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写的古诗总被人说不符平仄?可是李白的《静夜思》符合平仄吗?不符合!
李绅的《锄禾》符合平仄吗?不符合!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符合平仄吗?不符合!
那么大多数古诗都符合平仄吗?我吃惊的见告你,真的不符合!
这到底为什么呢?又凭什么说我的不符合平仄呢?请大家看过来——
不懂平仄还是可以写古诗!
这点我可以肯定!
不信我来教你,看完这两篇文章,你就会信心十足。如果乐意,逐步的我还会教你写格律诗,但如果你只喜好古体诗,格律诗不学也罢,只要你的诗受人喜好,关键是只要你喜好!
第一篇
如何写古诗词(入门篇)之古体诗写作●南郭居士
应朋友的约请,要我抽空写篇传统诗词写作履历干系的授课稿子,给书院孩子们上课用。能借此传播中华精良传统文化,我欣然接管。不过也有点犯难,给孩子们讲诗歌彷佛更不随意马虎,浅了讲不透,深了听不懂,万一有讲的不对的地方还会误人子弟。不过我还是坚持负责对待,不要辜负这大好的机会。这里我就如何写古诗词先作入门篇,往后还会写深入篇。
下面,同学们请看过来,让我们先读一首大家都非常熟习的诗(不要怕,这只是引子,拿平仄开路,但不以平仄结束,这不是古体诗,之后立时教你写古诗):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平水韵)流:十一尤】押韵(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平水韵)楼:十一尤】 押韵
这是一首仄起格式的五言绝句,平仄非常完美,当然不用说,意境更幽美。
首先,《登鹳雀楼》是一首古诗,是古诗里的格律诗,格律诗里的绝句,是一首五言绝句。这里我们开始打仗了古诗、格律诗和绝句的观点,但这还不全面,接下来我们梳理一下诗词的文体分类。
诗歌的发展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近代诗和新诗。如今诗歌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口语诗和旧体诗词,口语诗更多称为新诗或自由诗,但“诗词”连称时一样平常指旧体格律诗、词,也便是我这里所讲的诗词。概括地说,诗词便是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诗起源于先秦,壮盛于唐代。词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代。现在我分部来讲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的写作方法。
【 古体诗写作 】
古体诗又叫古风,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唐代往后基本以五言和七言为主,简称五古和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样平常也算七古。古体诗的代表人物有李白、杜甫、陆游等。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是非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现在以我作的一首《微暇轻吟》为例,觉得一下古体诗。
映日照尘凡,冷眼看长天。
身无功名事,信手写清闲。
漫诗撒大地,临拾一句还。
托风送故友,小心过关山。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除了每句都是五字外,其它方面都很宽泛。比如在第一、二句和末了两句运用了对仗,很随意,全诗未讲平仄,在押韵方面,如果按新韵,则“天”、“闲”、“还”、“山”四字押韵,如果按平水韵,个中的“天”字不押韵,但为邻韵。通过这首诗我们又打仗了平仄、押韵和对仗的观点。
由于押韵对古体诗很主要,乃至非常主要,本节作为重点先容。
押韵,亦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末了一个字,都利用韵母相同或附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韵律感、铿锵感及和谐感。这些利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一样平常情形下,平声韵发声比较平缓抒怀,仄声韵读起来铿锵有力,错落有致。
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一样平常来说,不同音调是不可以押韵的。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稍宽,一韵独用固然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也行,即可以换韵。但是通用也非随便乱来,必须是邻韵才能通用。
接下来,我先容一下平水韵和中华新韵。
“平水韵”是古韵(或古声韵)的一种,是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形,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每个韵部包含多少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今人作诗上网查一下平水韵表就可以了,古人学科少,有的是韶光,基本是把韵表背下来了的。经由不断修订,我们现在所说的《平水韵》实际多指清朝的《佩文诗韵》。
“中华新韵”由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1941年10月10日公告,共列出十八个韵。中华诗词学会又于2010年整理发布了《中华新韵(十四韵)简表》。新韵比旧韵要大略、宽泛,且容量大,符合当代读音,由于以拼音字母的韵母和普通话发音为标准制订,因此更准确更科学,也随意马虎使青少年理解和接管。
用新韵还是用古韵,我认为取决于自己的喜好,不必相互排斥,关键还是要作品的意境和内容好。有一部分人不接管新韵也可以理解,由于他们首先打仗的是古韵,先入为主。我本人新韵古韵都用,给接管古韵的人只显示我的古韵作品,给别的人及广大诗词爱好者则同时展示我的新韵或古韵作品。青少年由于拼音学的好,普通话也标准,建议先从中华新韵开始,往后可根据自己的偏好取向再决定用新韵还是用古韵。按趋势估计,将来新韵会遍及,而古声韵逐步会作为学术研究来用,由于新韵本色便是古韵的继续和发展,随着新生代的发展,他们会将新韵逐步发扬光大。
古体诗的押韵办法详细为:1.全诗可以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也有可随意转为其他的。2.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3.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4.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5.许可散文化的句子。
现在我们体会一下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喷鼻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弗成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本诗为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个中“喷鼻香”、“尝”、“觞”、“长”为韵脚的押韵字。因押韵规范,使该诗读来朗朗上口,当然,这也可以引深平仄方面的成分(说白了便是高音低音的穿插),平仄的详细内容将在近体诗写作中先容,不过不喜好平仄的你完备可以不论,由于古体诗没有这方面的要全。
到这里,你已经完备可以写一首自己的古体诗(或称古风)了,不然你按照上面的方法试一试。
第二篇
跟我学古诗之别拿平仄恐吓人(序言)不懂平仄就不能写诗了吗?窃以为,首先意为第一,古风和格律诗的地位是完备平等的。古体诗和近体诗都是古诗词的主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华文化的精粹,缺一都是不完全的。那么不懂平仄到底能不能写古诗?
平仄咋听起来还真深奥的,对初学者来说还真会吓着,而且纷纭吓退,实在他们对诗词的对仗和押韵还不算陌生,只是这个平仄格律把许多诗词爱好者拒之门外了。不懂平仄就不能写诗了吗?且听我细细道来。
本文丝毫没有排斥平仄格律的意思,只是为相识释,不懂平仄之前还是可以写古诗,并且一样可以写出好古诗。如果有兴趣,可参阅我写的《如何写古诗词》(入门篇上、中、下)。
【 别拿平仄恐吓人 】
●南郭居士
不知何时起,竟然喜好上古诗词,特殊对词犹加钟爱,于是不知不觉间也如法泡制写了一些。虽然写的不一定好,但多数自觉还是满意的,由于我写诗词并非为写而写,而是情绪所至,思想使然,因此矫揉造作的东西也不多。
不过我的一些诗词在网上发出后,不同的声音并非批评作品的立意和内容,而是对格律的平仄予以委婉的示正,当然我都是欣然接管。许多网友极力主见平仄是很值得尊敬的,这充分表示了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但我把稳到,一些刚写了一两首诗词的人,收到他人的见地后都不再写了,见地最多也最见效的便是诗词不合平仄哀求。平仄咋听起来还真深奥的,对初学者来说还真会吓着,而且纷纭吓退,实在他们对诗词的对仗和押韵还不算陌生,只是这个平仄格律把许多诗词爱好者拒之门外了。
我写此文的目的便是要把那些热爱诗词而又不敢涉足的人拉进来,别让平平仄仄把他们给吓跑了,让诗词领域的知音更多,末了作品多了,终会涌现一些精良的来。
那么到底什么是平仄?平仄必须遵守吗?我想我回答的越直白越浅近大家才越随意马虎理解,进而也就不产生畏惧了。
所谓平仄便是音调,平指平直,仄指弯曲。这样直白的答案是不是很给力啊?当代汉语把音调分为四声,古人更大略,直接归纳为两声,第一和第二声便是平声,第三第四声便是仄声。平仄的最原始哀求便是在一个句子中读起来不要始终太平顺,或者读起来绕口,这些都叫“拗句”,原来平仄的目的便是为了避免“拗句”而产生的。换句话说,只要你的诗句读起来不拗口,实在无形中你已经符合平仄的规定了,这个回答我想作为初学者的你是不是更喜好呢?相反学术界对平仄的阐明是很“拗口”的:“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自古平仄失落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觉得更麻烦,把大略的东西繁芜化了,如果你只写古体诗,最好别理。实在唐代墨客杜甫倡以拗句写诗,形成独特风格,至宋黄庭坚专写拗体,崇尚艰涩拗曲,形成了所谓“江西诗派”。
归纳一下,平仄的实际教义是终极让诗词读起来或抑扬抑扬,或琅琅上口,少产生一些读起来过于平顺或者绕口的句子来。如果语句读起来有韵律感,也就符合平仄的原始意义了,我个人更方向于此。仅为此目的就制订了一个平仄的规则,古人也真是存心良苦了。实在平仄原来就不是教条的,这个规则也不是古人都严格遵守,还有许多古人是不以为然的。再说了,中国东西南北中方言无数,凭什么你就说你的是平仄有音乐美,别人的不平不仄就拗口呢?难道古人也讲普通话不成?当然说归说,没有规矩毕竟不能成周遭,平仄作为一个规矩我们该当认可其存在代价的,但它不是守则,更不是定则。平仄与不拘平仄之争已经沿袭了一千五百年,诗有诗律,词有词律,古人的格律,可能是后人的束缚。比较随意马虎让多数人认可的结论是:合律最好,出律也可,不能强求。
但是,终极我还是支持拿平仄说事的网友们的治学精神的,只要不影响诗词的意境和内涵,我们就要只管即便运用平仄的规定,如果能做到平仄对仗押韵都非常严谨,作品就会得到各层次的认可。我起先的一些诗词在对仗押韵方面比较严格,但在平仄上也马虎,如果读起来不别扭,我就只管即便表达自己的思想,舍鱼而取熊掌了。
我再更浅近的阐释一个平仄的技巧,那便是“平仄要穿插,四同莫涌现”。平仄要穿插不难明得,便是让平和仄这两类音调在单句中交错,在对句中也要对立,即高下句只管即便做到平对仄,仄对平,使音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四同莫涌现,便是避免同时涌现四个平声,也要避免同时涌现四个仄声,比如“平平平平”是不是读起来真的太平了啊?这是我总结的技巧,虽然不正规,但也很实用。
如果你非常反感别人说你的诗不合平仄的话,你就说你写的是古风,五古或七古,担保会让对方很尴尬的。古风也是唐往后的墨客专门用来对付格律诗的。实在,诗词在古代多是用来唱的,因此须要符合平仄方便吟唱,现在不兴唱了,平仄的义务也完成大半了。善哉,善哉,南郭居士误人子弟了。说真的,我还是喜好写格律诗(即近体诗)和格律词的,但我还是推举初学者先写古风(也便是古体诗),往后根据爱好再选择是否写近体诗,古代占了半壁江山的古风不是还是流传千古吗。
只管本文标题是《别拿平仄恐吓人》,但如果你不懂一点平仄的基本知识的话,那一定会被吓坏的,前面我已经大略说了平仄的一些事理,下面举一些实例,真枪实弹加深理解吧。把稳例子中个别处是引用其他作者的。 一、符合平仄韵的句子
白日依山尽 古:中仄平平仄 今:中平 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古:中平仄仄平 今:中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 古:仄平平仄仄 今: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重楼 古:中仄仄平平 今:中仄平平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水韵) 钟山风雨起苍黄 古:平平平仄仄平平 今:平平平仄仄平平 百万年夜军过大江 古: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仄仄平平仄仄平 虎踞龙盘今胜昔 古:仄仄平平平仄仄 今:仄仄平平平仄平 天翻地覆慨而慷 古:平平仄仄仄平平 今:平平仄仄仄平平 宜将剩勇追穷寇 古:平平仄仄平平仄 今: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可沽逻辑学霸王 古: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仄仄平平平仄平 天若有情天亦老 古:平仄仄平平仄仄 今:平仄仄平平仄仄 人间正道是沧桑 古:平平仄仄仄平平 今: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不符合平仄的句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高下联都用了“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有人说这是唐人的一种体,但不符合七绝格律。) 三、拗句举例 前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唐]崔颢写的《黄鹤楼》前半首是古风的格调,后半首是律诗,是不是很有趣啊?有人直接把这首诗叫拗体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折取一枝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渭城朝雨挹轻城,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人。 这首问题多多,干脆叫古风,或者本来便是古风。 娇歌急管杂青丝,银烛金尊映翠微;使君地主能相送,河尹天明坐莫辞;春城月出人皆醉,野戍花深马去迟;寄声报尔山翁道,今日河南异当年。 多处失落黏 溪云初起日沉阁 古:平平平仄仄平仄 今:平平平仄仄平平 山雨欲来风满楼 古:平仄仄平平仄平 今:平仄仄平平仄平 城尖径仄族筛愁 古:平平仄仄仄平平 今:平平仄仄平平平 独立缥缈之飞楼 古:仄仄仄仄平平平 今:平仄平仄平平平
大概本文将引起学究们的一些不适,因此提醒拍砖前先遍及一点小知识:除了格律诗和词外,其他形式的诗均不哀求讲平仄,即古体诗、楚辞、乐府诗等。也便是说,“古体诗(古风)”“歌”、“歌行”、“引”、“曲”、“呤”等等古诗文体的诗歌均不需讲平仄。
作者简介:
南郭居士,本名郭军,67年生人,陇南市武都事情,籍贯甘肃徽县。有近千篇文学作品在各种报刊书本及网络平台揭橥。著有《南郭词文》,并获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诗歌提名奖。合编有《雪藻兰襟精华诗词》、《清韵十二家》、《临屏精华诗词赏析》等四部诗文集。获“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当代诗入围奖。作品入编第四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被全国诗词家神州行组委会付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精良诗词家”及“新时期诗书人家”称号。
系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甘肃省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会员,中华精良传统文化传承人,中华文化旅游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武都区作协理事,陇南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成州文学》顾问,雪藻兰襟诗词终审主编。原佳构文化论坛总编,原《中国诗歌报》诗词创研中央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