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岫烟与李纹、薛宝琴各赋一首《咏红梅花》。

我们先来看李纹的《咏红梅花》

 白梅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曹雪芹用三首咏红梅花告诉我们他就是王安石的忠粉

江北江南春残酷,寄言蜂蝶漫疑猜。

曹雪芹开篇就说,

李纹一句“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与邢岫烟的“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都是曹雪芹对敢为人先的改革派急先锋王安石的褒扬肯定。

接下来又用薛宝琴的“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进行加持。

是说不要疑惑王安石的改造主见。
这里的“相”便是象征的丞相宰相。

众所周知王安石不只是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
还是著名的墨客文学家。

王安石写过很多令人惊艳的梅花诗。
五言绝句 七律 等等

《红梅》

春半花才发,多应不奈寒。

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

这首《红梅》,便是王安石借物言志的代表作。

抒发他改造路上阻力重重,“北人”都把红梅误当成了杏花,开启民智之艰辛。

不只民众质疑他的主见,很多暮气横秋,思想守旧的同寅们,也是一边说风凉话,一边拆台。
导致王安石举步维艰。

好在还有个新派的阳光青年宋神宗力挺他,要不然连昙花一现的机会也没有。

然而,强力支持王安石的宋神宗,毕竟太年轻,不久后又在太后哭诉下,把王安石罢相。

罢免之后,又开始后悔,就再次启任。
太后又去哭诉“王安石乱国。

就这样“大老板”宋神宗,凭着阴晴不定的心情,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拜相、罢相,犹如过家家一样。

反复几次。

一把年纪秉性刚毅的王安石,成了提线木偶,也被折腾的够呛。

曹雪芹理解王安石,在那个古代的封建社会期间,创新的困难。

用“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来形容王安石为了实行“富国强兵”新政,撞的头破血流,依然矢志不改的顽强精神意志。

王安石对肃清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突出贡献,创“荆公新学”、“五行说”、“王荆公体”,故名列唐宋八大家。

不畏流俗,肚量胸襟天下的王安石,也主见文道合一。
由来英雄惺惺相惜,曹雪芹无疑便是王安石的粉宝宝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