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李商隐的诗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若有名的《锦瑟》、《无题》,以及这三首《圣女祠》,都曾引起了后人的诸多争议,元好问“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的感叹,便是指李商隐的诗很幽美,但也很晦涩难懂,真可惜没有人为他的作品像郑玄表明古书一样地作出完美的阐明。

正如近代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绪》中说:“如义山集中近体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篇,古体的《燕台》、《河内》等篇••••••这些诗,他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的叫我阐明,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那么,如何才能精确理解李商隐的三首《圣女祠》呢?是不是梁启超所说的这几首诗词,我们都永久无法理解了呢?

实在,无论是读解唐诗宋词还是佛道经典,只要能够抛开所有的先入之见和主不雅观成见,千万不要每看到一个词,就去预测这个词的喻意,再用自己的主不雅观猜想去套文中的意思,而是要严格按照笔墨来解意,再把一首诗中的浩瀚词意进行归纳总结抽象综合,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本意。

李商隐圣女祠三首梁启超都不能理解若何用道家聪慧来解读

这种抛开所有的主不雅观成见和先入之见,严格按笔墨来理解意思,再用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来读书的方法,便是中国道家聪慧的读书方法。

《圣女祠》(五言排律)

杳蔼逢仙迹,苍茫滞客途。

何年归碧落,此路向皇都。

期青雀,逢迎异紫姑。

肠回楚国梦,心断汉宫巫。

从骑裁寒竹,行车荫白榆。

星娥一去后,月姊更来无。

寡鹄迷苍壑,羁凰怨翠梧。

惟应碧桃下,方朔是狂夫。

这首《圣女祠》中,用到了青雀、鹄、凰、紫姑、星娥、月姊等仙鸟仙女,还用到了楚国梦、汉宫巫、裁寒竹、荫白榆、碧桃方朔这样的典故。

杳蔼逢仙迹,苍茫滞客途。
何年归碧落,此路向皇都。

这四句诗中,墨客虽然没有写明谁“逢仙迹”?谁“归碧落”?但通过诗的题目《圣女祠》,就可以确定,是墨客在云雾飘缈的地方,碰着了神仙的踪迹,也便是圣女祠,又由于圣女祠周围的环境幽深苍茫,也就阻碍了墨客的旅途,“何年归碧落”便是问圣女何时回归天上,与之相对仗的“此路向皇都”,无疑便是指地上这条通向皇都的路。

诗的开头便是说,墨客碰着了圣女祠,就问圣女什么时候回到天上,又由于四周很荒凉,就感慨通向皇都的路不好走。

期青雀,逢迎异紫姑。
肠回楚国梦,心断汉宫巫。

青雀便是伴随着神仙的仙鸟,人们看到了青鸟,就知道神仙到了,紫姑便是能够迎合人们心愿的仙女。

根据上一句“何年归碧落”可以知道,在墨客的想像中,圣女在期待仙鸟带给他回归天上的,若能回归天上,就会遇见前来欢迎的紫姑。

这两句诗,表示圣女曾经在圣女祠,等待着回归天上的,后来青鸟带着来了,圣女也就回归天上了,上天的途中还碰着了欢迎她的紫姑。

可见,墨客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圣女已经回归天上了,地上只留下了圣女祠。

楚国梦,根据《高唐赋序》,是指仙女来人间与凡人相会的故事;汉宫巫,根据《汉书·郊祀志》,是指人和神之间的中间联系人。

“肠回楚国梦”,表示仙女不再与凡人相会,要相会也只有梦回了;“心断汉宫巫”,表示神与巫之间的关系已经断了,人与神也就没法再联系了。

综合这四句,便是指圣女已经回到天上了,圣女跟凡人之间也就不再有联系了。

从骑裁寒竹,行车荫白榆。
星娥一去后,月姊更来无。

“从骑裁寒竹”,根据《后汉书•费长房传》,表示神仙不用骑马,只要骑一根竹杖,就可以凌空翱翔;“行车荫白榆”,根据《古乐府•陇西行》,表示天上的路旁种满了白榆桂树,神仙的车就走在这样的路上。

星娥、月姊都是仙女,星娥已经去了,月姊也没有再来,表示圣女回归了天上,就没有再来。

综合这四句,便是墨客在想像,圣女在回归天上时,大概是骑着竹杖,大概是坐车行在仙花仙树的道路上;而且,圣女一去之后,再没有回到圣女祠。

寡鹄迷苍壑,羁凰怨翠梧。
惟应碧桃下,方朔是狂夫。

鹄、凰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凤凰仙鸟;碧桃、方朔,根据《博物志》,表示东方朔连西王母的蟠桃都敢偷吃,的确是个狂夫。

凤凰是仙鸟,怎么会迷茫和抱怨呢?那是由于凤凰本来有圣女为陪,如今圣女回到天上去了,独把凤凰留在了苍凉的壑谷和人间的梧桐树上,怎么会不迷茫和抱怨呢。

读诗至此,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凤凰便是指李商隐自己,圣女把凤凰遗留在人间成了“寡鹄羁凰”,也便是圣女把充满了迷茫和抱怨的李商隐,遗留在没有了圣女的圣女祠中,这也对应了开头的“杳蔼逢仙迹,苍茫滞客途”。

李商隐自比凤凰,解释了墨客对自己的志向和才华是颇为自大的。

综合这四句,表示处于迷茫和抱怨之中的墨客,如果也能够像东方朔一样,到神仙那里偷点东西吃吃,或者能够跟神仙有所来往,那就可以办理生活中的统统问题了。

在李商隐的诗中,这一类的神仙抱负还是蛮多的,在《无题》中就有“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与中晚唐期间的游仙诗很有关系。

再看整首诗就可以知道,圣女回归天上时,走得仙姿绰约洒脱无比,让人仰慕不已,圣女一走之后,就没有再来人间,而没有了圣女合作的李商隐,虽犹人中龙凤,却连人间的路都走不通,只能抱负着学习东方朔去偷桃,以是才会迷茫和抱怨,这才是李商隐写这首诗的真正内心。

《圣女祠》七言律诗

松篁台殿蕙喷鼻香帏,龙护瑶窗凤掩扉。

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

人间定有崔罗什,天上应无刘武威。

寄问钗头双白燕,每朝珠馆几时归。

这首七律《圣女祠》中,用到了三里雾、崔罗什、刘武威、钗头双白燕等人物典故。

松篁台殿蕙喷鼻香帏,龙护瑶窗凤掩扉。

开头的这两句诗,是对圣女祠幽美景象的描写。

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

三里雾,根据《后汉书张霸传(附张楷)》,表示有人学了道术就能用法术作雾,圣女也是神灵,当然也能作雾。

这两句诗表示,圣女是无形无质的神灵,能作起大雾,圣女的神像穿着很轻的衣服,这是墨客对圣女神灵的敬仰。

人间定有崔罗什,天上应无刘武威。

崔罗什,根据《酉阳杂俎冥迹》,崔罗什曾与女鬼相恋,还互赠了礼品;刘武威:根据《太平广记》引《神仙感遇传》,刘武威曾得到过仙药。

这两句诗表示,崔罗什和刘武威都曾经跟神鬼有过来往,作为神灵的圣女,也该当跟凡人有所来往才是。

寄问钗头双白燕,每朝珠馆几时归。

双白燕,形似双燕又有生命的白色钗子,根据《洞冥记》,这也是一个神仙与人来往的故事,以是墨客才会假装问钗子,圣女朝见天宫之后,什么时候回来?

由于墨客在圣女祠,见到了圣女的神像,自然就想到了圣女的神灵,又想到了传说中神仙与人来往的故事,墨客当然希望圣女也能够跟自己有所交往,在墨客的想像中,圣女是去了天宫还没有回来,才没有跟墨客沟通互换,如果圣女就在圣女祠中的话,是一定会跟墨客有所来往的,以是墨客才问双白燕钗子“每朝珠馆几时归”?只要等圣女回来,就可以跟墨客交往了,如果能够像崔罗什、刘武威一样,跟圣女有了关系,那就可以办理统统的烦恼忧闷了。

很显然,墨客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也希望跟圣女来往的心愿,更希望能够与圣女相见,最好还能相恋,如果能够被圣女所青睐,那不是就拥有统统了吗?

实在,不止是李商隐,哪一个男人不想得到如此的奇遇呢?这也正是《白蛇传》、《宝莲灯》和《聊斋》故事在中国民间大为盛行的缘故原由。

《重过圣女祠》(七言律诗)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喷鼻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墨客在这首诗中,用到了萼绿华、杜兰喷鼻香、玉郎这三个神仙的故事。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这两句诗,写了圣女祠白色的石头门上繁殖着碧绿的苔藓,圣女从最高的上清仙界被贬谪沉沦腐化,又迟迟得不到回归。

祠庙的石门上都长满苔藓了,表示圣女祠已经建成了很永劫光了,也表示圣女遭贬谪后一贯没有回归仙界。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这两句诗,表示全体春天的濛濛小雨常飘落在瓦片上,整天的风都没能把祠庙中的旌旗吹得全部展开。

神仙的地方总有云雾环抱,圣女祠在濛濛雨丝中,也仿佛瑶池似的,吹过祠庙的风不是很大,以是没把旌旗吹得迎风飘荡。

在墨客眼里,圣女祠的微风小雨,表示圣女是温雅慈爱的,非常符合圣女的身份,这样的景象也表示圣女还在圣女祠中。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喷鼻香去未移时。

萼绿华,根据南梁陶弘景《真诰运象》和《零陵县志》,萼绿华是一位来过人间,并赠予仙物仙药的俊秀仙女。

杜兰喷鼻香,根据《搜神记》、《艺文类聚•杜兰喷鼻香外传》、《晋书文苑列传(曹毗)》、曹毗所作《神女杜兰喷鼻香传》、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及《太平御览•杜兰喷鼻香外传》,杜兰喷鼻香也是一位能够来到人间,还能与凡人产生爱情的俊秀仙女,只是到了该走的时候还是走了。

这两句诗,表示仙女低落人间是居无定所的,当然也可以在圣女祠,仙女回归仙界的韶光是不会改变的,韶光到了就要回去,圣女祠的圣女也是一样,虽然现在还在圣女祠中,但只要韶光到了,究竟要回归仙界的。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玉郎:根据道家经书《金根经》、《登真隐诀》,玉郎是仙界掌管神仙名册的仙官。

这两句诗,表示世间的仙女在回归仙界时,玉郎就会在神仙名册上记上仙女的名字,只要在玉郎的仙籍上有了名字,就表示已经位列仙班了,只要能够位列仙班,就可以拜会玉帝并吃到紫芝仙草了。

综合全诗,就可以看出墨客的思路是这样的:

一,圣女被贬谪到人间,已经有很永劫光了。

二,圣女的神灵就在圣女祠中。

三,圣女总有一天要回归仙界的。

四,回归仙界之后,就可以享受到仙界的报酬了。

墨客在这首诗中,通篇都在讲这位圣女,不知道什么缘故原由,被贬谪人间很多年,然后被谪期满之后,还是要回归仙界的,回归了仙界就又能恢复原来的报酬了。

说白了,墨客正是以圣女的故事来告慰自己,只要咬紧牙关熬过了面前最困难的光阴,等到机遇一到,总会有枯木逢春的一天,这才是墨客写这首诗的真正内心思想。

墨客李商隐共写了三篇圣女祠的诗,而每一篇的主题思想都各不相同,《圣女祠》(五言排律)中圣女,早已经回归天上了,而把墨客留在了世间,墨客既对圣女有着无限的仰慕,又对自己有着无尽的哀叹,哀叹自己得不到圣女的合作,是多么的无奈和迷茫;《圣女祠》(七律)中的圣女,也已经回到了天上,并不能对墨客有什么帮助,而墨客是多么希望得到圣女的青睐啊;《重过圣女祠》中的圣女,虽然还在圣女祠中,但迟早要回归天上的,墨客以此安慰自己,只要耐心等待,总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空想。

这便是利用道家的聪慧,来理解这三首《圣女祠》所得出的答案。

如果把这些诗理解是为了女羽士而作,或者理解是为了护送令狐楚灵枢回长安,把“从骑裁寒竹,行车荫白榆”理解为“家属们手执竹杖,送丧赶路,丧车停放在白榆下面”,那绝对是缺点的!

从《道德经》看老子的聪慧

从老子《道德经》领悟传统文化的聪慧

聪慧到底是如何得到的?请务必要看《道德经》第十五章

聪慧到底是如何得到的?请务必要看《道德经》第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