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有了前面这段话,我本日的《溉澜溪地名探源》已经有了怀旧的性子。

溉澜溪,《重庆市地名词典》说:“溉澜溪Gailanxi,在江北区境中部,长江北岸。
泛指溉澜溪正街、中惠段和塔山村落、船舶村落一带。
因该地有小溪入江,大水时令,江水倒灌,与溪水相激,浪似兰花,名灌兰溪,后谐音成今名。
历为码头。
1939年设溉澜溪镇。
1954年设溉澜溪街道办事处。
房屋多为土木构造,沿溪沟两侧延伸,有石桥相连。
正街商业较繁荣,余多为职工生活区,有利华橡胶厂和钢铁研究所。
附近有清代文峰塔。
通汽车及客货轮。
”作为地名阐明,彷佛还该当加高下面这一段:“溉澜溪起源于人和场黑洞湾,至石丫子汇入长江,全长6.4公里,江北区境内2.2公里。
” 然而,光阴流逝,嫡黄花,如今人和已经成为“街道”了,黑洞湾这样的小地名,早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我很感慨,在城市培植的大开拓、大培植、大拆迁的浪潮中,不仅是溉澜溪,也包括全体头塘地区、寸滩地区,所有的老屋子悉数拆完,片瓦无存,而且连溉澜溪那条小河怕也不存在了哟——为了慎重起见,我打开了多种舆图,开始在网上调查,终极确定,溉澜溪并没有消逝,而且还保存有三公里长。
如此一来,我的这篇文章,不仅有历史代价,而且还有现实意义。
打开舆图,可以看到,溉澜溪文峰塔上游的长江边,就有溉澜溪存在,然后用尺子由东往西丈量,一贯到景园大道(轻轨龙头寺公园站附近)止,其长度约为3.1公里。
古人说,溉澜溪起源于人和铜鼓山(黑洞湾是另一种说法),而铜鼓山在天宫村落。
本日天宫村落虽然不在了,但还有一个天宫大道的地名存在,古人说,狮子坪以前属于天宫村落,这么一来,溉澜溪的发源地大致就可以确定了,也就在狮子坪轻轨站附近。

溉澜溪在舆图上的可见段

溉澜溪地名探源

虽然,今日溉澜溪的源头已经没水来了,溉澜溪也没有了灌溉农田的意义,但是,谁也不能忽略它的泄洪功能。
平日,溉澜溪静若处子,溪水映月,但若一旦下暴雨,所有高处的雨水都向溉澜溪中奔涌,溪河陡涨,此时,溉澜溪便承担起了运输两岸雨水的任务,其泄洪量是一样平常的下水道所不能比拟的。
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曾经的溉澜溪将永久不会被填平。
最近得知,溉澜溪已被政府出面整治了,并且还在溪边铺设了亲水大道,百姓可以沿着溪边闲步,不雅观看美景。

溉澜溪整治后的某一段(作者选自于互联网)

溉澜溪得名起因一贯困扰着热爱探索地名起源的人们。
溉澜溪得名,说得最多的、也是最常见的说法是:大水时令,长江急流受到南岸呼归石的阻拦,一部分流水调头冲向对岸。
冲向对岸的江水,一部分涌入溉澜溪,这股水与从高坡上直泻下来欲冲进长江的溪水发生了碰撞,激起了阵阵浪花。
有人说,这浪花如兰,于是这溪便被命名为“灌兰溪”。
因“灌”与“溉”同义,“兰”与“澜”同音,于是文人将其改名为“溉澜溪”。
这个说法听起来很美,但未必是事实。
我在江北历史上的第一本志书《江北厅志》中创造溉澜溪被写作“溉兰溪”:“溉兰溪,出铜鼓山,至头塘入江。
”这里是用的是“兰”字,并且写志之时,并没有溉澜溪这个地名存在,以是说的是“至头塘入江”。
关于它的发源地,这里说的是“铜鼓山”,而不是《重庆市地名词典》说的“黑洞湾”,显然铜鼓山比黑洞湾更古老。
民国《江北县志稿》阐明“溉澜溪”一名有变革:“溉澜溪,发源于铜鼓山板壁屋子,下菜市堡入头塘,出杨子江。
”关键是变成“溉澜溪”了。

证明溉澜溪曾经叫“溉兰溪”有一首程衡的诗:

《溉兰溪探友》

果真此地绝风尘,几欲相求已暮春。

竹里遗荪摇风尾,溪边小浪织龙鳞。

到来恰见如珪月,坐久浑忘卖药人。

却忆当年杜陵老,寒山无伴语津津。

选自道光《江北厅志》

《溉兰溪探友》(原文截图)

这首诗反响的溉澜溪,切实其实是宁静得寂寞,听说改革开放前,溉澜溪也是一个很偏远、带有几分荒凉的地区。

关于溉澜溪一名的由来,还有一种假设,倒不失落为一种说法。
有人认为,“溉澜”源于一种叫“芥蓝”(gàilán)的植物。
芥蓝别号隔蓝、盖蓝等,重庆人称这栽种物叫菜苔或油菜苔。
清初的时候,芥蓝由广东、广西传入重庆,江北农人就在溉澜溪两岸遍种芥蓝,因此,这条溪河便被命名为“芥蓝溪”。
有可能芥蓝传入重庆时,“芥蓝”二字并未统一,因此,书写只要记音就行,于是便有了灌兰、溉澜、溉兰等记音用字。

从前,不知是缺少传播渠道,还是缺少地名管理机构,一条溪一条河每每有多个名字,并且每每是一个名称只管一段。
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溉澜溪入江段,清末民初,曾经叫对岸溪。
为什么叫对岸溪呢?有资料说:江对岸弹子石有一条小溪正对着江北的溉澜溪,以是溉澜溪就叫对岸溪。
真假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这也不失落为“溉澜溪地名探源”的一个小插曲。

江溉片区大拆迁之后,我就以为溉澜溪的统统连同这个名字都喷鼻香消玉殒了,20年之后,我创造她去世里逃生。
感谢轻轨九号线的善举,他们把溉澜溪作为站名,把这三个字镌刻在了金属板上,让它抖擞出了青春的魅力。
只管这个散发着迷人芬芳的名字没有被固定在街巷名称上,但这已经很不错了,至少,它不会在短韶光内消逝了。
最近又看到“溉澜溪体育公园”这个名称的涌现,不免心中又是一喜。
这一边解释政府对老地名的重视,另一边也解释溉澜溪这三个字自身是具有魅力的。

溉澜溪体育公园(作者选自于互联网)

地名,每每是我们记住一段故事的主要道具,地名的消逝,会使故事随之沉寂,乃至是去世亡。
还有几人记得,抗战期间,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曾经落户溉澜溪,并在这里以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的名称在这里办学,有几人知道,她是中国当时唯一的有关航海的学校,而今有四五所大学承认自己来源于溉澜溪的这所学校。
2020年,上海海事大学学生组团到溉澜溪寻访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旧址,随团成员写出了《80年前在一艘轮船上开办的学校——上海海事大学山城校史寻访记》的文章在《重庆》上揭橥,个中说道:“1942年,国立商船学校在重庆的固定校址终于培植完成,坐落于长江之滨,位于江北陈滢山之上、溉澜溪之旁。
高山之上阔别大海,却有着一群有志青年为了国家复兴、民族壮大学习着航海知识,为了祖国不再受列强压迫而奋斗。
”小小的溉澜溪曾经扛起过一个国家振兴航海大业的梦想,这事足以让所有人为溉澜溪骄傲,可江北有几人知道?而今,溉澜溪拆迁重修事情已经靠近尾声了,为了彰显当年商船学校师生的精神,增加溉澜溪的文化秘闻,我呼吁有关部门找到学校当年的旧址,并立下“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旧址”的石碑,一定要有“国立”二字,这是档次,表明这所学校是中华民国中心政府出资办的。
立碑的那天,请约请上海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四五所起源于吴淞商船学校的大学来参加。
这样的名誉,是溉澜溪该当有的辉煌。

1942年,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在溉澜溪(作者选自于互联网)

文章作者:姜孝德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北区文化馆(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