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是一首借景抒怀的七言绝句,更是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屯子晚景图。

一切的美好都源于想象五年级古诗村晚赏读

宋诗与唐诗比较,写景的诗中少了一些妙手天成,多了一些人为的痕迹。
我们常说唐诗尚韵,宋诗尚理,唐诗有天然的韵味,宋诗有奥妙的安排。
就连写景的诗也不能不给人一种故意为之的觉得,尤其在南宋末年,许多墨客都在进行人工雕琢奥妙安排的艺术实践。
就像我们如今看到的韩国人造美女,也不乏有美艳动人的丽人。
这首《村落晚》的美艳就像金喜善。

青青池边草长满了池塘,由于连日的大雨,池塘的水和岸边茂密的青草平了。
从池塘的水面中,雷震看到一轮缓缓落下的红日已和青山相接。
太阳一点点隐没于青山,就像红红的火球被远山吞下一样,然后又轻轻落在池面上荡起阵阵荡漾。
夕阳里,缓缓归来的牛背上驮来了主人公——横坐牛背的牧童,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那么一两声,无腔也无调。
春池水涨,牧童晚归,这本也平凡的屯子暮春景象,在雷震的笔下却充满了情趣。

墨客把春池、碧草、青山、红日、老牛、顽童和谐地领悟在一起,描写的如此幽雅俏丽,意趣盎然。
“草满池塘水满陂”,正是这两个“满”字,写出的满满一片活气,消解了微微还有些春寒的池水带来的不和谐。
这一池春水也接住了“山衔落日”后的不安和抵牾。
不过不用不安,只要“浸”入这一池春水之中统统鼓噪就化作了层层泛着红光的荡漾。
日落西山由于一个“衔”字,有了人情味,山和落日倒映,也由于一个“浸”,变得生动形象。
牧童不同平凡的举动——横骑牛背,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厚天真,高枕而卧……

诗中景物,色彩和谐,情调清雅,牧童黄牛,漫笛轻蹄,其乐融融。
这哪里是那个尘凡滚滚、马蹄萧萧的南宋末年,这分明便是悠哉游哉、其乐融融的世外桃源……

看着牧童高枕而卧,清闲清闲的样子,雷震想起了白乐天的《池上篇》的诗句“优哉游哉吾将终老乎其间”。
大概只是雷震的美好欲望吧,由于这是只有盛世才有的太平祥和蔼象。