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牡騑騑,周道倭迟。
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2.四牡騑騑,啴啴骆马。
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3.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4.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
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诗经162四牡押韵注释古音今韵

5.驾彼四骆,载骤骎骎。
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
□□□?□□□□,□□□。
i

□□□□,□□□●。
□□□□?□□□●,□□□●。
u

□□□□,□□□●。
□□□●。
□□□●,□□□●。
u

□□□□,□□□。
□□□。
□□□□,□□□。
i

□□□●,□□□◆。
□□□□?□□□●,□□□◆。
ng+o

附注:

1、这是编写《周音》时的剖析,现在仍旧赞许。

2、本诗押韵不太整洁,其绝对押韵为25句押韵。
其他韵脚不整洁,非必要,可以不用考虑。

3、第五阕有两个韵:25句押韵ng,14句押韵o。

4、在编写《周音》时,我误认为第四阕:鵻-盬押韵o/u。
现在看来,本诗押韵并不规整,不必苛求整洁。
鵻从隹,应为i元音,但也不用除存在o元音的可能。
比如,谁从隹,为i元音;翟从隹,为o/u元音。
隹在先秦可能已经产生i o二象性,导致隹组字很早就涌现了i o分解。
见: 诗经47-2君子偕老注释1; 诗经146-3羔裘上古音大概 ; 诗经38-4简兮今韵 ; 诗经59-2竹竿注释2 ;

不过,考证了诗经其他篇目,可以得出:鵻为i元音,例如

诗经第171篇《南有嘉鱼》: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
君子有酒,高朋式燕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
君子有酒,高朋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
君子有酒,高朋式燕绥之。
翩翩者鵻,烝然来思。
君子有酒,高朋式燕又思。

个中,第三阕为o韵,第四阕为i韵,而第一句也很可能参与押韵,也即:木为o韵(木-累-绥押韵),鵻为i韵(鵻-来-又押韵)。
但奇数句非必要押韵,这并不能作为充份证据。

而且纵然奇数句参与押韵,那么也有可能是13押韵,例如,鱼-酒押韵o/u,木-酒押韵o/u,鵻-酒押韵o/u。

以是,单凭鵻的构字和诗经正文,并不能剖断鵻到底是什么韵。
因此,鵻是否在本诗中参与押韵,并不肯定。

诗经162-2四牡注释1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四牡騑騑,周道倭迟。
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2.四牡騑騑,啴啴骆马。
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3.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4.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
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5.驾彼四骆,载骤骎骎。
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
□□□?□□□□,□□□。
i

□□□□,□□□●。
□□□□?□□□●,□□□●。
u

□□□□,□□□●。
□□□●。
□□□●,□□□●。
u

□□□□,□□□。
□□□。
□□□□,□□□。
i

□□□●,□□□◆。
□□□□?□□□●,□□□◆。
ng+o

附注:

1、本诗涌现了黄鸟集于苞栩、 集于苞杞的意象,就注定了本诗为讽刺诗,讽刺统治阶级。
由于诗经中聚拢在树上的鸟,一样平常都是凶暴的统治阶级象征(食肉)。
诗经中涌现过多次,例如,

① 诗经第121篇《鸨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

个中,鸨的羽毛有虎斑,类比苛政猛于虎。
并且,鸨食肉,降临之地必为屠戮。
该诗暗喻国君无道,详细剖析,见:诗经121-2鸨羽注释1;诗经121-2鸨羽注释2;

②诗经第131篇《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
…… .交交黄鸟,止于桑。
…… 交交黄鸟,止于楚。

个中,黄鸟暗喻大搞殉葬的国君或继续人。

③诗经第155篇《鸱鸮》: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

个中,鸱鸮是毁坏和平生活的统治阶级。

④诗经第141篇《墓门》: 墓门有梅,有鸮萃止。

个中,鸮为不祥之物。

2、 王事靡盬= 王事非盐=朝廷的事不是一日三餐所必需的。
在诗经中多次涌现过,例如

①诗经第121篇《鸨羽》:

……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
父母何怙?……

……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
父母何食?……

……王事靡盬,不能蓺稻梁。
父母何尝?……

②诗经第169篇《杕杜》:

……王事靡盬,继嗣我日。
……

……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

……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

③诗经第167篇《采薇》:

……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

可见,意思都是一样的:政治不是百姓必需的,不好吃不好喝,还不如回老家孝敬父母去。
类似近代的俗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由此可见,本诗为讽刺诗,讽刺政治腐败,一些正派的官员(例如墨客)甘心辞官还乡。

2、四牡,=四匹公马。

天子是六匹马,诸侯是五匹马,卿是四匹马,士大夫是三匹马,士人是两匹马,庶人是一匹马。

这解释墨客的级别是卿,犹如现在的省部级官员。

3、騑騑,=飞奔。

个中, 騑从非,甲骨文非-飞同源。
以前剖析过,见: 彗帚聿輔音變化考b-c-d ; 诗经5-2螽斯注释2 ;

古籍中也将骖马称之为騑,也即,骖=騑,这也可以理解,由于非-飞-羽同源,外侧的马匹像鸟儿的双翅,可以通羽-飞。

此外,雨雪霏霏,个中,霏霏也有翱翔义。
可见,非-飞在字义上,也有同源或通假关系。

4、啴啴,=咚咚,拟声词。
形容马蹄声。
先哲一样平常注释为马的喘息声,我认为欠妥。

啴从单,单从冬,古音dong。
马的喘气声或嘶鸣声都不是咚咚,而马蹄声类似咚咚。
而且本诗提到骆马,该当是一个马队,这种响声更大。

5、不遑,=没空。

个中, 遑=逗留,引申为短暂、空闲,进而引申为慌张(惶)。
例如,

诗经第19篇《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个中,遑=短暂勾留。

在本诗中,不遑启处、不遑将父、不遑将母,都是一种假设,实际上没有启处,没有将父母。
对应了却尾的将母,看来墨客终极做出了决定,辞官还乡,照料父母去了。

6、将,=靠近,扶持。
诗经中涌现很多次,不再赘述。
这里可以理解为回家、靠近,但最准确的意思是赡养、扶助。

7、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以是做了这首诗歌,回到家唱给母亲听。

①用,可理解为实词,利用,用来。

②是,以是,是故。

③是用也可以理解为:用是=用此,用这个故事写首歌,也即,动宾倒装。

④ 谂 ,=念=朗诵。
先哲多将此理解缺点,且标音缺点。
不再赘述。

从这里可以看到,墨客终极决定辞官回家,将平生愤慨之事写成一首歌,唱给父母听。

墨客的身份并不是平民,而是可以四驾的大官。
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
当然,如果处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驾四的可能不是第三个级别。

诗经162-2四牡注释2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四牡騑騑,周道倭迟。
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2.四牡騑騑,啴啴骆马。
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3.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4.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
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5.驾彼四骆,载骤骎骎。
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
□□□?□□□□,□□□。
i

□□□□,□□□●。
□□□□?□□□●,□□□●。
u

□□□□,□□□●。
□□□●。
□□□●,□□□●。
u

□□□□,□□□。
□□□。
□□□□,□□□。
i

□□□●,□□□◆。
□□□□?□□□●,□□□◆。
ng+o

附注:

上一节剖析了本诗为讽刺诗,诗人为朝廷大官(驾四,公卿之列),整日为朝廷琐事奔波,而这些事却不是必需品,这种无政府主义在诗经中多有表示,见: 诗经121-2鸨羽注释2 ;而且诗经第121篇《鸨羽》的说话与本诗也极为相似,表达的厌恶政治的情绪也是同等的,可能为同一个作者。
上一节剖析了最主要的难点,廓清了自古以来经学家对一些字词的误解,这里接着剖析其他难点。

1、启处。

个中,处=安静地呆着。
启=?

甲骨文启是象形字,有几种写法:门+手=开门,门+口=开口,门+手+口=开。
此外,启今音qi,可推定古音ci,开今音kai,可推定古音ci。
而开的造字很晚,最早的笔墨证据是战国时期的秦国笔墨,那么,由此可以推断,启=开的本字,开启二字同源。

以是,基本可以断定,启-处是两个险些相反的动词,一个是开门,一个是在屋里静呆着。
那么,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是有侧重和取舍的,取处舍启,启处=处。
这种情形在诗经中也有多次运用,例如

①诗经第31篇《击鼓》:

去世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个中,去世生=去世。

②诗经第138篇《衡门》: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个中,栖迟(辛)=栖。
乐(饱)饥=乐(饱)。

2、栩=苦楝树。
树叶类似羽毛或翅膀,故称。
以前剖析过,见: 诗经植物考:栩=苦楝树 ; 诗经137-2东门之枌注释1; 诗经121-2鸨羽注释1;

3、苞,=丛生,可能也是茂盛的本字,不过茂本义为高,后来发生了假借。
详细剖析见: 诗经132-2晓风注释2 ; 诗经153-2下泉注释1 ; 诗经121-2鸨羽注释2 ;

4、鵻,一种恶鸟,先哲考证为鹁鸪(斑鸠)。

从隹,为声符。
由于隹为泛指,我并不愿定鵻=斑鸠的推理过程。

(20240411上午08:35补充:可能古人如此推理是由于骓=黑白杂毛的马,进而推导出:鵻=花色的鸟。
但是花色的鸟,在诗经中涌现多次,有各种:鸱鸮、鸨、鸤鸠、鸮、雎鸠(部分学者认为,雎鸠为类似斑鸠的一种花色鸟)等,凭什么一定认为花色鸟=斑鸠呢?)

5、骤,=急骤,马步紧凑。

6、骎骎, 从侵,侵为象形字,=手+帚+牛,彷佛为抽打牛、驱赶牛之义。

苞公民、殴牛马曰侵。
——《谷梁传·隐公五年》

相互印证,可知,侵本义为:殴打牛马。
可能古音为ding,由于金文侵个别从尸,古音ding。

先哲认为: 骎 =马狂奔,但这样与骤的释义相同,涌现重复阐明。
我认为可能也是拟声词,但前面如果 啴啴 =咚咚=马蹄声,那么骎骎=叮叮,可能就不是马蹄声了。
更像是马匹身上的金属件振动之声。

但更大的可能是, 骎=侵=用鞭子抽打马。

这样理解也符合语法: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
= 驾着马车,时而频繁挥舞马鞭。

个中,驾- 骎 均为动词,主语为人,驾着马车,抽打着马儿。

诗经162-2四牡注释3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四牡騑騑,周道倭迟。
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2.四牡騑騑,啴啴骆马。
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3.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4.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
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5.驾彼四骆,载骤骎骎。
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
□□□?□□□□,□□□。
i

□□□□,□□□●。
□□□□?□□□●,□□□●。
u

□□□□,□□□●。
□□□●。
□□□●,□□□●。
u

□□□□,□□□。
□□□。
□□□□,□□□。
i

□□□●,□□□◆。
□□□□?□□□●,□□□◆。
ng+o

附注:

前两节已经剖析了本诗为讽刺诗,墨客不满朝廷昏庸,不恤百姓,决定辞官回家照顾父母。
也解析了先哲经学家对疑难字词的缺点理解,例如,我认为:騑=飞=飞奔。
啴=咚,仿照马蹄声。
王事靡盬=王事非盐=政务对百姓无用。
骎=侵=用鞭子抽马、策马。
骤=高频,形容鞭打的密集,如疾风骤雨一样平常。
谂=念=朗诵。
将=靠近、扶持、扶养。

这里连续剖析其他细枝末节,但读者可能仍旧会误解的地方:

1、 载飞载下= 有飞有下、 又飞又下=一下子向上飞,一下子向下飞。
诗经中多用:颉(向上飞)颃(向下飞)。
例如

诗经第28篇《燕燕》: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2、载飞载止=一下子飞行,一下子停歇。

个中,止=趾=容身、停足,意思是鸟儿停歇在(枝头)。
先哲多理解为:停滞。
在本日看来差别不大,但在诗经中,有偏颇。
例如

①诗经第131篇《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
…… 交交黄鸟,止于桑。
…… 交交黄鸟,止于楚。

②诗经第219篇《青蝇》:

营营青蝇,止于樊。
……营营青蝇,止于棘。
……营营青蝇,止于榛。

③诗经第230篇《绵蛮》:

绵蛮黄鸟,止于丘阿。
……绵蛮黄鸟,止于丘隅。
……绵蛮黄鸟,止于丘侧。

3、集于苞栩 。
集于苞杞。

①集,=聚拢,解释恶鸟很多只,聚拢在有猎物的地方。
比喻邪恶的政客站在食品链的顶端,俯视猎物,这是很压抑的场景,反衬了百姓的无助。

②苞,=丛生,可引申为茂盛。
但茂造字较晚,可能苞=茂的本字,但在诗经中,苞-茂同时涌现过。
见: 诗经121-2鸨羽注释2 ; 诗经132-2晓风注释2 ; 诗经153-2下泉注释1 ;

4、周道倭迟。

① 倭迟=弯曲、漫长。
引申为周朝政治腐烂、没落,苟延残喘。

② 周道=井田四周的大道。
引申为周朝的制度。

5、王事靡盬。

①靡=非。
通假字。
否定。

②盬=粗盐、盐。
比喻老百姓日常所需之物。

王事靡盬 =朝廷事务并非老百姓生活所需。
这是一种无政府主义。
先哲多理解为繁忙,可能是由于后面的无暇见父母,让经学家们误判是由于事情太忙,导致没有韶光回家。
大错特错。
以往的经学家们这种望文生义、根据高下文缺点判读的例子很多。
不再赘述。

诗经162-3四牡上古音大概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四牡騑騑,周道倭迟。
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di bu bi bi, do do cu di. ci bi ci ci? cong di bi cu, co ding dong bi.

2.四牡騑騑,啴啴骆马。
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di bu bi bi, dong dong co bo. ci bi ci ci? cong di bi cu, bi cong ci du.

3.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bing bing du di, di bi di cu, di cu bo cu. cong di bi cu, bi cong dong bu.

4.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
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bing bing du di, di bi di di, di cu bo ci. cong di bi cu, bi cong dong bi.

5.驾彼四骆,载骤骎骎。
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co bi di co, di do ding ding. ci bi ci do? di dong do co, dong bi bi cing.

□□□,□□□。
□□□?□□□□,□□□。
i

□□□□,□□□●。
□□□□?□□□●,□□□●。
u

□□□□,□□□●。
□□□●。
□□□●,□□□●。
u

□□□□,□□□。
□□□。
□□□□,□□□。
i

□□□●,□□□◆。
□□□□?□□□●,□□□◆。
ng+o

附注:

1、倭从委,委从女、从禾,古音co、cu。
cu→wei的例子古今中外都有。

2、盬从古,古音cu。

3、牡从丄(雄性器官的象形字,古音bo、bu,与父同源)。

4、遑从皇,皇从王,古音cong。
但甲骨文皇字最初没有王作为声符。

最初画的可能是孔雀或其他鸟类的羽毛。
也即,皇=凰的本字。
以前剖析过。

5、苞从包,包从勹(伏的本字),古音bo。

6、鵻-集从隹,古音di。

7、骤从聚,聚从取,取从手,古音do。

8、旧(舊)从臼,臼-牙同源,古音do。

9、骎从侵,古音ding。
但侵从帚,从手,并无鼻音的声符。
这是根据今音ts'in推定古音ding。

10、谂从念,念从今,古音cing。

诗经162-4四牡今韵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四牡飞飞,周道倭迟。
岂不怀归?王事非盬,我心伤悲。

2.四牡飞飞,咚咚骆马。
岂不怀归?王事非盬,不遑启处。

3.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
王事非盬,不遑将父。

4.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
王事非盬,不遑将母。

5.驾彼四骆,载骤侵侵。
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念。

□□□,□□□。
□□□?□□□□,□□□。
i

□□□□,□□□●。
□□□□?□□□●,□□□●。
u

□□□□,□□□●。
□□□●。
□□□●,□□□●。
u

□□□□,□□□。
□□□。
□□□□,□□□。
i

□□□●,□□□◆。
□□□□?□□□●,□□□◆。
ng+o

附注:

1、靡→非,通假字。
否定。

2、谂→念,古今字,通假字。
朗诵。

3、騑→飞。
通假字。
飞奔。

4、啴→咚。
通假字。
马蹄声。

5、骎→侵。
通假字。
策马、鞭打牛马。

以上只考虑了古今字、通假字,并未考虑古今音变。

6、第一阕的韵脚: 騑-迟-归-悲,在当代汉语中,騑-归-悲仍旧押韵ei,由于ui=wei、uei,可视为押韵。
因此,只有迟不押韵。
需修正。

倭迟→迟倭→迟逶。
词序调换,同时, 騑-逶-归-悲在当代汉语中仍旧押韵ei。
不错的调换。

7、第二阕的韵脚:马-盬-处,在当代汉语中,盬-处仍旧押韵u,而马不押韵,须要修正。

马→驹。
近义词更换,同时,驹-盬-处,在当代汉语中,仍旧押韵u,不错的替代。

8、第三阕的韵脚:下-栩-盬-父,在当代汉语中,栩-盬-父仍旧押韵u,只有下不押韵,须要修正。

下→驻。
意思有差异,但结合下文的载飞载止,都有停下之义,应妥善。
同时,在当代汉语中,驻-栩-盬-父押韵u。

9、第四阕的韵脚:止-杞-母,在当代汉语中,止-杞仍旧押韵i,至于母不押韵,须要修正。

母→妣,这样的话,止-杞-妣在当代汉语中押韵i。
只不过考妣连用,父母连用,修正为父妣则不常用。

10、第五阕的韵脚:侵-念,在当代汉语中已经不押韵,须要修正至少一个字。

念→吟。
近义词,朗诵。
同时两者声符均为今。
在当代汉语中,侵-吟押韵in。
完美的替代。

于是涌现版本二,20240411上午10:55

1.四牡飞飞,周道迟逶。
岂不怀归?王事非盬,我心伤悲。

2.四牡飞飞,咚咚骆驹。
岂不怀归?王事非盬,不遑启处。

3.翩翩者鵻,载飞载驻,集于苞栩。
王事非盬,不遑将父。

4.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
王事非盬,不遑将妣。

5.驾彼四骆,载骤侵侵。
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妣来吟。

版本三,20240411上午11:04

1.四牡飞飞,周道迟逶。
岂不怀归?王事非盬,我心伤悲。

2.四牡飞飞,咚咚骆驹。
岂不怀归?王事非盬,不遑启处。

3.翩翩者鵻,载飞载陆,集于苞栩。
王事非盬,不遑将父。

4.翩翩者鵻,载飞载驻,集于苞楮。
王事非盬,不遑将母。

5.驾彼四骆,载骤侵侵。
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吟。

(版本三,保留了母,修正了杞→楮(构树),意思变革较大。
但楮也是灌木,近似。
修正了止→驻,近义。
下→陆,近义,表示着陆、落地,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