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后,强制症产生发火,把十六个字都查全了。
随手又查“徐无闻”,被徐师长西席的大名、学问、著述、书法、篆刻所震荡。
也最喜好徐师长西席的一方“寻章摘句老雕虫”闲章。

徐无闻师长西席(1931—1993)是蜀中耆宿,西南师范大学教授。
原名永年,三十耳聋后更名“无闻”。
繁体字书写时,如徐师长西席自署、启功师长西席题签等,也多写作“徐无聞”。
在笔墨学、金石学、石本考证、书法、篆刻、诗词、绘画、教诲、收藏等领域,均造诣卓著。
曾任《汉语大字典》编委,撰著有《甲金篆隶大字典》等。
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的隶书题签,也都是出自徐师长西席之手。

徐无闻师长西席

徐无闻师长西席主编的《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最早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在1985年出版,流传较少,曾一度在孔役夫旧书网被炒到数千元价格。
《字形表》序言,也是徐师长西席以褚体小楷手书。

秦汉魏晋5453个常用汉字简史

《字形表》用表格的形式,简明地展现了5453个常用汉字简史。
收录字形共计21780多个。
表格分为三栏,上栏为秦,中栏为西汉,下栏为东汉魏晋,呈现了秦汉魏晋汉字演化的历史。

秦以前流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笔墨,我们称之为古笔墨;我们本日通畅的正体字称为楷书,是从汉末魏晋南北朝开始发展,到隋唐时繁荣极盛。
秦汉魏晋是篆书和隶书盛行的期间,也是汉字从古笔墨发展演化为本日通畅正体字的关键期间。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较为全面地收录了从秦代至西晋的篆书和隶书字形,字形材料来自帛书、竹简、木牍、碑刻以及铜器、玺印、砖瓦等器物,清晰地反响了汉字从秦代开始定型之初到西晋的历史演化轨迹,使我们对楷书形成的过程也一览无余,可为理解笔墨演化、临习书法、从事篆刻等的案头工具书。

一样平常的字形表,只平面地罗列汉字字形的演化,而分开汉字所在的语境,仅见其形,不明其义,不获其用。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借鉴《隶辨》《隶篇》的优长,下册专辟《文句》一目,将《字形表》收录的每一个字形所在的文句,全部摘出,逐一对应,在语境中展现汉字的运用生态,是一部会说话的字形表,一部字典,一部训诂、声韵材料集成。
(查询方法,请参考文后拉页部分。

裘锡圭师长西席评价本书说:“《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搜集了丰富的资料,个中七十年代以来创造的秦和西汉前期简帛上的字形,是同类工具书里从未收录过的新资料,尤其值得重视。
全书的体例也相称完善,对研究汉字的人来说,这是一部很主要很有用的工具书。

当然,裘锡圭师长西席也撰写了《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读后记》一文,对本书的一些疏失落之处,逐条进行了订正,收在《古笔墨论集》中(中华书局1992年版)。
这次出版,也将该文附录在了本书之后,前后参考,更便读者利用。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是徐中舒师长西席主编的《汉语古笔墨字形表》的姊妹篇,2010年也曾在中华书局重版,字头都是按《说文解字》的顺序编排,始一终亥,后附笔画检字表。
两书一同参读,并把笔墨代入《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下册《文句》对应的语境之中,再与《说文》、段注相互发明,相信对笔墨之学定会有不一样的体悟。

《汉语古笔墨字形表》

本书目录

前 言

凡 例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卷一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卷二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卷三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卷四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卷五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卷六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卷七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卷八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卷九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卷十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卷十一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卷十二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卷十三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卷十四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补遗

文 句

附 录

引用参考书目

本表引用散见期刊部分器物目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读后记(裘锡圭)

检字表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中华书局2019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