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赠汪伦》
李白,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人物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创作背景: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落的汪伦常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接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情。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表明,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碰着的一个普通村落民,这个不雅观点一贯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别号凤林,为唐时有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常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
2,《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景象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人物名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创作背景:这首诗一个主要的艺术手腕,因此自然美来表现墨客的人格美和一种空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动听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墨客通过对山水的描述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寓所见雨后薄暮的景致,当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
3,《清明》
杜牧,唐代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销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
人物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
创作背景: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落饮酒,诗中杏花村落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4,《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人。
人物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人。
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陲时作的诗,诗题别号“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别号“渭城曲”。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安西,是唐中心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朋侪是奉朝廷的义务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5,《渡易水歌》
先秦,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人物名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创作背景:这首短歌,通过对风声萧萧、易水寒凉的外界景物的渲染陪衬,表现了荆轲去刺杀秦王时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武断意志。有人把意思翻新,用以表现革命者以身赴敌的英雄气概。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曾引用这句诗,勉励革命战士对敌斗争的勇气,渲染为公民而战斗的一种年夜方悲壮气氛。
这个历史被编写成了一个俏丽的故事,便是《秦时明月——荆轲外传》这本书,个中写了荆轲与丽姬的俏丽故事,措辞生动幽美,值得一览。
6,《泊秦淮》
唐代,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人物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创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烂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急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匆匆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便是在这种思想根本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王侯将相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墨客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7,《月夜忆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去世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人物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玄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域的戍鼓和孤雁声中不雅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墨客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死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8,《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代,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薄暮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人物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邃深挚怀念着远行的丈夫。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9,《白头吟》
两汉,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断交。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齐心专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人物名句:愿得齐心专心人,白头不相离。
创作背景:这首诗塑造了一位个性光鲜的弃妇形象,不仅反响了封建社会妇女的婚姻悲剧,而且着力歌颂了女主人公对付爱情的高尚态度和她的美好情操。她重视交谊,鄙夷金钱;哀求专一,反对“两意”。当她理解到丈夫感情不专之后,既没有丝毫的委曲求全,也没有猖獗的谩骂和懦弱的悲哀,表现出了妇女自身的人格肃静。她是把痛楚埋在心底,镇静而温和地和负心丈夫置酒告别,气度何等闲静,胸襟何等开阔!
虽然她对旧情不无留念和抱负,但更多的却是深奥深厚的人生反思。因此,她较之古诗中一样平常的弃妇形象又迥然不同,显示出“这一个”的个性。
全诗多用比兴和对偶,雪、月、沟水、竹竿、鱼尾等喻象光鲜生动而又耐人寻味。一、二、五、六、十三、十四等句皆工对而又自然。此外四句一解,每解换韵,而诗意亦随之抑扬,声情与辞情达到完美的统一。
10,《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去世,长使英雄泪满襟。
人物名句:出师未捷身先去世,长使英雄泪满襟。
创作背景:《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仲春,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帮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动听肺腑的千古绝唱。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便是诸葛亮。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空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首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仰。
11,《无题·飒飒东风小雨来》
唐代,李商隐
飒飒东风小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喷鼻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人物名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创作背景:李商隐写得最好的爱情诗,险些全是写失落意的爱情。而这种失落意的爱情中又常常融入自己的某些出生之感。在相思成灰的爱情感慨中也可窥见他仕途失落意的不幸遭际。这首无题诗写一位深锁幽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幻灭的绝望之情。
12,《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小雨不须归。
人物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小雨不须归。
创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七年(772)玄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市价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个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落,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13,《论诗五首·其二》
清代,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秀士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人物名句:江山代有秀士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创作背景:生活在清朝的赵翼打仗过许多著名的诗词,但作者提倡创新,反对机器仿照。作者年夜方冲动大方,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内心的感情。
14,《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人物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创作背景:《游子吟》写在溧阳。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从前流落无依,生平穷苦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流落流落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墨客仕途失落意,饱尝了情面冷暖,此时愈觉亲情之名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动听至深的颂母之诗。
15,《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人物名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创作背景: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时令交替时景致的描写,表示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述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纳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腕,成功地刻画出屯子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墨客在外出的旅途中,经由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旅舍里,屯子俏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
1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上苍。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物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引言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由于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哀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欲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各处,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17,《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喷鼻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人物名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黄盛璋《李清照业绩考辨》:“词意写的是暮春三月景象,当做于绍兴五年三月。”又《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年谱》:“绍兴五年乙卯,金人犯滁州,围亳州。壬午,伪齐犯安丰,韩世忠游击金人于大仪镇,败之。乙丑,金人困承州,又围濠州,高宗如平江。”李清照《打马图》序云:“今年十月朔,闻淮上警报,浙江之人,自东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谋入城市,居城市者谋入山林,旁午络绎,莫不失落所。易安居士自临安泝江,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居陈氏邸。”其时金兵反攻袭击,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落殆尽,作者形单影只,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波折和人生坎坷,处境悲惨,内心极其悲痛。
18,《清平调·其一》
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东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人物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东风拂槛露华浓。
创作背景: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喷鼻香亭不雅观赏牡丹花,戏子们正准备演出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19,《村落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仲春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人物名句:草长莺飞仲春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创作背景:《村落居》这首诗写的是墨客居住屯子亲眼看到的景象,墨客勾画出一幅活气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墨客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手腕,将早春仲春的勃勃活气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畅的感情,字里行间透出了墨客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颂。
墨客晚年遭受媾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屯子。在阔别战役前哨的村落落,宁静的早春仲春,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传染的墨客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
20,《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生僻清,凄悲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干瘪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小雨,到薄暮、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人物名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创作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详细写作韶光待考。有人认为作于南渡往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持续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有人则认为是中年期间所作。
欢迎转发,收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