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首诗,可以领略到诗词的美妙。
我是云天。
上一节我们欣赏了杜甫的望月,感想熏染到了泰山的雄伟奇丽。
本日,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另一首诗《春望》。

你该当知道安史之乱吧?它发生在公元755-763年,是一次地方盘据势力对中心集权的背叛。
由于叛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以是历史上称这次叛乱为安史之乱。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七月,安史叛军攻陷了长安。
肃宗在灵武继位,杜甫在投奔灵武的途中被叛军俘到了长安,由于他官职卑微,以是没有被囚禁。

次年三月,杜甫写下了这首诗: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古诗词讲解国学文化

国家破碎,山河仍在,城空人稀。
今春荒草深深,听到鸟鸣也会觉得很惊心。
战役持续了3个月,家里的音信全无,一封家书能抵万金。
因困扰忧虑搔头,白发日渐稀短,头发脱落的险些不能插簪子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一句写出了春望的所见,杜甫见到了什么景象?山河依旧还在,还是老样子。

可是首都长安已经沦陷了,城池在战火中已经是残垣断壁了。
昔日的长安是多么的繁华呀。
天子脚下的都邑鸟语花香,游人如织,那种景象再也没有了。
一个“破”字使人是触目惊心。
“深”字使人满目凄然。
面前是一片破败不堪,草木丛生,满目冷落。
这便是安史之乱带来的民不聊生的局势。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一句杜甫利用拟人的手腕,花有泪鸟儿惊骇不定。

杜甫是睹物伤情,面对首都沦陷,山河破碎,他感到无比的沉痛和忧伤。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该死的战火已经持续了将近3个月还没有完,更不知道战役还要多永劫光才能够结束。

杜甫又想起了自己被敌军扣留在敌营中,好永劫光了都没有家里的音讯,也不知道家人们近况如何。
战役使杜甫和家人信息隔绝,他怎能不为家人担心?那真是一封家书赛过万两黄金。
“家书抵万金”这一句写出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迫心情是千古传颂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家里音信全无。
每天被困在敌营中,杜甫是焦虑万分又无可奈何。
这可怎么办?真是焦头烂额出又出不去,人在十分焦虑的时候会不自觉的用手去挠头,这就有了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里“簪”是一种束发的首饰。
古代男子是蓄长发的,成年之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青丝变成了白发,而且头发也掉了不少,变稀少了。
这时一个神色沮丧,愁容满面的杜甫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
这首诗情绪沉痛,蕴藉凝练,构造紧凑。
全诗环绕“望”字展开,从描述首都冷落的景象到不雅观花堕泪、听鸟叫而怨恨,再到战役持久、家音全无。
末了又描写自己的朽迈,反响出杜甫心系天下、忧时伤情、忧国忧民的情绪。

本日就讲到这里,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