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犹如新年一样被看重,不仅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更是出门嬉戏的好时节。

它意味着春节达到了高潮,而春意也越来越浓了。

元宵节还叫灯节,由于这天夜晚,有着赏灯不雅观灯的习俗,让这个节日显得更加分歧凡响。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元宵节古诗词里笑逐颜开闹元宵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唐·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元宵之夜,玉漏和银壶不要相敦促了,让人们尽情地玩乐吧。
本日晚上,别想着回去,城门和上面的金锁到天明都会一贯开着。
谁家看到玉轮还能无动于衷地闲坐着,一听到哪里有花灯都会迫不及待地赶来不雅观看。

元宵节,充满着热闹和欢快,令人沉醉。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唐·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家家户户都开着门,出来嬉戏,到处灯火通明,真是不夜之城。
到了元宵节这天晚上,京城实在太热闹了。
无数的宫人跳起舞来,欢娱声彷佛冲上了 九宵之上,久久一直。
就算是神仙,也会被人间的气氛所传染吧。

越是繁华的城市,元宵之夜也越热闹。

灯火辉煌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彩灯照亮了夜晚,园林里的花木都残酷多姿。
四处皆可通畅,城门的铁锁也取下了。
游人如织,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明朗,照耀着每一个人的脸孔。
嬉戏的歌妓花枝飘荡,艳丽迷人,一边走,一边高唱《梅花落》。
城里取消了宵禁,计时的玉漏你也走慢些,别让这佳节匆匆而去。

人们常常说,闹元宵。
一个闹字,说尽了元宵的精髓。
无论老少贫富,到了这天,皆欢天喜地,热热闹闹地过节。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作甚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元·元好问《京都元夕》

元宵节的街上,人隐士海,到处都能碰到身着华服,妆扮俏丽的女子,更有儿童欢闹。
我这个穿着黑衫,默默无闻的人,也在如织的游人中,在欢声笑语里不雅观灯猜谜,心情愉悦。

花灯,是元宵的主角。
而冰制的灯,则更是夺人眼球了。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照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清·唐顺之《元夕影永冰灯》

到了清代,已经涌现了冰灯。
墨客正被烟花和彩灯所吸引,忽然瞥见了冰灯。
它闪烁着清辉,别有一番风采。
就像刚从海里打捞出来的鲛珠,还带着水汽,只以为衣袖生出寒意。
烛火遮挡不了空中的清姿,又彷佛笼罩着皎洁的月色。
如此独特而俏丽的冰灯,真希望来日诰日还能看到,连续着今夜的快乐。

元宵,是让所有的人走出家门,为赏灯,为赏月,也为赏春。
该当是最欢快的传统节日。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落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明·唐寅《元宵》

元宵之夜,需得有灯,有月,才算是春意浓浓,欢快满满。
春天来到人间,美人如花似玉。
花灯燃烧照耀在月光下,月光更如白银夺目。
满街都是戴着珠翠嬉戏的村落女,到处都是比赛歌喉的小伙。
如果不尽兴游乐,开怀而笑,怎对得起如此的良辰美景?

元宵无月,是有些绝望,有点小遗憾。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清·丘逢甲《元夕无月》

这地方三年元宵都没有月光,难道明月在我的家乡?想要在海天之处寻月,在五更的梦里飞渡了重洋!
玉轮,它到底藏在了哪里?而对付家乡的思念,不比月儿少。
异域佳节,少了的,不仅仅是月光。

当然,对付好饮之人来说,一杯美酒,是任何节日都不能短缺的。

元宵似是欢游好。
何况公庭民讼少。

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平原不似高阳傲。
匆匆席雍容陪语笑。

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

——宋·苏轼《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

元宵自然是要好好欢闹的,何况诉讼少,公事清闲呢。
万家百姓游乐,登上不雅观赏风景的春台,整座城市都像是俏丽繁华的仙岛,连神仙都醉了。
宴客的朋友不似高阳君的傲慢无礼,席间激情亲切平和地陪着客人谈笑饮酒。
主人豪迈,客人亦多情,个中有一个人为了不拂盛情,醉倒在地也满不在乎了。
真是来宾尽欢啊。

元宵之时,也有祭神的习俗,不让神仙落个寂寞。

月色灯山满帝都,喷鼻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村落夫赛紫姑。

——唐·李商隐《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不雅观》

正月十五的夜晚,京城自然是一派繁华盛景。
墨客听说那里有灯会,却无法去看。
他想象着,灯会一定非常繁盛,如往年一样平常。
皎洁的月光和五彩的灯光照耀着京城,车水马龙的街道分外拥挤。
墨客虽然清闲无事,却不得一见。
只能羞愧地跟随着乡下的村落民,一起去敬拜紫姑神。
也算是聊胜于无吧。

对付农夫来说,和过节一样主要的,还是农事。

巴人最重上元时,老稚相携看点诗。

行药归来天向晓,道傍闻得唤蚕丝。

——宋·彭永《元宵》

巴地的农夫最看重上元节,老少相扶着出游,天将明时才归来,路上还有人说着养蚕的事。
元宵节对他们来说,是暂时的放松和玩乐,而生活才是更长远的。

正月元宵,虽然大地春回,但也常有倒春寒。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喷鼻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笙,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宋·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杭州城的元宵之夜,灯火辉煌,明月如霜,照得人宛在画中。
帐底吹笙,燃喷鼻香的喷鼻香气好似麝喷鼻香,更无一点尘土随马而去。
而如今,身在寂寞的山城,人也老了。
打着鼓,吹着箫,随着人们进入农桑社。
灯火稀少,霜露欲下,阴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是要下雪了预兆。
这个元宵节,和以前的不同。
并不 是没有彩灯,也不是不热闹,而是墨客的心境不同了。

元宵节,多是聚拢玩乐,却也有民气生感慨。

不因灯火有元宵,强把光阴慰寂寥。

十四年来无此兴,三更踏月过河桥。

——宋·连文凤《已丑元宵》

元宵的灯火,照亮了黑夜,也温暖了光阴。
十四年了,墨客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雅兴,三更时分,踏着月色过河桥。
人生是孤独的,然而月色与灯光,可以给人些许抚慰吧。
洞开了心怀,放下了执念,笑对来往,有什么大不了?

元宵节多欢闹,而青年男女约会,亦是少不了的。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喷鼻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吹拂,彷佛一夜之间开满了繁花。
烟花散落如雨,满目华彩。
装饰豪华的马车留下一起的喷鼻香气。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飘荡,玉壶般的明月流转着光华,逐渐西斜。
一夜的鱼龙彩灯带着人们的欢笑。
美人的头上插满了饰物,笑语盈盈地经由,暗香漂浮不尽。
我在人群里苦苦地探求着意中人,却没有结果。
有时一转头,却看她正在那灯火阴暗的地方,不由得大喜过望。

元宵节,无论如何,一碗汤圆是少不了的。
汤圆,又叫元宵。
把元宵吃下去,也就更加圆满了。

桂花喷鼻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清·符曾《上元竹枝词》

桂花馅料里裹上核桃仁,用井水淘净洁白如珠的糯米。
听说马家的滴粉汤圆很不错,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起元宵。
一碗元宵下去,又甜又暖,真是锦上添花了。

趁着元宵节,好好地热闹一回,无论多大年纪,都像个孩子一样。
春天,就真的回来了。

-作者-

禾雨,喜好诗词的女子,在四季中探求一个个俏丽的细节,愿光阴留下温暖的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