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是整洁的五、七言,有时是杂言成篇,如《川上女》、《双燕离》,尤以《山之高》最为精品。

词虽只有16首,但少而精,当代文人谭正璧以为“首都城有她寄托的生命”,有人乃至视之为李清照《漱玉词》后第一词集。

内容方面,有闺中闲情、少女情思、刻骨相思,闲适、爱情、咏史、咏物、怀人都是词人常见主题,其余还有数首军旅之作,黄钟大吕,格外抢眼,反应了女词人身在闺阁、心驰万里的的家国情怀,这在四大女词人中独标一格。

诗词史上的明珠《山之高》: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

《山之高》三章:

从兰雪集看张玉娘诗词的多样风格

山之高,月出小。
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
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
忡忡忧心,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
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
朝云暮雨心来去,千里相思共明月。

这一首深具《诗经》国风之姿的作品,是张玉娘薄薄的集子中最显耀夺目的一篇。
清新古朴之风,俨然从《诗经》走出。
元代大学者虞集就对此不吝惊叹之词。
互联网上也一贯作为网红诗词流传。

这三章古意词章,是沈佺进京赶考后玉娘思念之作,一腔痴情,托之山月
不仅由于月照千里,联系着自己跟远行人,还由于月之皎洁正对我心之冰雪。

词人采取《诗经》联章的办法,第一章遥寄相思,第二章诉相思之苦,饱受煎熬,第三章表爱情之贞,一往而深。
联章复沓,层层回环,以山月起兴,又以山月收,极是隽永。
从遥寄到埋怨再到武断,词章上又是曲折递进的。

词人以婉丽之笔与细腻的心思谱写了一曲执着的爱情之歌。
像诗末了一章这样直表贞洁的操守,词人并非一时心血来潮。

早在与沈佺青梅竹马时,小情侣互赠信物,张玉娘就在她送给沈佺的喷鼻香囊上,绣过一首《紫喷鼻香囊》的诗:珍惜天孙剪紫霞,沉喷鼻香羞认旧繁华。
纫兰独抱灵均操,不带东风儿女花。
“天孙”即织女,“灵均”即屈原。

诗后两句风骨禀然,高洁如此。
其于爱情,心迹自现。
如此女子,自是沈佺甘心为之赴京一搏的最大动力。

越是别离,越是刚毅,这是张玉娘。
但别离也会使她产生很感伤的感情,她的长调《玉蝴蝶·离情》里,可谓幽怨自吐:

纵目天空树远,春山蹙损,倚遍雕阑……何时星前月下,闲将清冷,细自温存。
蓟燕秋劲,玉郎应未整归鞍。
数新鸿、欲传佳信,阁兔毫、难写悲酸。
到薄暮,败荷疏雨,几度销魂?

凄婉之情,流溢全篇。
结拍处,比之李清照《声声慢》的“到薄暮,点点滴滴”,何遑多让!

及至沈佺陡逝,两首《哭沈生》真可谓肝肠寸断,“中途成永绝,翠袖染啼红”,“宝镜照秋水,照此一寸衷”,词人的酸心是声撕力竭的,词人的心迹一如秋水。
此刻的悼词字字是泪。
到后来接管了这个事实,感情或已平复,但哀衷并不减少,只是隐蔽在了波平如镜的笔墨中。

你看那首《捣衣曲》:入夜砧声满四邻,一天霜月秋云轻。
自怜岁岁衣裁就,欲寄无因到远人。
天寒地冻,家家捣衣,而我已无心爱的人,寒衣已备,欲寄何处呢?“自怜”之语,甚淡,谁说不是至为伤心之言?

寂寞几许栏杆:《浣溪沙·秋夜》,张玉娘清婉忧伤的词风

古代女子行动受限,久居闺中,加之雅爱诗书,本就随意马虎多愁善感,书写闺中寂寞,彷佛成了才女当然本色。
张玉娘也不例外。
诗词集中颇有一些清愁之作。

比如这首小令《浣溪沙·秋夜》:玉影无尘雁影来。
绕庭荒砌乱蛩哀。
凉窥珠箔梦初回。
压枕离愁飞不去,西风疑负菊花开。
起看清秋月满台。
词写秋夜惊梦,离愁不飞,十分清冷。
语虽工丽,境界凄迷。
乃至蟋蟀之声听成“哀”字,可以判断,这一首词不是普通的抒发闺怨,而应作于沈佺拜别之后,只管词人年当二十初头的青壮,却不可避免地染上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的色彩。

词的起、结两句皆是清莹无尘的天下,写得很美。

除此之外,她在一些诗中是直言“寂寞”的,五言绝句《华清宫》写道:柳暗东风远,花飞喷鼻香梦残。
夜深明月度,寂寞玉雕阑。
言简意长,极有余韵。
至于为虞集激赏的五律《暮春夜思》里,开头第一句便是“夜凉春寂寞”,结尾则回应道“飞萤入绣床”,深得呼应之妙。
词意顿深。

只是这些诗无法判断是一样平常闺情,还是沈佺逝后别有他意。
不像《浣溪沙·秋夜》可以猜得。

身在闺阁,心飞万里的家国情怀:张玉娘年夜方雄壮的边塞诗风

不同于闺阁情长,张玉娘以数首雄莽的古风展示了她柔弱外表下的倔强。
以一介纤弱,而心雄万丈,检点宋代四大女词人,唯张玉娘有此凛凛之风。
李清照只有一首《夏日绝句》差可近之,却偏于感事,朱淑真、吴淑姬是一首也无。

张玉娘不仅在《咏史》里大赞谢安“风骚社稷臣”,在《王将军墓》里高歌“义士节不改,青松色愈滋;欲识义士心,请看青松枝”,还在她著名的《凯笙歌府四首》里,集中抒发她的满腔报国之情。
仅以五律《从军行》为例:

二十遴骁勇,从军事北荒。
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
书角吹杨柳,金山险马当。
长驱空朔漠,驰捷报明王。
一字一句,无不飞扬意气,神采十足,置于盛唐诸篇,如何不是好诗!
不是集中亲见,谁能想到这样的好诗竟出自一个青年女子之手。

当我们读着“愁生画角乡心破(《塞下曲》)”,“落雁行银箭,开弓响铁环(《塞上曲》)”,“笑看华海静,怒振河山倾;金鞍试风雪,千里一宵征(《幽州胡马客》)”,“仰天坠雕鹄,回顾贯长鲸;年夜方激忠烈,许国一身轻;愿系匈奴颈,狼烟夜不惊(《幽州胡马客》)”等等句子的时候,难道不以为是宋代版秋瑾吗?

是的,这个仅活了27岁的女子,只管爱情至上,但并没有只沉浸在自己的小天下里,出生于末世的她,时风之下,世道飘摇,她有家国情怀,可惜身为女子,她只有“以贞洁自许”,而不能如她所愿“以忠勇自期”。
这样的张玉娘,足以使她独立于四大女词人。

醉眠篷底呼不醒,一任东风吹鬓影:张玉娘的闺中闲适

这一类诗词展示了闺中女子的好心情,一朵花、一片叶都可能引出词人的闲情闲趣,《兰雪集》中不少诗词活画出这位闺秀女子多才多思的情调。

她写《春睡》:“红日过墙去,清风入幕来”,一觉醒来后,“觉来喷鼻香缕在,虚室绝尘埃”。
那种知足安逸,切实其实是东风沉醉的晚上。

她写《暮春偶成》:草喷鼻香云暖雨初晴,对竹敲诗坐小亭。
昼永人闲啼鸟静,花飞无语春冥冥。
闲散轻灵,真是春闺女子情态。
她写美食:舟人鲙切莼羹美,竹叶喷鼻香清蟹正肥(《秋江辞》)。
令人垂涎三尺。

比较之下,她的五绝彷佛更有灵性:

山色

远山翠不减,满庭摇空青。
坐对邃古色,终日有余情。

窗月

山月流素辉,小窗绝嚣响。
四壁寂无声,合座生灵爽。

秋夜长

秋风生夜凉,风凉秋夜长。
贪看山月白,清露湿衣裳。

这些短章都写得清丽隽永,灵光乍现。
《玉镜阳秋》说她“拟乐府及古诗,间有胜语”,实在一些绝句小诗也很可喜。

时人常说,要做一个灵魂有喷鼻香气的女子,她便是啊。
沈佺去逝,她说“妾数奇于君,愿去世以同穴也”,果真!

注:本文由诗词桃花源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