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落三秋叶,能开仲春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实在,这是一首著名的古诗《风》,作者是初唐墨客李峤(qiáo)。

《风》

这是一首奇诗每一句话都是一个谜语清新朴实还有意境有深意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仲春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首小诗,每一句都没有提到“风”字,却句句在写“风”,可谓“风”情万种。
四句诗,便是四幅美妙的画。

“解落三秋叶”,一幅温馨的画。
秋风最懂落叶的心思:它们在春天出发,在秋日到达,现在,是它们好好休整的时候了,那就让它们从树上缓缓落下吧,不急,慢点,再慢点。

拟人手腕,用得绝妙。
一个“解”字,解释风是善解人意的;一个“落”字,解释风是温顺多情的。
没有“早秋惊落叶”的狠,没有“秋风扫落叶”的狂。

“能开仲春花”,一幅斑斓的画。
东风一呼,百花回应。
梨花,桃花,杏花,还有各种不有名地的红的白的紫的花,一夜之间都开放了。

此句拟人,耐人寻味。
“能”,解释风有这个能耐、本事,但是咱只是自满,并不自满,只是欣喜,没有炫耀。

“过江千尺浪”,一幅壮不雅观的画。
风一动,江上就跃起了千尺高的浪,一浪赶着一浪,一浪高过一浪,那得有多壮不雅观!

此句用了夸年夜的修辞手腕,用有视觉冲击感的大数字“千尺”突出了风的力量之大,同时,用“浪猛”来写“风强”,也是侧面陪衬。

“入竹万竿斜”,一幅清雅的画。
风掠过竹林,一贯一贯往提高,所有的细长和青翠都为之让路。
它们不乱摇摆,也不瞎喧哗。
这里,有呼呼的风声,有沙沙的竹叶声,但是,却又是安谧的,美好的。

这句是实写,和前面的虚写呼应起来,虚实相生,就像风与竹:没有无形的风,显不出竹的劲拔;没有有形的竹,看不见风的执著。

叶落,花开,浪涌,竹斜,四幅画,动静合适,而风的温顺与力量,也跃然纸上。

这首诗好,不仅在于它写“风”细致入微,还在于它可以让人感想熏染到许多言外之境,从而思考现在与未来、自己和他人等等。
比如,若何叫做尊重自然,什么是真正的美,怎么面对流言,如何抵挡风雨……

唐代著名墨客李商隐也写过一首“风”,可是,他能写出无数让人吟诵千年也不厌的佳句,比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等,却写不过李峤的“风”。

他的《风》有生活气息,却少了些意境。

《风 》

李商隐

撩钗盘孔雀,恼带拂鸳鸯。

罗荐谁教近,斋时锁洞房。

唐代女墨客,温顺又断交的薛涛,

也写过“风”,只管她的笔下出过“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着花落时”“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这样的好句子,在“风”上,她也赢不过李峤。

她的《风》情景交融,情韵甚浓,却只让人以为悲惨。

《风 》

薛涛

猎蕙微风远,飘弦唳一声。

林梢鸣淅沥,松径夜凄清。

而能与上面李峤的《风》比较的,只有他自己的另一首《风》。

《风 》

唐 · 李峤

落日生蘋末,摇扬遍远林。

带花疑凤舞,向竹似龙吟。

月动临秋扇,松清入夜琴。

若至兰台下,还拂楚王襟。

同样是不提“风”,句句都有风。
它摇动树林,催花儿起舞,让竹林发声,能传送美妙的琴声,还可拉拽人的衣襟,措辞朴实无华,却意蕴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