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汗青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名诗中赋得古原草是什么草

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白居易16岁那年在符离写下的千古名诗。

符离,便是本日的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符离村落。
古时符离,山川俊美,地灵人杰,水泽浩瀚,物产丰富,又在黄河(本日已成故道)与淮河之间,是有名的富庶之地。
因北有离山(北宋往后改名打鼓山),地产苻草(即蒲草,苻与蒲读音亦附近,至今符离一带蒲草尤胜。
)而得名。

春秋战国时,符离为“苻离要塞”。
苻离县始建于秦朝。
汉王莽改曰“苻合”。
后来,苻改符。
后魏武定六年改为雎州雎南郡,隋开皇三年,州郡之名废,复为县,唐元和年间,隶宿州;太和后,州治曾徙於此。

唐朝期间的符离,更因大墨客白居易而名扬天下。
现在仍流传着白居易与初恋女友陈湘灵在符离相识、相恋的凄美爱情故事。
白居易生平历经唐代宗 、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九位天子,实属罕见。

公元782年,11岁的白居易居家符离。

白居易父亲白季庚为何选择将家安置在符离?由于,当时白季庚任徐州别驾,白居易的六兄又任符离主薄(应是白居易堂兄),白居易外祖父陈润任徐州古丰县尉,白居易叔父白季般任徐州沛县令,另一叔父白季康先任虹县令,后任宣州溧水县令,白居易七兄白阐(应是堂兄)任杭州於潜县尉,另一兄长幼文(白居易同父异母)任睦州遂安縣尉,十五兄白逸(应是堂兄)任乌江主薄,都在今安徽和周边的皖苏、皖浙、苏鲁豫皖交界地区,符离大体也居于中央地位,家中亲人多在黄河(今已成黄河故道)以南为官。
又有白居易六兄在这里任主薄,离徐州又近在咫尺,白居易父亲白季庚便把家安在了符离。
这样比较便于照料,以是符离是比较空想的居住地。
白居易的母亲、兄弟和他的一些族兄弟都住在这里。

15岁这年,白居易有诗:《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时年十五》:

故宅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

还有,《大年夜寄弟妹》: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还有,《自江陵之徐州路上寄兄弟》:    

岐路南将北,离忧弟与兄。

关河千里别,风雪一身行。
  

夕宿劳乡梦,晨装惨旅情。

家贫忧后事,日短念出路。
  

烟雁翻寒渚,霜乌聚古城。

谁怜陟冈者,西楚望南荆。

在白居易为符离县任主薄的六兄安排下,白季庚选择了濉河岸边一处宽大的高地修宅建院安家落户。

白居易16岁这一年,他站在白府高处,北望离山,俯看符(蒲)草,才思泉涌,这首千古名诗便出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