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节(农历正月月朔,也便是我们所说的“过年”)

元日

(宋)王安石

炮竹声中一岁除,

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各自对应的古诗词带领孩子一路涨常识吧

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从这首诗中仿佛能看到春节晚上孩子们一起放鞭炮的画面,新年到了,辞旧迎新,家家户户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唠唠这一年的家常。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薄暮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这首诗充满了相思之情,透过笔墨我们可以感想熏染到主人公对情人的思念,元宵佳节,本是团圆日,去年和今年的比拟,物是人非,佳人不在,伤感遗憾。

3.龙举头(农历仲春二,这一天也是春社,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之一)

春社

(宋)陆游

桑眼初开麦正青,勃姑声里雨冥冥。

目前有喜君知否,到处人家醉不醒。

社肉如林社酒浓,乡邻罗拜祝年丰。

太平气候吾能说,尽在冬冬社鼓中。

柴门西畔枕陂塘,社雨新添一尺强。

台省诸公方衮衮,故应分喜到耕桑。

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

且看参军唤苍鹘,京都新禁舞斋郎。

不难从诗中体会到作者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热爱,春社,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充满了田舍对丰收的期待。

4.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寒食上冢

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
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东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作者写出了苗条的小路,远处山上颜色暗淡的枫叶,麦田边孤独的小屋。
一夜东风,小草又长了出来,刚过一年的小路就消逝了。
清明后梨花会成长,到了这个时令只剩下思念的惆怅。

5.清明节(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销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

这首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充分写出了墨客此时此刻的悲惨心境,又借着小牧童的指引,杏花村落酒店的幌子,给作者心里勾起一丝暖意。

6.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己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这天恰好赶上风雨天,汨罗江上没有人祭奠屈原,墨客心中不免伤感,后又引用陶渊明的业绩自嘲,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哀伤,同时也表现了墨客豁达的精神,对隐士人格和精神的神往。

7.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鹊桥仙

(宋)秦不雅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借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人间间的悲欢离合,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读来荡气回肠,动听肺腑。

8.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飘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这是墨客在避乱蜀中之作,用象征八月十五的玉轮反衬自己流落异域的哀愁,同时由景入情,表达自己反对战乱的思想。

9.重阳节(农历玄月初九)

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域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经典名作,远在故乡的兄弟们本日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创造少了自己,彷佛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备团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0.除夕(农历每年的末了一天)

大年夜作

(唐)高适

旅社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虽是除夕夜,但这首诗能明显觉得到作者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一年过去一年又要到来,自己却充满了苦处哀愁。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