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跟熊逸一起读唐诗》,熊逸
这本书实际上是得到专栏熊逸唐诗50讲的内容,把专栏照搬过来编成书有点勉强,后来重版改为了《人生四季,唐诗九味》。失落望归失落望,本书还是适宜唐诗爱好者负责阅读的,作者不仅有对诗的品读,还另辟路子地挑选了登高、怀古、壮心、羁旅、田园、聚散、思慕,感时、忧愤和隐逸等10个主题,每个主题精选3-6首诗来解读。
书中对每一首的品读不像我们平时读到的诗歌鉴赏,也不是旁征博引地解读,而是用修辞艺术、笔墨音韵和文学意象等,带你领略唐诗的另一种美,让你看到唐诗的另一种天下。不管你伤心难过,感怀出生还是对一个人的思念,都可以从书中选出的唐诗中读出高等的享受。这顿大餐,适宜一个人悄悄地品尝,美味适口却不油腻。
二、《唐诗可以这样读》,欧丽娟
在我眼里,解读唐诗最惊艳的要数宇文所安,尤其讲杜甫。不过当我读了欧丽娟的这本《唐诗可以这样读》,看到她从不一样的角度去理解白居易、王维的诗时,还是非常出彩的。欧丽娟读唐诗,每每能够以小见大,从一句诗的解读说到了那个期间的历史,文化,制度和伦理,把唐诗的品读上升到一定的境界,可见功力颇深。
这本书只讲了六位墨客及其代表作,从初唐到晚唐的顺序分别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王维的《杂诗》、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杜甫的《月夜》、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商隐的《锦瑟》。作者抽丝剥茧,不断地挖掘出触动人心的东西,比如王维的一句「寒梅著花未?」遐想到的关心则乱,在见到村落夫时不是直接问父老乡亲过得好不好,而是问起了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看似无情实则「近乡情更怯」。
三、《追忆》,宇文所安
本书副标题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它是宇文所安唐诗研究系列中文笔最幽美的一本。不过它却不太好读,尤其习气了普通诗歌鉴赏办法的人们一样平常都读不下去,可当你真读进去了就创造别有洞天。这时你便惊异于一个外国人解读中国古典文学,竟然能读出我们绞尽脑汁也读不出来的意味,彷佛他比我们更懂唐诗——他确实比我们更懂。
作为一个为唐诗而生的汉学家,宇文所安14岁时读了李贺的《苏小小墓》就迷上了唐诗,19岁进入耶鲁的本科专业是古汉语,30岁全部读完《全唐诗》,听说他能背熟了近万首诗,至今研究唐诗近50年,这大半中国人都做不到的。这本《追忆》是从古典文献中拣选了十几篇诗文,通过精彩的阅读、想象、剖析与考证,从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不朽的期望入手,突显了一个古典文学的经典意象和根本性的母题:「追忆」,值得一读。
虽然读唐诗更多的是自己读自己领悟,但是别人的解读有助于自己理解一首诗,尤其一些早已熟习的唐诗,看看别人怎么读也有所启示。如果要找出目前对唐诗解读比较好的,以上这这三本书无疑值得阅读,说是唐诗爱好者必读的书也不为过。如果你对唐诗感兴趣,这三本书还是值得花韶光逐步读的,尤其前两本。#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