锥探灌浆和补残整修。
在八十年代,原阳县公民政府与河务局对黄河大堤履行前戗修建。九十年代,又履行了淤背加固。
实在,原阳境内建筑黄河大堤的历史很是久远,只是那时的黄河大堤是在原阳县境内的北部,原堤被称为“金堤”,取固若金汤之意。
原阳金堤是一条古堤,古时西起荥阳界,过原武县祝楼,东北经古湾子头(今圈里)、徐村落堤(今口里)、磁固堤、古大堤(今师寨)、再东北经黑洋山入阳武县,经后堤、秦家堤(今秦庄),入延津县界。金堤在原阳境内,从福宁集到秦庄一线尤为明显。
黄河金堤始建于春秋期间,历代加修。汉代称金堤。史载,东汉期间修建金堤,征调数十万人,费时一年有余,使黄河水800余年没有发生大改道。公元1488年,河道大变,金堤逐渐成为废堤。清雍正年间,金堤停用,让给贫民开荒,长达六千余米的金堤唯福宁集乡秦庄村落一带遗迹可寻。金堤在原阳的明清县志中亦有记载。
如今的黄河大堤,堤顶宽度十米,临背河高差(临河地面高背河地面)1.14米——6.86米。堤顶高度超过1983年花园口站22000立方米的大水水位3——5米。按海拔高度打算,原阳县黄河大堤顶高于新乡市地面23.5米,高于原阳县城地面16米。
无疑,黄河大堤犹如一道绿色樊篱,有力地呵护着新乡乃至华北公民的生命安全。
新乡市黄河数百里长堤,宛如一条绿色画廊,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到处可见的是一处处风光旖旎的人文与自然景不雅观,构筑起沿线一道靓丽的风景,成为横跨中原城市群东西方向的生态涵养带。
今夕,新乡黄河滩区可圈可点
九曲黄河,孕育着五千年华夏文明。蜿蜒长堤,构筑起一道绿色樊篱。新乡,在新时期里正演绎着一曲曲催人奋进的动人赞歌。
如今的新乡市,将十桥相连,黄河天堑变通途。
而原阳,则拥有河南省面积最大的黄河滩涂和黄河湿地。这里,天蓝、草碧、水清、云白。这里,滩草青青,百鸟翔集。
以鲜切花栽种和以百花、百草、百菜、百果为主的农产品自助采摘园在这里发达兴起。
在这里,可以不雅观候鸟凌空、锦鳞拍浮;
在这里,可以赏麋鹿追逐、鸵鸟溜达;
在这里,可以尽情领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边塞风光;
在这里,可以使你生出“置身黄河边,人在花中游”的惬意;
在这里,可以让你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不雅观;
在这里,可以在坝上酒肆一壶买醉,高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尽情彰显绅士的豪迈;
在这里,可以亲临湖泊柳岸垂钓赋闲,在俗世尘凡中聊寻清幽;
在这里,可以到槐林氧吧尽享大自然的富氧空气,万亩槐林绝对给你以震荡;
在这里,可以到桃源田舍“把酒话桑麻”,亲近自然,探求乡愁;
在这里,可以在金秋时令不雅观赏黄金米带,一品天下第一米的芳香。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在风起云涌推进,无疑,这将为新乡市的进一步超过和腾飞奠定良好根本!
后 记
在古代,黄河在今新乡市流经原阳、新乡、延津、卫辉等地。而今,黄河在今新乡市区域流经平原一体化示范区、原阳、封丘、长垣。沧海桑田间,黄河的决溢、改道让黄河自北向南在新乡市区域内南移了数十公里,不可谓变革不大。
本日,黄河作为新乡市一条最为主要的河流,其地理位置、经济代价和政治代价都将日益凸显。
大河流千古,目前最动情。
随着顶层设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日益推进,新乡市黄河滩区将迎来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
编辑:申彬彬
本文来自【新乡日报】,仅代表作者不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供应信息发布传播做事。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