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算夜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注释】
南陵:一说在东鲁,曲阜县南有陵城村落,人称南陵;一说在今安徽省南陵县。
白酒:古代酒分清酒、白酒两种。见《礼记·内则》。《太平御览》卷八四四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太祖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贤人。”
嬉笑:欢笑;戏乐。《魏书·崔光传》:“远存瞩眺,周见山河,因其所眄,增发嬉笑。”
起舞落日争光辉:指人逢喜事光彩抖擞,与日光相照映。
游说(shuì):战国时,有才之人以口辩舌战打动诸侯,获取官位,称为游说。万乘(shèng):君主。周朝制度,天子地方千里,车万乘。后来称天子为万乘。苦不早:意思是恨不能早些年头见到天子。
会稽愚妇轻买臣:用朱买臣典故。买臣:即朱买臣,西汉会稽郡吴(今江苏省苏州市境内)人。据《汉书·朱买臣传》:“朱买臣,会稽郡吴人,家贫,好读书,不治家当。常刈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读。其妻亦包袱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汝苦日久,待我富贵报汝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去世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后买臣为会稽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尽去世。”
西入秦:即从南陵动身西行到长安去。秦:指唐时都城长安,春秋战国时为秦地。
蓬蒿人:草野之人,也便是没有当官的人。蓬、蒿:都是草本植物,这里借指草野民间。
【译文】
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日长得正肥。
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吵闹牵扯我的布衣。
放晴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与秋日夕阳争夺光辉。
游说万乘之君已苦于韶光不早,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
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去长安而西入秦。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赏析】
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首相,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但在很永劫光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已四十二岁,此时他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他非常愉快,满以为实现政治空想的机遇到了,急速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诗中绝不掩饰笼罩其喜悦之情。
此诗用直陈其事的赋体,又兼采比兴,夹叙夹议,正面描写与侧面陪衬相结合,在豪放跌宕的笔调中,洋溢着墨客积极旷达的生活激情亲切和年夜方激越的进取精神,墨客求存心切、受宠忘形的神态跃然纸上。全诗充分表达了墨客实现抱负的极其喜悦的心情和豪迈得意的心境。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神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墨客,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墨客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异,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豁达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首创意义及艺术造诣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