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方面尤善草书,效法杜度,时称“崔杜”。
撰有《草书势》,文见《晋书·卷三十六·卫恒传》。

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
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

三国时魏人韦诞称其“书体甚浓,结字工巧”,即书体非常浓密,结字精细美妙。

书论丨崔瑗草书势丨原文丨译文

崔瑗《草书势》原文

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
爰暨末叶,文籍弥繁。
时之多僻,政之多权,官事荒漠,剿其墨翰,惟多佐隶,旧字是删。
草书之法,盖又简单,合时谕指,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
不雅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规。
抑左扬右,望之若欹。
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
或黝黭𪑮𪐴,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畜怒愤懑,放逸生奇。
或凌邃惴慄,若据高临危,旁点邪附,似螳螂而抱枝。
绝笔收势,馀綖纠结,若杜伯揵毒,看隙缘巇;腾蛇赴穴,头没尾垂。
是故远而望之,摧焉若阻岑崩崖,就而察之,一画不可移,几微要妙,临时从宜。
略举大较,仿佛若斯。

崔瑗《草书势》译文

笔墨的产生,开始于仓颉,他描写鸟兽蹄印之迹,用来制订笔墨。
再到后世,文籍越来越多,时世有许多不常见的事,政权也有许多变革,官府的事宜荒漠了,由于要缮写文章,大多利用的是隶书,删简了过去的笔墨。
草书的写法,大概还要简单,顺应时势表明意思,用于伧匆匆紧迫的场合之中,效率加快,与篆隶同样利用,节省了韶光和精力,这些纯粹是简片面的变革,何必一定要坚守古老的体式呢?不雅观看它的形象,俯仰都有它特有的仪态形势,周遭都不在规矩之内。
抑左扬右,看去像是参差的山峰。
像兽踮起脚鸟耸起身子,想要飞走拜别,像狡兔溘然受惊,将奔驰而未奔驰。
有的点画,笔势形状像是连珠,笔画完了而墨迹相连,积蓄壮气心情悒郁烦懑,绽放出来就会发生奇异的情景。
有的像切近亲近深渊而恐怖战栗,抵据高处面临危难,旁点偏斜相附,像螳螂抱着枝条。
笔画完了要回收笔势,有如将剩余的线缕缠绕起来,如杜度伯英快速的笔势,沿着那罅隙进行,有的像那腾蛇入穴,头进去了尾还垂在表面。
因此远看它们,那摧崩的气势像水从高处落下又受到崖岸的阻挡,凑近去仔细不雅观察它们,一画也不可易移,它的要妙精微之处,就在当面对详细事情而采纳适宜的做法。
这里略举大概,仿佛就如此吧!

原文丨《历代书法论文选》

译文丨一卷萱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