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三诗

苏轼初赴惠州,途经峡山寺,没有见到僧人,以是写诗:“山僧本独幽,讨饭况未还。
云碓水自春,松门风为关。
石泉解娱客,琴筑鸣空山。

山中寺庙的老僧本独自居住,出去化斋还未回来。
云深处,溪水踩踏着舂米的石碓,清风关上了散发着松木喷鼻香的小门。
山石中穿流而过的泉水彷佛也懂得媚谄来访的客人,在空山中回响着似弹抚琴弦的美妙声。

苏轼到惠州后,冬季的一天独自出门去栖禅寺,也没有见到僧人,以是又写诗:“江边有微行,诘曲背城市。
平湖春草合,步到栖禅寺。
堂空不见人,老稚掩关睡。
所营在一食,食已宁复事。
客行岂无得?施子净扫地。
风松独不静,送我作鼓吹。

容斋随笔之诗词丛话岂是交亲向我疏老慵自爱闭门居

江边有条小路,曲弯波折,阔别城市。
春草环抱的湖面沉着如水。
步辇儿来到栖禅寺,庙堂空空,僧人们都关门睡觉了。
人生涯着,只求温饱,吃饱了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寻访不遇,就没有得到了吗?你看,施舍给我干净的庭院,还有风过松树发出的鼓吹声。

后来的儋耳作了一首《不雅观棋》:“五老峰前,白鹤遗址。
长松荫庭,风日清美。
我时独游,不逢一士。
谁欤棋者?户外屦二。
不闻人声,时闻落子。
”这首诗记载了他游览庐山白鹤不雅观时,不雅观中的人在白天闭门睡觉,看不见人,只听到下棋的声音。
精妙的诗句,写出了他寂寞被冷落的心境。

张籍、陈无己诗

张籍在某节镇的幕府供职时,李师古写信并用礼物来征召他,张籍推辞不受,并写了《节妇吟》寄给了李师古:“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外子执戟明光里。
知君存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死活。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陈无己(陈师道)在颍州任职时,苏轼兼任郡守。
陈无己写有《妾薄命篇》:“主家十二楼,一身当三千。
古来妾薄命,本家儿不尽年。
起舞为主寿,相送南阳阡。
忍著主衣裳,为人作春妍?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去世者恐无知,妾身长自怜。

《妾薄命篇》通篇采取了《节妇吟》之意。
陈无己称为曾巩所作,而有人说这是陈无己轻视苏轼。
这是不对的。
之前陈无己在彭城为官,而苏轼为杭州知府,陈无己超过所辖之地与苏轼在宋都相见,由此被罢官回籍。
针对此事,陈无己写诗:“一代不数人,百年能几见?昔为马首衔,今为禁门键。
一雨五月凉,中宵大江满。
风帆目力短,江空岁年晚。
”像这一代人里屈指可数的这几人,一百年里都未必能见到几个。

陈无己尊敬苏轼到了极点。
至于他在《妾薄命篇》里所说的情形,大概是不忍老师刚去世就另投他门,真是虔诚之至。

东坡诗咏“老”字

苏轼写诗,用人姓名时,常喜好用“老”字。
如“不雅观鱼并记老庄周”、“空对亲舂老孟光”、“犹似浮江老阿童”、“说禅长笑老宝塔”、“乞与佯狂老万回”、“一帖空存老遂良”、“还须略报老同叔”、“青山老从事”、“忘言老尊宿”等等,都是用“老”字作为助语,并不真的说对方年迈。

杜诗命意

杜甫的诗用意深远,随口一读,不易理解。

如“能画毛延寿,投壶郭舍人。
每蒙天一笑,复似物皆春。
政化平如水,皇恩断若神。
时时用抵戏,亦未杂风尘。
”毛延寿善画,郭舍人善投。
每天一笑,眼中的天下彷佛就万物复苏了。
朝堂、社会沉着如水,天子的决议确定英明若神。
时常看戏解闷,也未必便是惹了风尘。

杜甫本想通过这首诗表达:艺者、倡优之流,本不应被眷念和恩赏,但若能有益于朝堂、社会,不负皇恩,对付国家大计也无损伤,利用这样的人,也没有什么害处。

如“乱后碧井废,时清瑶殿深。
铜瓶未失落水,百丈有哀音。
侧想美人意,应想寒甃。
蛟龙半缺落,犹得折黄金。
”这是杜甫见到在宫内井边打水的人捞到了铜瓶而作。

如“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
帘下宫人出,楼前御柳长。
仙游终一闭,女乐久无喷鼻香。
寂寞骊山道,清秋草木黄。
”唐人有画《骊山宫殿图》,画中华清宫的山顶有很多人在演出歌舞、戏剧,殿外垂挂着帘子,宫人无数,侧在帘子的空隙处偷偷地看。
杜甫的诗像是亲眼所见了。

白公夜闻歌者

白居易在浔阳江上为贩子妇作了《琵琶行》。
夜间,贩子去浮梁买茶,妇人对客弹奏,墨客登上她的船,并与之饮酒,彷佛一点不顾忌。
白居易还有一首写在《琵琶行》之前的诗,《夜闻歌者》,是他被贬到浔阳住宿鄂州时所作。

《夜闻歌者》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临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聘婷十七八。
夜泊似真珠,双双随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悲惨?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陈鸿在《长恨歌传序》中说:“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

白居易长于用诗词来表述自己的情绪,并用诗词来展现自己的所见所闻。
他并不是故意靠近女色。
然而,他在鄂州所见的,也是丈夫不在身边的独处妇人,有瓜田李下的嫌疑,但当时的人们并不讥讽。

琵琶亭诗

江州的琵琶亭,下临江边渡口,常有往来之人题咏。

蜀中之人郭明夏,考中进士后仕途并欠亨顺,途经琵琶亭时写下了《古风》:“喷鼻香山居士头欲白,秋风吹作湓城客。
眼看世事等虚空,云梦胸中无一物。
举觞独醉天为家,诗城万象遭梳爬。
不管时人皆欲东,夜深江上听琵琶。
贾胡老妇儿女语,泪湿青衫如著雨。
此公岂作少狂梦?与世浮沉聊尔汝。
我来后公三百年,浔阳至今无管弦。
长安不见遗音寂,依旧匡庐翠扫天。

秋风把头发将白的喷鼻香山居士吹成了湓城之客。
看世间万物形同虚设,他的心中空空如也。
举杯独饮,以天为家,他用诗词梳理世间万物。
纵然有人想杀他,他也能在深夜安静地听江上的琵琶声。
老妇人含情的歌声让墨客的泪无声的落下。
难道他又梦回了浮滑的少年?世事难料,不分你我。
三百年后,我来到这里,长安早已听不见当初寂寞的曲子,只有庐山上的青翠仍旧和过去一样。

绍兴年间,王元勃题了一首绝句:“塞外烽烟能记否,天涯沉沦腐化自心知。
眼中景致参差是,只欠江州司马诗。
”有谁还记得塞外的烽烟?沉沦腐化天涯的孤寂只有自己知道。

符读书城南

韩愈在《符读书城南》一诗中说:“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锄。
”一旦为公为相,住在深邃的府第,就不会再去田里劳作。
这是韩愈教诲儿子韩符的话,希望儿子腹中能藏有诗书,努力地学习。
意思是美好的,但个中对富贵的渴望是值得谈论的。

杜牧在《寄小侄阿宜》一诗中说:“朝廷用文治,大开官职场。
愿尔出门去,取官如驱羊。
”朝廷重视文治,大开考场以任命官员。
希望你出去应考,考取官职像赶羊一样随意马虎。
杜牧的意思与韩愈的相似。

两莫愁

《唐书.乐志》曰:“《莫愁乐》者,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
”《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
催送莫愁来。

李商隐有诗《马嵬》:“外洋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传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送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他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这里的莫愁是洛阳人。

梁武帝萧衍有诗《河中之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似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喷鼻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雇主王。

周邦彦有一首《西河》词,专门歌咏金陵,个中有“莫愁艇子曾系”一句,大概是缺点地把金陵石头城当作郢州的石城了。

眄秦秋娘三女

白居易在《燕子楼诗序》中说:“徐州已故的张尚书有位爱妓名眄眄,善歌舞,有风采。
张尚书去世后留下一座旧宅,宅中有一燕子楼,眄眄感念旧恩,在楼中幽居十多年。
”白居易写了两首绝句: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苦,秋来只为一人长。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冢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散经粉不成灰。
”张尚书坟上的白杨粗壮得能作柱子,薄命的红颜早已化成了灰烬。

刘禹锡在《泰娘歌》中说:“韦尚书主管吴郡时,得到了泰娘,并教其学弹琵琶,让她能歌善舞,后来把她带回京城。
韦尚书去世后,她离开韦宅,做回了普通百姓,后又被蓟州张刺史所得。
张刺史被贬武陵,去世后,泰娘无处可去,而荒凉的武陵又阔别京城,每天抱着琵琶哭泣。
”刘禹锡写诗歌唱此事:

“繁华一旦有消歇,题剑无光履声绝。
蓟州刺史张公子,白马新到铜驼里言。
买笑掷黄金,月堕云中从此始。
山城少人江水碧,断雁哀弦风雨夕。
朱弦已绝为知音,云鬓未秋私自惜。
举目风烟非旧时,梦寻归路多参差。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杜牧在《张好好诗》中说:“我赞助吏部尚书沈传师在江西时,张好好年刚十三,因善唱歌入籍乐户中,后随沈公迁到流传宣传,后被沈述师纳为妾。
”后来杜牧在洛阳东城见到她,写诗赠与: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无。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身外任尘凡,尊前极欢娱。
飘然集仙客,载以紫云车。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洛阳重相见,绰绰为当垆。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门馆恸哭后,水云秋天景色初。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女子由于姿色衰败,失落去所依赖的主子,变得无依无靠。
这样的人很多啊。
这三人被精彩的墨客记载了下来,以是她们的名字能流传至今。
何况那些终生不遇外子,活得似草木的女子呢,更多了。
而讲节义的眄眄,又不是泰娘、好好可以比得上的。

颜鲁公祠堂诗

《云林绘监》上有颜真卿的画像,并有徐俯题诗:“公生开元间,壮及天宝乱。
捐躯范阳胡,竟去世蔡州叛。
其贤似魏徵,天下非真不雅观。
四帝数十年,一身逢百难。
少时读书史,此事心已断。
老来鬓发衰,慨叹功名晚。
嗟哉忠义途,捷去不可缓。
初无当年悲,只令后世叹。
一朝绝霖雨,南亩常久旱。
小夫计虽得,斯民盖涂炭。
长歌咏君节,千载勇夫愞。
敬书子张绅,庶几古人半。

颜真卿生在开元年间,壮年时又逢天宝之乱。
原想着为平定安禄山的叛乱而捐躯,谁想到竟去世在蔡州李希烈的叛军中。
他的人品似魏徵,但天下已不是贞不雅观年间的天下了。
几十年间,历经四帝,身遭百般困难。
少时熟读史籍,已武断为国捐躯的心志。
老来鬓发已衰,感慨功名来得太晚。
忠义之路,要追攀不可迟缓。
当年的悲愤,留给后世的人去感慨吧。
小人得逞一时,而颜公的节操千载流传。

这首诗不能说精工。
童敏德在游湖州时在颜真卿祠堂题过一首:“挂帆一纵疾于鸟,长兴夜发吴兴晓。
杖藜上访鲁公祠,一见目明心皦皦。
未说邦人怀使君,且为前古惜忠臣。
德宗更用卢杞相,出当斯位诚艰辛。
生逆龙鳞去世虎口,要与乃兄同不朽。
狂童希烈何足罪,奸邪嫉忠假渠手。
乃知成仁或杀身,保身不必皆哲人。
此公安得世复有,洗空凡马须骐驎。

狂徒李希烈何足论罪,他不过是奸邪的小人忌妒忠良借刀杀人的棋子。
成仁的或被杀身,而保身的未必都是哲人。

童敏德的诗用意博识,他也是临州人,终生未得官位。

具圆复诗

法具,字圆复,吴地僧人,善写诗。

《送僧》:“滩声嘈喧华雨声,舍北舍南春水平。
拄杖穿花出门去,五湖风浪白鸥轻。

《送翁士特》:“朝入羊肠暮鹿头,十三官驿是荆州。
具车秣马晓将发,寒烛烧残语未休。
”清晨进入波折巷子,傍晚到达鹿头关,第十三个驿站便是荆州了。
备好车马一早就要出发,寒夜里烛炬烧光了而分别的话还没有说尽。

《竹轩》:“老竹排檐谁手种,山日未斜寒翠重。
六月散发叶底眠,冷雨斜风频入梦。
冬雕峰木雪缟庐,落眼青青却笑渠。
花时吹笋排林上,吴州还见《竹溪图》。

《和子苍三马图》:“从来画马称神妙,至今只说江都王。
将军曹霸实季仲,沙苑丞相犹诸郎。
龙眠居士善画马。
独与二子遥相望。
两马骈立真骕骦,一马脱去仍腾骧。
浣斑白叟今已亡,呜呼三马谁平章!
饱知画肉亦画骨,妙上不减黄无双。
”龙眠居士指李公麟,浣斑白叟指杜甫。

“烧灯过了客思家,独立衡门数瞑鸦。
燕子未归梅落尽,小窗明月属梨花。
”仲春十五的燃灯节过了,客居他乡的人思念着家乡,孤独地站在房屋前数着阴黑暗的乌鸦。

吴地僧人惟茂住在晒台山的寺里,喜在早晚看山,有绝句:“四面峰峦翠入云,一溪流水漱山根。
老僧只恐山移去,日午先教掩寺门。

题先圣庙诗

兖州孔庙的墙壁上有人题诗:“灵光殿古生秋草,曲阜城荒散晚鸦。
惟有孔林残照日,至今犹属仲尼家。

《州西行》中有一句:“君不见乔木参天独乐园,至今仍是温公宅。
”州西,蔡京住过的地方。
靖康元年,蔡京谪居湖湘,子孙流传外郡,所居住的宅邸被毁,以是有人作诗哀伤它。

绍兴二十五年,秦桧去世,第二年开河,泥土堆积在他曾经的宅第墙下。
读书人左君作诗:“格天阁在人何在?偃月堂深恨亦深。
不见洛阳图白发,但知郿坞积黄金。
直言动便遭罗织,举目宁知有照临。
炙手附炎俱不见,可怜泥滓满墙阴。
”话虽属实,然太露骨。

左君颇有才学,长于戏谑。
杨存中的儿子官授工部侍郎,张俊的两个儿子兼带集英殿修撰,左君用歇后语作绝句:“木易已为工部侍,弓长肯作集英修。
如今台省无杨叶,豚犬超升卒未休。
”他居住在西湖边上,喜告求他人,但有的人怕他的嘴巴厉害,后来去世的时候还是布衣。

六言诗难工

唐代张继曾寄给皇甫然一首六言诗:“京口情人别久,扬州估客来疏。
潮至浔阳回去,相思无处通书。
”和京口的故人已分别好久,与扬州往来的客商也已疏远。
潮水到了浔阳又回去,心中思念,却不知能写信给谁。

皇甫作了三首诗酬答:

“江上年年春早,津头日日人行。
借问山阴远近,犹闻薄暮钟声。

“水流绝涧终日,草长深山暮云。
犬吠鸡鸣几处,条桑种杏和人?”

“门外水流何处,天边树饶谁家。
山绝东西多少,朝朝几度云遮。

诗文清绝可以入画。
六言绝句比较难写。

苏涣诗

杜甫在赠予苏涣诗的媒介里说:“苏涣,性静,旅居江侧,不结交州府之人,与人很少联系。
忽然来访问我,诵读他的近作,以为才华丰裕,诗句动人,因此赋诗以记下我对他的诗句极其赞颂之意。

杜甫还有一篇《寄裴道州并呈苏涣侍御》:“附书与裴因示苏,此生已愧须人扶。
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
”我已年迈到行走都须要人来搀扶,为国捐躯的志愿只能交付给你们了。

《唐书.艺文志》中记载苏涣:“苏涣少年时喜好劫盗,善用白色弩箭,巴蜀的商人为此叫苦连天。
后,苏涣克制自己读起书来,考中进士及第。
湖南的崔瓘招他为从事,继而去了交、广,与其兄舒晃一起造反,末了被判去世刑。
”这里的苏涣就不是安静的隐士了。

苏涣在广州时,作诗十九首呈给广州府统帅,个中有两首:

“养蚕为素丝,叶尽蚕不老。
顷筐对空床,此意向谁道。
一女不得织,万夫受其寒。
一夫不得意,四海行路难。
祸亦不在大, 祸亦不在先。
世路险孟门,吾徒当勉旃。
”灾害不在大也不在先,世间险恶,吾辈当勉励。

“毒蜂一巢成,高挂恶木枝。
行人百步外,目销魂为飞。
长安大道边,挟弹谁家儿?手持黄金丸,引满无所疑。
一中纷下来,势若风雨随。
身如万箭攒,宛转送所之。
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几。
”毒蜂的巢穴一筑成,人们行走在百步之外,看到它就会意惊肉跳。
长安的大路旁,手拿弹弓的是谁家的孩子?手中拿着弹丸,拉满了弓弦,绝不迟疑。
巢穴掉落下来,毒蜂像风雨一样迎面而来。
他空有疾恶的心,却并不真正的理解恶。

从这两首诗,可见苏涣为人。
杜甫赠其诗,其间表达的意思与苏涣的真实为人并不相同,是由于杜甫有杜甫的深意啊!

乐府诗引喻

自齐、梁以来,墨客们写乐府《子夜四季歌》之类,常用前句作为比兴引喻,而后句用实说来证明。
到了唐代,仍多用这类写法,有四句如此,也有两句如此。

“高山种芙蓉,复习经黄檗坞。
未得一莲时,流落婴辛劳。

“窗外山魈立,知渠脚不多。
三更机底下,摸著是谁梭。

“淮上能无雨,转头总是情。
蒲帆浑未织,争得一欢成。

“风吹荷叶动,无夜不摇莲。

“空织无经纬,求匹理自难。

“围棋烧败袄,著子做依然。

“剪刀横眼底,方觉泪难裁。

“芙蓉腹里萎,怜汝从心起。

等等。
陆龟蒙有《风人诗》四首:

“十万全师出,遥知正忆君。
齐心专心如瑞麦,长作两歧分。

“破檗供朝爨,须知是苦辛。
晓天窥落宿,谁识独醒人。

“旦日思双屦,明时愿早谐。
图画传四渎,难写是秋怀。

“闻道更新帜,多应废旧期。
征衣无伴捣,独处自然悲。

皮日休和陆龟蒙:

“刻石书离恨,因成别后悲。
莫言春茧薄,犹有万重思。

“镂出容刀饰,亲逢巧笑难。
目中骚客佩,争奈即阑干。

“江上秋声起,从来浪得名。
逆风犹挂席,苦不会凡情。

世间流传着苏轼的一首没有收录到集子里的绝句:“莲子擘须见薏,楸枰著尽更无棋。
破衫却有重缝处,一饭何曾忘怀匙。
”楸枰,棋盘的意思。

李杜往来诗

李白、杜甫还没做官时,一起在梁州、宋州嬉戏,一起饮酒作诗,是知心朋友。
杜甫的诗集中,夸奖或提到李白及怀念李白的诗篇很多,如: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过。
”李白本是翰林中的精彩人物,却抛弃了世俗寻求宁静。

“南寻禹浅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
”到南方探求禹穴的时候若见到李白,问问他近况如何。

“李白一斗诗百篇,自称臣是酒中仙。

“比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

“李侯有佳句,每每似阴铿。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神仙。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月光洒在屋梁上,恍惚间看到了月光下你的面庞。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良久没见到李白了,听说他被逼到装疯,真实悲哀!

等等。
而李白写给杜甫的诗险些看不到一句。

栾城和张安道诗

张方平在成都时,每次见到苏洵父子,都赞许他们是栋梁之材。
熙宁年间,张方平守陈州南郡,举荐苏辙在州府官署任职。
元丰初年,苏轼被贬到黄州,苏辙受其牵连降任监筠酒税,与张方平告别。
张方平很伤心,设宴饯别,写诗道:“可怜萍梗秋蓬客,自叹匏瓜老病身。
从此空斋挂尘塌,不知重扫待何时。
”可怜你的处境似水中的浮萍,不由自主。
而我已年迈多病,像匏瓜那样中看不中用。
你走后,我会把专门用来招待你的房间里的床悬挂起来,不知你何时能回来,让我重新打扫这个房间。

七年往后,苏辙奉召回京,途中与张方平相见。

元符末年,从循州回许州,侄子苏叔党拿出苏轼遗稿时,苏辙再次读到张方平所赠的诗,而此时,张方平已去世十年。
苏辙泪流不止,写诗道:“少年便识成都尹,中岁仍为幕下宾。
待我江西徐童子,生平心腹有斯人。

两首诗哀而不怨,读来令人动容。
现现代俗,浅薄的人接管了别人的恩情,转眼就似不认识一样平常。
何况他们这样,生平一去世,活着的人还如此念着去世了的,虔诚至极。

窦叔向诗不存

唐代宗时,窦氏五兄弟的父亲窦叔向,善写五言诗。
贞懿皇后下葬,窦叔向呈上三首诗,个中有句子“命妇羞苹叶,都人插柰花”、“禁兵环素帟,宫女哭寒云”,都是绝唱。
他的诗词现在险些没有一首还流传,很可惜。

吴良嗣家藏缮写的唐诗中有六首窦叔向的诗:

《夏夜宿表兄叙旧》

夜合花开喷鼻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方珍惜何时达,往事悲惨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终年夜,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秋砧送包大夫》

断续长门夜,清泠逆旅秋。
征夫应侍宫,寒女不胜愁。
带月飞城上,因风散陌头。
离居偏入听,况复送归舟。
陈皇后失落宠后,居住在长门宫,噩梦连连,而此刻生僻的旅店让人倍感悲惨。
旅途中的丈夫等待着家书,而守在家里的妻子也正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河边妇女们捣衣声被月光携带着飞过了高高的城墙,随着秋风散落在各个路口,偏偏又钻进了离家人的耳朵,送我登上了回家的小船。

《春日早朝应制》

紫殿俯千官,春松应合欢。
御炉喷鼻香焰暖,驰道玉声寒。
乳燕翻珠缀,祥乌集露盘。
宫花一万树,不敢昂首看。

《过檐石湖》

晓发鱼门埭,晴看檐石湖。
日衔高浪出,天入四空无。
咫尺分洲岛,纤毫指舳舻。
渺然从此去,谁念客帆孤。

《贞懿挽歌》

二陵恭妇道,六寝盛皇情。
礼逊生前贵,恩追殁后荣。
幼王亲捧土,爱女复连茔。
东望长如在,谁云向玉京。
寿宫星月异,仙路往来赊。
纵有迎神术,终悲隔绛纱。

西太一宫六言

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六言诗的第一首是:“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临川集》中把“杨柳”改为“柳叶”,意与“荷花”相对更恰当,然语句便不美了。
这还不算什么,至于把“三十六陂春水”改为“三十六宫烟水”,可笑之至。

王安石的本意是身处京城,想到江南的景物,有感而发,这与皇宫有何关系?没有学问的人想当然的修改诗文,贻害不浅。
他大概把太一宫当成皇室的离宫了。

得意失落意诗

描述众人得意的诗词:“久旱逢甘雨,他乡见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多事的人又续上几句描述人失落意的诗:“寡妇携儿泣,将军被敌擒。
失落恩宫女面,下第举民气。

文与可乐府

众人只知文与可(文同)善画竹石图,唯有苏轼夸奖他的诗赋,并举例“美人却扇坐,羞落庭下花。
”。

《石室师长西席丹渊集》中有文同的诗词搜集,个中有诗:

《秦王卷衣》

咸阳秦王家,宫阙明晓霞。
丹文映碧楼,光彩相钩加。
铜螭逐银猊,压屋惊蟠挐。
洞户锁日月,个中光景赊。
东风动珠箔,鸾额金窠斜。
美人却扇坐,羞落庭下花。
闲弄玉指轻,轻冰扼红牙。
君王顾之笑,为驻七宝车。
自卷金缕衣,龙鸾蔚纷葩。
持以赠所爱,结欢期无涯。

咸阳城秦朝帝王的宫殿辉煌之至,与霞光相映。
东风吹动珍珠帘,带有鸾凤花纹的匾额也被风吹斜了。
美人丢开遮面的扇子,清闲地玩弄着檀木制的红牙乐器。
天子瞥见,笑了,停下七宝车,拿着金缕衣赠予给美人,愿与她永伴共享欢快。

文集内还有《王昭君》绝句三首:

“绝艳生殊域,芳年入内庭。
谁知金屋宠,只是信图画。

“几岁后宫尘,目前绝国春。
君王重恩信,不欲遗他人。

“纵目胡沙满,伤心汉月圆。
生平埋没恨,长入四条弦。

李密诗

隋朝年间,李密跟随杨玄感起兵,被捕,用计逃脱后改名换姓为刘智远,教书为生。
怏怏不乐之际,写诗道:“象金风荡初节,玉露垂晚林。
此夕穷途士,郁陶伤寸心。
平野葭苇合,荒村落葵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痛惜怀古意。
秦、洛既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屠,萧何刀笔吏。
一朝逢时会,千载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李密奔波于各个匪盗之间,奉劝他们起兵造诣大业,但无人屈服,因此写诗表达自己的志向。

初秋的夜晚,露水在林中悬挂,断港绝潢的壮士心情忧郁。
原野长满了芦苇,村落长满了蒿草。
看着面前,听着风声,百感交集,泪早已沾湿了衣衫。
为什么如此伤心?不过是想到古人罢了。
咸阳、洛阳尚未占领,大汉的希望在哪里?樊哙本是卖肉的屠夫,萧何本是替人缮写的小吏。
遇上了好机遇,故能流传千古。
奉劝世上的英雄,不要虚度生平!

二朱诗词

朱载上,桐城人,担当黄州教授时,曾作诗说:“官闲无一事,胡蝶飞上阶。
” 苏轼看了,十分夸奖,与之成为心腹。

中书舍人朱新仲是朱载上的儿子,受父亲影响,十八岁时填词道:“流水泠泠,断桥斜路梅枝亚。
” 被朱敦儒看到后写在扇子上。

朱新仲还有一首:“宫纱蜂赶梅,宝扇鸾开翅。
数折聚清风,一捻生秋意。
摇摇云母轻,袅袅琼枝细。
莫解玉连环,怕作飞花坠。

朱新仲有首咏菊花的词:“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喷鼻香。
故意庄严端午,不应忘怀重阳。
菖蒲九节,金英满把,同泛瑶觞。
旧日东篱陶令,北窗正傲羲皇。
”五六月,陶渊明卧在北窗之下,清风吹过,自认为时羲皇时期的人。
这个典故用在此处,恰当。

秦杜《八六子》

秦不雅观的《八六子》词里有:“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语句清新奇妙。

唐代杜牧也有词“正销魂,梧桐又移翠阴”,大概效法秦不雅观,但不及之。

陈简斋《葆真诗》

崇宁年往后,当时的宰相不许可士大夫读史籍、作诗。
大概是只想崇尚经学,压抑诗赋罢了。
政和年后,逐渐许可作诗,陈与义便因写了一首《墨梅绝句》当选拔在三馆任职。
他曾在夏天协同同寅在葆真宫的湖上避暑,作诗:“清池不受暑,幽讨起于病。
长安车辙边,有此万荷柄。
是身唯可

问故居

陶渊明有诗《问来使诗》:“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
我屋南窗下,今生几丛菊?蔷薇叶已抽,秋兰气当馥。
归去来山中,山中酒应熟。
”李白说的“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便是用的此诗。

王维有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杜甫在《送韦郎归成都》中说:“为问南溪竹,抽梢合过墙?”

王安石有诗:“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
举手指屋脊,云今如许长。

古人用诗文表达对家乡、故居的惦记,多用松竹梅菊作比喻。

而杜甫有诗:“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
远游长儿子,几地别林庐。
杂蕊红相对,他时锦不如。
具舟将出峡,巡圃念携锄。
”长满青苔的竹子是我所喜好的,而我却像浮萍、蓬草一样平常,没有固定的住处。
远游的儿子长高了,已不知几次告别过家里。
面对着面前的赤色花蕊,以为哪里的锦缎都不如它。
又要乘船东下,在外巡行时依然会惦记拿着锄头种花的光阴。

杜甫的《寄题草堂》,可看出他对故居的怀念:

“尚念四小松,蔓草易拘缠。
露骨不甚长,永为邻里怜。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
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元徽之诗

元稹有一篇《春游》:“酒户年年减,山行逐渐难。
欲将心

李端民平叔曾和过元稹的诗:“东阁经年别,穷愁客路难。
望尘惊岳峙,怀旧各云散。
茵醉恩逾厚,樯歌兴未残、冯唐嗟已老,说叔敢言寒。
至烛调魁柄,阳春在笔端。
应怜扫门役,白首滞江干。
”冯唐嗟叹自己的朽迈,范叔诉说自己的寒冷。
斗转星移,春天的气息又涌如今笔端。
应可怜那位志愿给您打扫门前的仆人,如今的他已经白发斑斑,还客居在异域的江岸边。

作诗旨意

《诗经》中赞誉女子的作品很多,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魏晋六朝期间,人们沉迷于享受美好,赞颂女子的诗句更是多。
唐代用诗歌描写女子的,非常朴拙,如“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楼上楼前尽珠翠,眩转荧煌照天地”等。

朱庆余写给张籍的绝句《闺意》:“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籍答诗:“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值万金。

欧阳修说:“把难描写的景物写得如在面前,在措辞之外还有无法言说的意蕴,这才叫功力。
”朱庆余,宝历年间中了进士,生平未作大官。
张籍爱护朱庆余,看重朱庆余之心,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但他的答诗远不及朱庆余的《闺意》。

桃花笑东风

王安石有句:“欲问安然无使来,桃花依旧笑东风” 、“东风似旧花仍笑,人生岂得长年少”。
个中第一句用的崔护的诗。

范仲淹有句:“东风似旧花犹笑。

李商隐有绝句:“无赖夭桃面,平明霜井东。
东风为开了,却拟笑东风。

盛衰不可常

慈恩寺塔上,有一首绝句:“汉国河山在,秦陵草木深。
暮云千里色,无处不伤心。

李峤有诗《汾阳行》:“富贵荣华能几时?山川满目泪沾衣。
不见只今汾水上,唯熟年年秋雁飞。

杜甫有诗《不雅观画马图》:“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
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

元稹有诗《连昌宫词》:“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
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闼树宛然。

这样的诗篇数不胜数。

白公说俸禄

白居易多年做官的俸禄,诗中都有记载。
他立身清廉,家无余资。

任校书郎时写道:“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

任左拾遗时写道:“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

兼任京兆户曹时写道:“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
廪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囷。
”每年俸钱四五万,聊可度日。
粮食两百石,可满仓囷。

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写道:“散员足庇身,薄俸可资家。
”《壁记》中写道:“岁廪数百石,月俸六七万。

被罢免杭州刺史时写道:“三年请禄俸,颇有余衣食。
”三年的俸禄积蓄,衣、食略有富余。

“移家入新宅,罢郡有余资。

任苏州刺史时写道:“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

任来宾分司时写道:“俸钱八九万,给受无虚用。

“嵩洛供云水,朝廷乞俸钱。

“老宜官镇静,贫赖俸优饶。

“官优有禄料,职散无羁靡。
”官位高,有丰硕的俸禄;职务闲,少约束限定。

“官衔倚口得,俸禄逐身来。

任河南尹时写道:“厚俸如何用,闲居不可忘。

拒赴同州就任时写道:“诚贪俸钱厚,其如身力衰。
”我也想要丰硕的俸钱,但力不从心,身体衰弱,能有什么办法呢?

任太子少傅时写道:“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
”“七年为少傅,品高俸不薄。

退休时写道:“百口遁此曾无闷,半俸资身亦有余。
”没有这份俸钱,百口也不会因此忧闷,发放一半的俸钱也足够生存了。

白居易去世前,写了《达哉乐天行》:“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东郭五顷田。
然后兼卖所居宅,仿佛获缗二三千。
但恐此钱用不尽,即先朝露归夜泉。
”只怕钱还没用完,已像清晨的露水那样命归黄泉了。

白公感石

白居易有首诗的结尾写道:“共嗟无此分,虚管太湖来。
”恨无缘份,枉管了太湖一场。
并注释道:“我与刘禹锡都主管苏州,却没有得到这块石头。

白居易有绝句《对酒有怀寄李郎中》:“往年江外抛桃叶,去岁楼中别柳枝。
寂寞春来一杯酒,此情唯有李君知。
”并注释:“桃叶,名结之;柳枝,名樊素。

还有诗写道:“两枝杨柳小楼中,袅娜多年伴醉翁。
嫡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东风。
”“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

刘禹锡与之开玩笑,答道:“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东风捉柳花。

畏人索报书

有的士人收到朋友的信后,

嵇康在《与山涛绝交书》中写:“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几。
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
”我平日里就不喜好写信,也不便于写信,但信件又堆满了案几。
如不复书,则违犯礼教并伤了交谊;如勉强复书,又不能持久。

不能忘情吟

白居易钟情于小蛮和樊素,写了一篇《不能忘情吟》。

媒介里写道:“我老了后,患有风湿,于是整饬家事,打消多余。
有歌伎名樊素,只有二十多岁,能歌善舞,因善唱《杨柳枝》,人们称其为‘杨柳’ 。
我将遣放了她。
还有一匹骏马也在遣放之列。
马出门时转头相望,樊素听到马鸣声,悲哀地对我行了礼。
我无言以对,与之喝了一杯酒,吟出诗文。
我不是贤人,不能忘怀这份交谊,又不是没有感情的人,故情不自禁。
于是写诗自嘲。

白居易的文章,本是借以排解情怀、抒发交谊,而樊素竟真拜别。
苏轼原以为她不忍拜别,通过刘禹锡的“春尽絮飞”一句才知道樊素终极离开了白居易。
于是,苏轼赞颂朝云独能留住,并为之作诗:“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

但不到两年,朝云就患病去世,令人嗟叹啊。

唐人草堂诗句

杜甫有“西郊向草堂”、“昔我去草堂”、“草堂少花今欲栽”等诗句。

白居易有“身出草堂心不出”诗句。

刘禹锡有“草堂无主燕飞回”诗句。

元稹有“清江见底草堂在”诗句。

钱起有“暗归草堂静,半入花源去”诗句。

张籍有“西峰月犹在,遥忆草堂前”诗句。

武元衡有“多君能寂寞,共作草堂游”诗句。

皎然有诗《题湖上草堂》:“山居不买古剡中山,湖上千峰处处闲。
芳草白云留我住,众人何事得干系?”

白苏诗纪年岁

白居易为人通达,在他的诗文中喜好记年纪:

此生知负少年心,不展愁眉欲三十。

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

不觉明镜中,忽年三十四。

我年三十六,冉冉昏复旦。

非老亦非少,年过三纪余。

行年欲四十,有女曰金銮。

我今欲四十,秋怀亦可知。

行年三十九,岁暮日斜时。

忽因时节惊年纪,四十如今欠一年。

四十为野夫,田中学锄谷。

四十官七品,拙宦非由它。

毛发早改变,四十白发生。

况我今四十,本来描述羸。

衰命四十身,娇痴三岁女。

自问今年几,春秋四十初。

四十未为老,忧伤早衰恶。

莫学三郎吟太苦,才年四十鬓如霜。

下有独立人,年来四十一。

若为重入华阳院,病鬓愁心四十三。

已年四十四,又为五品官。

面瘦头斑四十四,远谪江州为郡吏。

行年四十五,两鬓半苍苍。

四十六时三月尽,送春争得不殷勤。

鬓发苍浪牙齿疏,不觉身年四十七。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关非。

衰鬓蹉跎将五十,关河迢递过三千。

青山举眼三千里,白发平头五十人。

官途气味已谙尽,五十不休何日休。

五十江城守,停杯忽自思。

五十未全老,尚可且欢娱。

仲春五日花如雪,五十二人头似霜。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倘年七十犹强健,尚得闲行十五春。

去时十一二,今年五十六。

我年五十七,归去诚已迟。

身为三品官,年已五十八。

五十八翁方有后,静思堪喜亦堪嗟。

六十河南尹,出息足可知。

不准拟身年六十,上山仍未要人扶。

我今悟已晚,六十方退闲。

六十三翁头洁白,如果醒黠欲作甚?

我年六十五,走若下坡轮。

无忧亦无喜,六十六年春。

七十欠四岁,此生那足论。

六十八衰翁,乘衰百疾攻。

更过今年年七十,如果无病亦宜休。

且喜同年满七十,莫嫌衰病莫嫌贫。

旧语相传聊自慰,世间七十老人稀。

人生七十希,我年幸过人。

七十三人难再到,今春来别花来。

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再险路作通津。

风光抛得也,七十四年春。

寿及七十五,俸沾五十千。

苏轼也偶尔效仿:

龙种三十九,劳生已强半。
岁暮日斜时,还为前人叹。

四十岂不知头颅,畏人不出何其愚。

我年四十二,衰发不满梳。

忆在钱唐正如此,转头四十二年非。

吾年四十九,赖此一笑喜。

嗟我与君皆丙子,四十九年穷不去世。

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

师长西席年来六十化,道眼已入不二门。

纷纭华发不敷道,当返六十过去魂。

结发事文史,俯仰六十逾。

与君皆丙子,各已三万日。

细细念诵,像是在读年谱。

ps:码字不易,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