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列出这五十七种菜蔬名:胡豆、豌豆、饭豆、黄豆(附豆腐)、辣椒、南瓜、菌子、筍子、莲花白、葱、蒜、姜、绿豆(附绿芽菜)、架豆、豇豆、四季豆、青菜、瓮菜、木姜菜、倭筍、茄子、菠菜、荠菜、萝卜、山药、蕨菜、春菜、汗菜、瓢儿菜、姨妈菜、韭菜、白菜、油菜、芹菜、木耳、芋头、番薯、芫荽、黄花、粉条、荍菜、鸡蛋、莼菜、黄瓜、瓠瓜、茼蒿菜、莴苣菜、冬瓜、杬蛋、皮蛋、牛皮菜、苦瓜、醋、酱、酱油。

能将这些贵州人熟习的家常菜蔬,逐一写入诗词的,便是安顺名宿杨恩元师长西席

杨恩元(1875-1952),字覃生,别号三不惑斋主人。
贵州安顺府(今西秀区)人。
自幼随父杨树(字珍林)宦游山西、甘肃等地。
光绪二十年(1894),应顺天乡试中举;次年殿试中进士,分部学习,时年二十岁。
后授官礼部主事。
光绪二十七年(1901)弃官离京,到父亲任上侍奉旁边。
宣统二年(1910)杨恩元扶父柩回贵州安葬。
从1915年起,杨恩元先后在贵阳的贵州国学讲习所、南明学校、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等校任教。
贵阳有名学者陈恒安、李独清、柴晓莲诸师长西席,皆出自他的门下。
1919年,贵州通志局成立,任可澄任总纂,杨恩元等任分纂及编审。
1921年,前往北京搜求贵州史料,私人出资聘请抄手帮助誊写。
在近两年韶光里,得到清史馆馆长赵尔巽的支持,杨恩元共整理脱手本四十余册。
1936年8月通志局改组,设贵州文献征辑馆,杨恩元出任副馆长,主持《贵州通志》修纂。
1947年8月,任可澄病逝后,省文献征集馆改组为省文献委员会,杨恩元任主任委员。
1948年,民国《贵州通志》付梓问世。
杨恩元作序。
同期间,杨恩元还与赵恺等修籑《续遵义府志》。
1951年,杨恩元出席全省第一届各族各界公民代表会议。
1952年杨恩元突患脑溢血逝世,享年77岁。

杨恩元师长西席学识渊博,诗词功底尤为深厚,曾与桂百铸、王蔬农、聂尊吾、严寅亮等十三人,发起组织“(ju)社”。
每月聚会一次,切磋诗文。
著有诗词集《三不惑斋诗稿》《万里鸿泥集》《并陇纪程诗集》《乡居蔬菜词》等。

旮旮角角贵州史丨什么人将五十七种菜蔬写入诗词

1939年,日机轰炸贵阳。
杨恩元师长西席在《新修贵州通志序》中说:“日寇鸱张,警报频传,本馆避居乡间。
”杨师长西席避居城南郊倒岩山麓文萃乡,附近八里屯处。
聂尊吾有诗《倒岩歌寄覃生》:“君居倒岩我补陇,望城一坡中隔壅。
”柴晓莲有诗《庚辰九日集覃师文萃乡别业》《九日和覃师难字韵》,诗注“覃师别业近八里屯,雨甚难行”。
故《乡居蔬菜词》约作于此时。

《乡居蔬菜词》别开生面,将贵州人日常食用的各种蔬菜、食料写入词中,极具乡土气息。
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凡菜蔬,在杨恩元的笔下,不仅是详细描述了其来历、形态、味道、栽种以及烹调方法,而且文辞典雅,引经据典,逸闻趣事,随手拈来,其遐想又每每出人意表,令人叹服。

先欣赏几首写大家熟知的菜蔬的词。

《水调歌头·饭豆》

圆长若饭颗,饭豆以秋期。
等分红白两类,适用各合适。
红较丹砂为淡,沉醉黑甜乡里,万杵捣成泥。
(红饭豆加糖为豆沙,宜饼饵。
)入馔须尚白,熟煮快燃萁。
爱酸味,能沁齿,更醒脾。
调羹应待,妙手万点糁寒虀。
乡居备列食品,莫与此汤媲美,曾荷郑君题。
(郑子尹师长西席时云:莫美齑豆汤。
)花捋木姜洒,一段更增齐。

饭豆,俗称白小豆。
豆科豇豆属。
别号竹豆、爬山豆。
其来源有说为南亚。
1958年和1979年在云南省曾采集到野生饭豆和饭豆的近缘植物。
李时珍《本草大纲》:“饭豆,小豆之白者也。
”民国《贵州通志》:“白豆一名饭豆,一名鱼眼豆。
大如花豆而色白。
”其名饭豆,大约如明《食品本草》说:“白豆即饭豆也,粥饭皆可拌食。
”清瓮安傅玉书《故里述闻》:“饭豆 田舍每以杂米为饭。

民国《息烽县志》载,贵州多以白小豆“煮烂和诸蔬侑食,甚觉喷鼻香美。
”红饭豆即红小豆,亦名红竹豆,豆科豇豆属。
民国《息烽县志》云:“县人名之曰‘朱砂豆’。
”富含淀粉,多用作甜豆沙。

杨恩元师长西席接着说,小豆汤要有点酸味,即“沁齿”,又“醒脾”,以是要“妙手万点糁寒虀。
”糁,洒,散落。
虀,古同“齑”。
寒齑,腌菜。
糁寒虀,撒入切碎的酸菜。
糁,另解碎米。
毕节煮小豆汤常加入米汤和猪油,汤味醇厚而鲜喷鼻香。
杨师长西席以为乡居的各种食品,都比不上这酸菜小豆汤,何况还承蒙大儒郑珍写过诗:“弟妹知暂留,客我罄所藏。
一食数家馈,莫美齑豆汤。
”齑豆汤即酸菜小豆汤。

如果在酸菜小豆汤中加入木姜花,汤味有分外鲜喷鼻香,更加完美。
贵州俗话:“酸菜小豆汤放木姜花——喷鼻香得很”。
木姜花为草本植物,是唇科喷鼻香薷属,和樟科木姜子属的木姜子不是一回事。

《念奴娇·辣椒》

椒聊繁衍,咏盈升,尝著令人麻醉。
异种深含姜桂性,下箸别绕风味。
乍折青苞,渐翻红艳,斜軃榴花蕊。
风行黔境,岂真人有同嗜。
特产罗斛炎乡,有长春老幹,居奇争致。
欲食已先愁撮口,偏喜每餐考试测验。
臼捣喷鼻香糟,请君入瓮,旨蓄冬须备。
恩典永结,肯同团扇捐弃?

辣椒是贵州人最熟习不过的食材了。
茄科辣椒属。
别号番椒、秦椒。
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于16世纪后期引入中国,故称番椒。
明王象晋《群芳谱》:“番椒,丛生,白花,子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不雅观,子种。
”清康熙陈淏子《花镜》:“番椒,一名海风藤,俗名辣茄。
”贵州称海椒、辣角。
康熙《思州府志》:“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道光《遵义府志·物产》:“郡人通呼海椒,亦称辣角。
”“长细角似者,名牛角海椒,细如小笔头,丛结尖仰者,名篡椒,二种尤辣。
一种扁圆形,色或红或黄,味不甚辣,名柿椒,中3盆玩。

辣椒自明代引入我国,故杨恩元师长西席称为“异种”。
带有生姜、肉桂一样的辣味。
《宋史·晏敦复传》:“况吾姜桂之性,到老愈辣。
”“斜軃榴花蕊”,形容红辣椒侧垂的样子。

贵州人无辣不欢,“风行黔境”。
清吴振棫《黔语·土物》:“食茱萸(黔呼辣角)则黔人所酷嗜,五味百和,阙此不可。
”道光《遵义府志》称辣椒为“园蔬要品,每味不离。
盐酒渍之,可食终岁。
”咸丰《兴义府志》:“郡人四季用以佐食。
”民国《息烽县志》:“至于每饭不忘者,惟黔之人为然。

罗斛,今罗甸。
实在我们平常所谓“烙糊辣椒”即是“罗斛辣椒”。
罗斛有一种多年生的辣椒,众人争着要,还没有吃就先担心辣得嘘气了,但是还是喜吃。
大概类似云南野生小米辣。

末了说砍糟辣椒装坛蓄冬,对辣椒的喜好,怎么会过了秋日,就像团扇一样丢弃呢。
“团扇捐弃”典故出自两汉期间班婕妤的《怨歌行》一诗:“常恐秋节至,凉飙夺酷热,弃置箧笥中,恩典中道绝。

《念奴娇·筍子》

冻雷惊罢,荐春盘,深倚万竿修竹。
乍吐新尖争作长,藤薛谁甘自屈。
喷鼻香竟连山,娇尤带露,捆载森如束。
参禅玉版,齐心专心相咒长足。
更有别种冬生,是苍天眷㫒,孝思闻哭。
若在龙孙,初茁后,立办何难果腹。
似此人才,魏征妩媚,鼎鼐能为役。
名流真尝,唱酬犹忆坡谷。

筍子,即竹笋。
宋·陆甸《埤雅》说,十天(旬)之内为笋,十天之后成竹,故曰:筍。
国人食笋可谓是历史悠久,《诗经·大雅·韩奕》中就有“其蔌维何,维笋及蒲”。
杨恩元师长西席用了不少典故。
如“藤薛谁甘自屈”典故出自“藤薛争长”:周桓王八年,滕侯与薛侯同时到鲁国去朝贡,为争座次先后而争吵。
“喷鼻香竟连山”出自苏轼诗句:“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喷鼻香。
”“娇尤带露”出自元墨客梁寅的诗句“带露更娇,迎风尤媚”。
“捆载森如束”出自宋代黄庭坚的《庚寅乙未犹泊大雷口》 “森如束春韭”。
“参禅玉版”亦是苏轼的轶事。
宋靖国元年(1101)苏轼从海南北归,在江西遇见政敌刘安世,苏轼约请他说:“山里有位玉版禅师,可去同参。
”把他引入竹林,挖出新笋煮吃。
刘安世问玉版禅师在哪里,苏轼指着白晳的竹笋,说这便是玉版禅师,禅味极佳。
二人放怀大笑,尽释前嫌。
“齐心专心相咒长足”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戏赠彦深》诗:“几日怜槐已著花,齐心专心咒笋莫成竹。

又如“更有别种冬生,是苍天眷㫒,孝思闻哭。
”《二十四孝》中“哭竹生笋”,孟宗的母亲生病想吃嫩笋,寒冬无笋,孟宗扶竹而哭生笋。
孟宗如果知道有一种冬笋,又要哭了。
龙孙,即笋。
宋梅尧臣《韩持国遗洛笋》诗句:“龙孙春吐一尺牙。
” “魏征妩媚”,出自唐太宗所言:“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
”魏征虽贵为鼎鼐之臣,亦极为孝顺。
传说唐太宗赏宴,魏征尝几口即放下,说母亲没有吃过这样的美食,想带点回去给母亲尝尝。
“坡谷”,苏东坡和黄山谷 ( 黄庭坚 )的并称。
苏轼《和黄鲁直食笋次韵》便是与黄庭坚唱和之作。

《鹧鸪天·莲花白》

直代园菘白可夸,重重包裹灿莲花。
六郎秀色加餐好,九品芳姿下箸嘉。
蒸暑节,老饕家,擎来一朵大如瓜。
出污不染真君子,若遇濂溪亦爱它。

莲花白是卷心菜的别称,以形似莲花而名。
学名叫结球甘蓝,又称椰菜、高丽菜、元白菜、回回白等,贵州普遍称莲花白。
此词即环绕莲花做文章。
“园菘”指包心白菜。
“六郎秀色”指张昌宗,小名六郎。
武则天男宠。
杨再思谀言:“人言六郎似莲花,非也;正谓莲花似六郎。
”“九品芳姿”,九品莲花的说法源自净土宗《不雅观无量寿经》。
“蒸暑节”,盛夏。
老饕,指极能饮食。
苏轼《老饕赋》:“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
”“濂溪”,指周敦颐,著《爱莲说》。

再赏析两首名称古奥的。

《鹧鸪天·荍菜》

视尔如荍播咏歌,风人归美谅非阿。
盈畦叶盛乘秋採,试手调羹味待和。
绵软性,称牙窝。
滑拟蓴丝嫩似荷,落实取材供属餍,自夸窃附战功多。

荍(qiao)菜即木耳菜,菊科菊三七属。
其味暗香,如木耳嫩滑,故名木耳菜。
又称豆腐菜、落葵。
李时珍《本草大纲》“落葵叶冷滑如葵,故得葵名”。
民国《续遵义府志》:“棉糯如木耳。

杨恩元师长西席说,虽然《诗经》有“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但那些“风人”,即采集民歌的官员赞许的不是落葵,而是荆葵。
《尔雅注》“今荆葵也又云荍”。
落葵的幼苗、嫩梢、嫩叶等均可食用,柔嫩软滑,其味暗香,可作汤菜、爆炒、烫食、凉拌等。
“滑拟蒪丝嫩拟荷”,“蓴丝”,即莼菜,亦是滑嫩爽口。
荷(hē),即阳荷,别号蘘荷、阳藿。
阳荷嫩花穗、新苗和嫩茎均可食用。

落葵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
以是杨恩元师长西席说:“自夸窃附战功多。

《念奴娇·杬蛋》

飞凫化去,尚留得,翼下百千遣鷇。
渍以杬灰,和卤汁,宛效配盐幽菽。
心比丹砂,肌如玉洁,逾月方成熟,登盘分剖,击鲜屏却他族。

忆得郑老当年,莅㵲溪溪畔,职司训育。
旅寓灯囊,谋庋置,丰馈家常喜足。
时势沦胥,风尘澒洞,依样椭圆入目。
气空云梦,拼将八九吞没。

杬蛋即盐蛋。
上阙写盐蛋的做法及形状,滋味。
“飞凫”,飞行的野鸭,指鸭。
“鷇( kòu)”雏鸟,指蛋。
“宛效配盐幽菽”,即类似做豆豉的方法。
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落辍耕录》说:“今人以米汤入盐,草灰以团鸭卵,谓之盐杬子。
按《齐民要术》用杬木及淹(腌)渍,故名之”。
“击鲜”,《汉书·陆贾传》:“数击鲜,毋久溷汝为也!
” 颜师古注:“鲜谓新杀之肉也。
”此处意思是盐蛋刚成熟时食用味道最好。

下阙话题一转,遐想起郑珍的逸闻。
郑珍曾任镇远府学代理训导,快过年时,镇远教谕同年李维寯馈以食品。
郑珍赋《县学博李价人(维寯)同年馈岁》诗:“孤游何节序,丰馈足家常。
细检劳丘嫂,相怜视小郎。
芥诸盛帽盝,杬子入镫囊。
一笑真难我,翻多庪置方”。

然后,杨恩元师长西席结合时局写道,时势沦亡,战乱纷纭,看到盐蛋蛋黄想起膏药旗,于是借用汉司马相如 《子虚赋》句“吞若云梦者,八九於其胸中”,愤愤地说:“气空云梦,拼将八九吞没。

篇幅有限,那可能都列举。
有心的读者,不妨找来读读,包管受益匪浅。

文中蓝色拼音所代表的生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