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宵自遣》

——唐·李商隐

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

李商隐的一首诗表示人与自然享受着调和共处的美好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

陶然恃琴酒,忘怀在山家。

口语译文:

身处景物美好的地方,能使人忘怀骚动的凡尘俗事。
身心清闲时,便会记挂起四季的美好景物。
晴朗的夜空中,风儿吹过竹林;深夜时分,豁亮清明的月光映照在花儿上。
山泉在乱石中流淌,声音幽咽。
小路斜斜,上面布满了苔藓。
我无比畅快地寄情于琴韵酒兴,忘却了自己身处深隐士家。

这首诗作于武昌四年,也便是李商隐为母守孝的末了一年,这个期间也是唐武宗政权的晚期,唐武宗充分信赖宰相李德裕,给予其极大的权利。
但是没有多久,唐武宗就因长期服用丹药,慢性中毒而亡。
唐宣宗登基之后,迅速就把自己特殊讨厌的李德裕打出权利中央,这极大影响了李商隐后来的仕途。
这是后话。
闲居的三年,李商隐淡化了对政治的关注,爱慕于田舍生活的美好,确实过了一段“归园田居”一样平常的生活,并且心里相称知足,在这首诗里有很明显的表现。

赏析:

首联“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
”“遗”字极佳,与诗题“自遣”相互呼应,与下文中的“念”字形成掎角之势,暗寓墨客面对春秋代序,生发出迟暮之感的喟叹。

颔联与颈联紧张描写春日的宁静之美。
神秘的夜幕下,万籁俱寂的大自然宁静却不去世寂,它有泉声、风声,亦有月光的流动,它与白日一样蕴含着无限的活气。
“任”字有气韵,一写听任自然之妙,二写墨客的萧散和闲适。

尾联“陶然恃琴酒,忘怀在山家。
”陶然幽居“恃琴酒”,可以暂时忘怀尘凡俗事。
“忘怀在山家”,表面上看,墨客摆脱了世事纷乱,从而内心从容、宁静、舒适、安详。

这首诗层次分明,环绕诗题层层展开。
诗中虽处处见隐者风貌,然诗题中“自遣”二字却暴露出墨客并非甘心宁愿地置身尘凡之外,景物的宁静更彰显心境的苍凉。
竹影风声,月夜花喷鼻香,幽泉潺潺,径斜苔荒,在幽境与琴酒间颇有悠然自得之趣。
但因“地胜”而暂忘“尘事”,因“琴酒”而“陶然”山家,这种“自遣”是所谓举杯浇愁,并非真能超然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