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末了这三句,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来研究,为什么呢?由于这三句是总结全篇的,见告我们儒家的学问在生活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看重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孔子说:有学问的人,生活中不会贪求过分的享受美食,也不追求过分安逸的寓所,能够安贫乐道;对付自己该当做的事情,能够急速去做好,也不乱说话;按照古人书本上说的为人处世的原则改动自己的言行,这个样子就叫做好学。子贡说:贫穷落魄时还是不谄媚,不低头;有钱得意时对人也不骄傲,怎么样?孔子说:还不错,还行吧!
和安贫乐道,富而好礼比起来还是差的远呢。为什么这么说呢?由于贫而不谄会有比较心,有敌视心;富而不骄会有优胜感,这都是不对的,都是教化不足,学问不到家的表现。子贡说:古诗上说,做一块美玉,要经由切磋琢磨四个步骤,而且越今后面功夫就越细,难度也越高,做学问也该当就像做玉一样吧!
这下我懂了。孔子说:端木赐啊,现在可以和你讲诗了,由于我刚刚见告你一个道理,你就能推演出其余的道理来。末了,孔子说:不怕别人不理解自己,最怕自己不理解别人。在《论语》的开篇讲: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末了一句讲: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前后遥相呼应。这是《学而》这一篇的主旨,也是做学问的目的,真正能理解别人的人也就近乎达到“仁”的境界,险些可以称为君子了。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