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邻家鞭笋过墙来,这是多么和谐的劳动果实分享的情景。

“村落庄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采桑养蚕和插稻秧,家家户户都在劳碌一直,这是江南田舍的繁忙景象。

读着与农事有关的古诗,不由得对农耕生活多了一份神往:如果在劳动教诲中领悟诗意文化,一定会让劳动变得多姿多彩。

早在疫情防控的超长寒假中,我所在的学校就开展了“停课一直学,争做‘六星’抗疫小先锋”活动,号召全校学生争创六星:学习之星、科普之星、康健之星、阅读之星、艺术之星、孝善之星。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居家因时制宜的劳动场景深深打动了我。
如今,春光残酷,复学事情井井有条,我们从疫情家校联合的教诲中汲取履历,连续深入、持续开设家庭“劳动快乐大教室”。

左手沾泥巴 右手染诗喷鼻香

孩子在家长的辅导下,投入劳动中,一双双小巧手创造了让人惊喜的成果。
有的孩子做一碗蛋炒饭,拍照配上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
有的孩子做一个蛋糕送给妈妈,配上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大加讴歌:如此劳动,有诗意,有温度,有味道!

学生罗芊在花盆里种下两棵番茄苗,帮妹妹栽下两株土芽菜,每天带着妹妹精心照顾它们。
浇水,搬出来晒太阳,她希望早日和妹妹一起分享绿色的纯天然食品。
她配的诗句让我惊异: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金奕焕将学做包子的过程写成了作文:(小作者化身面团自述)主人把我变成了一个个面团宝宝,又将丰硕的大餐拿过来,我一看,口水差点没流下来,里面有萝卜、牛肉和粉丝,全是我的最爱!
我们把这些食品全都塞进了肚子里,把肚子撑得圆鼓鼓的……他还给图文配联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没想到这篇作文还被一家杂志的编辑看中——假如没有亲自实践、亲自劳动的体会,怎么会写出如此妙趣横生的作文呢?

李承恩的爸爸是医务事情者,一贯奋战在抗疫一线,李承恩和妈妈做了许多热腾腾的糕饼,送给爸爸和同事们吃,在他录制的一段小视频中,他边做糕饼边说:“爸爸,我和妈妈做了许多好吃的,送给你和叔叔姨妈们,让你们更有力气打败新冠病毒这个大坏蛋!

更让我惊异的是,郝梓壹用喝过的酸奶瓶做了一个天鹅形状的花盆,在里面种吊颈兰,远远看起来像天鹅长出了绿色的翅膀。
我连忙为她的创造精神叫好,并提了小建议:假如你能为你的劳动作品配上一句话,就更妙了!
于是,她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吊兰,“天鹅”是辛劳养育你的妈妈,你要长成绿色的大伞,为妈妈遮风挡雨哦!
这“神奇”的比喻,暖心的话语把家长的心都萌化了。

此时,我惊喜地创造,劳动不仅有汗水相伴,更有美妙的诗意和伟大的创造,当然更多是情绪的通报。
趁热打铁,我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探求劳动项目,在阅读中发掘个中蕴藏的诗意,在劳动中想出办理困难的办法,不断碰撞出创新的思维。

经由梳理,我们把劳动分为四个类型,并且每个篇目选取一句诗与它相对应:美食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栽种篇——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孝善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创造篇——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劳动实践仍旧在连续,它所带来的诗意和创意不可估量,如同一根杠杆,能撬动课程体系和立德树人的落地,我们有信心在“左手沾泥巴,右手染诗喷鼻香”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中国西席报》2020年04月29日第7版

作者:胡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