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是本日我们看看李商隐的很多诗歌,都是一个人在喃喃自语。
由于现实生活当中险些找不到可以对话的人,他只能在诗词当中选择和自己的心灵对话。
但同时他又是苦闷的,当他这份苦闷实在难以排解的时候,就渴望到一个新的环境当中,碰着一个新的人,经历一个新的进程,来找寻一个新的答案。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李商隐爬山寻真经获得谜底却不用今天却能给我们带来启示

天下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这首唐诗便是李商隐的《北青萝》。
题目当中的“青萝”指的是一种成长在石崖之上的植物,在这里代指一座山。
以是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便是,李商隐爬山去寻求办理的问题的办法,然后他确实在这里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诗歌的一开始,墨客就写自己要爬山寻访高僧。
这样的墨客我们见得多了。
他们心中怀揣着一些怎么都想不开的事情,就想着去寻访世外高人一求答案。
李商隐也不例外。
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他要爬上北山,探访一位独自住在茅屋当中的僧人。

在这些墨客们看来,僧人都是超脱天下的,都是能够冷眼看待尘凡的,能够达到苏轼所说的那种超然的境界。
而这些墨客大多都属于“身在此山中”的迷境之中,他们也渴望得到一个察看犹豫者清的答案。

​路途迢遥,但是却也给李商隐带来一种全新的登山体验。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树林落叶纷纭,但便是不知道那个隐居在深山当中的高僧住在何处?走在落满树叶的山路上,寒云环抱。
不知道走了几重山,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就这么一贯在走,就像是他那苦难的人生一样,无论经历多少坎坷,多少弯曲,但中间总也停不下来。

不知道走了多久。
李商隐也终于找到了高僧所居住的地方。
他一个人正在茅屋当中,独自敲着木鱼诵经。
而李商隐向他寻求答案的时候,他也是非常舒畅地靠着一只青藤和他交谈,李商隐把自己平生所有的苦恼都一股脑儿倾吐出来,而那个高僧也能够给予他答案。

末了十个字便是高僧给他的答案,李商隐确实也收成到了人生的新的境界。
这便是“天下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佛教认为大千天下全部都在微尘之中,而人生也只不过便是点点微尘而已。
何必和自己的心过不去呢?何必和自己的命运过不去呢?都只不过是最普通的尘土而已。

李商隐年少的时候打仗玄门,从他那些“庄生晓梦迷蝴蝶”这一类的唐诗当中,可以看得出玄门思想对他印象非常深刻。
但显然此时仅仅依赖老庄办理不了他的问题,以是才会登山寻僧,一起不畏艰险,齐心专心追寻禅理。

终极也终于得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状态,帮助他精确地面对仕途荣辱。

末了的十个字很有哲理韵味,李商隐彷佛当时明白了,至少在诗歌中也表示出来了,很可惜在他此后的人生当中完备忘却了这十个字的存在。

​如若真的如此,他的人生必定不会如此苦涩。
但同时如果他的人生不是这段苦涩,或许他也写不出如此精美的诗篇。
一环扣一环,都是造化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